第437章 參議治國論

蘇秦聽旨後,接過治燕十論,這是除夕呈給燕王,商議過後,按照燕王的要求,又改過的一版,完善了以前很多內容,很多東西的提法都很新穎,完全按照燕王的理解,添加入內的。

“開始吧。”辰凌讓他宣讀這十條改革內容。

蘇秦振奮精神,這是他提筆撰寫的,代筆着他的治國之論,遠大抱負,非常重視,朗聲道:“治燕十論,第一乃是《土地論》,廢除西周遺傳給老燕的井田制,沒收一切土地,歸國家所有,重新按戶籍,實行家庭承包制,耕地不得私下買賣,前期每五年收回一次,根據人口變化分配,以後可十年、二十年重新分配,同時鼓勵各地開阡陌,擴耕田,但由各郡縣鎮鄉里組織開墾,不得隨意破壞山體植被,引發水土流失,導致洪水、泥流傷害附近居民百姓……”

辰凌等他詳細解說完,對着治粟內史楊延、少府顧彥章等人問道:“這些方法可行得通?”

楊延和內史猶豫一下,作揖道:“啓稟大王,這土地論,聽着的確很完善,只不過各地諸侯從未施行過,貿然推出,會不會引發各地百姓的反彈,致使民變?”

辰凌問道:“比如哪些方面?”

楊延和道:“沒收井田制這裡,燕國傳承了六百多年,許多老舊貴族,有的在郡縣城內,有的在鄉野里正,都是擁有井田的大戶,也是納糧的大戶,他們若聚衆鬧事,很棘手,這些老宗族,不少子弟在軍中、地方任官員,如果處理不妥當,會影響國內穩定,如果趁機倒向太子平一方,那就遭了。”

辰凌瞅了蘇秦一眼,徵詢意見,他作爲君王,不能事事都由自己開口去辦,導致君臣對抗,帝王之術,就是要以臣制臣,以法治國,君王脫身其外,靜觀全局,把握方向。

蘇秦會意,侃侃答道:“大王,這個好辦,沒收宗族井田,其實魏、楚、齊、韓、秦六國很早就開始了,只是燕國一直落後,土地論一出,肯定會分兩派,一是鄉野百姓,他們由佃農、僱農身份,一下子重新獲得了土地,肯定會擁護變法,而燕老宗族的子弟,朝廷可以派人前去解說,並非無常沒收,而是朝廷出錢買回,回贈一些錢糧,前期減少一些賦稅的優惠等。”

“再者老宗族子弟衆多,按人口分田,一樣會分到許多,只不過不再是永久不變,而是定期承包的,當然,如果有一些刁民,故意反抗變法,趁機鬧事,也要懲辦,須知六國變法,沒有一國是不動血腥就能成功的,做任何事,總會有支持它,有反對它,不能兼顧,因爲怎麼做,都會有人受利益,有人失利益,朝廷只能選擇大多數一方,選擇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一面。”

辰凌微笑道:“蘇丞相說的很好,任何事,都不能兩全,既然要變法,肯定會觸動老舊族的利益,朝廷辦事,對事不對人,阻擋的倒退因素,該清理就要清理掉。”

燕王的話很明確,那些冥頑不靈的固守派,很有可能就會成爲嚴懲動刑的對象,奉常郭隗,太僕白明易、廷尉徐渭公、典客張贄、宗正紀絳、治粟內史楊延、少府顧彥章等人都沉默了,他們或多或少都是燕國貴族後裔,這樣一來,多少有親戚、老宗族利益受損了。

蘇秦繼續道:“第二項乃是《賦稅論》,這裡的賦稅制,不同於貢物無定數的舊稅制,而且分了很多小項,把賦稅分有田稅、商行稅、交通稅、地方稅、國稅等,田農百姓按照傾畝數量,根據一定比例納稅,鼓勵私人擁有農具等,商行稅給行商走販,巨賈豪門加大稅率,放寬抑商的政策,但是要加大各行稅率,這樣讓商販賺的錢,充入到國庫內,一舉兼得。”

“當然各商品價格由朝廷調控,以免有奸商大量囤積物品擡價,致市價不穩;國稅是朝廷私辦的一些國企,多指鹽巴、鐵器、紡織布帛、馬匹等對朝廷影響巨大的行業,朝廷委派官員經營,刨去成本和開銷,其餘則歸屬國庫,增強財政收入……”

顧彥章身爲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地澤之稅,楊延和爲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可以說這《賦稅論》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要推行變革的職責所在,故而聽得更加認真。

辰凌隨便問起了軍工廠製造兵器,步雲山鐵礦冶煉,龍崗山、千山一帶開採石炭,以及新國都燕京城建設等情況,顧彥章都一一回答,此人三十出頭,做事心細,精明財務,事業心強,這麼多事壓在他身上,竟然都佈置得井井有條,沒有顧此失彼。

辰凌笑道:“顧少府,這多一大攤,可夠你忙活的了,這次辦法,朝廷官員體制,也需要適當變革,西周遺留下來的這些舊官職,很難滿足國家長治久安,諸多政務的進行,所以會重新頒佈燕國的。”

蘇秦接着道:“這第三爲《官制論》,馬上即將推行,設立樞密院統領軍權,樞密使有調兵權而無領兵權,三帥有領兵權而無調兵權,以武官最高指揮處;文官以丞相負責朝政,丞相府改爲政事堂,府邸與司衙職責分開。

此外財政大權另外設三司,度支(掌財政收支和漕運)、鹽鐵(掌工商業收入和礦產開採)、戶部(掌戶籍、田地、專賣等),長官爲三司使,各設副使多人,輔助辦事。”

“三公取消,九卿制保留,即奉常,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郎中令、衛尉,九卿外另設立御史臺、軍械局、紡織局、船舶局、地方刑獄司、學士院、科研院等,取消封地賞賜制,改爲俸祿制。”

“保留郡、縣、鄉、裡四級,設郡守長、郡尉長、郡監長,縣令、副手縣丞、主薄、縣尉等,軍政要事,互不干涉,直接向自己的上司稟告,樞密使、丞相有事則直接向大王奏事,互不通氣干預……”

衆軍機政要大臣聽完,心中一緊,這是要擴大官員體制,漸弱官員的權力,削掉沒有用處的部門職務,重新另立新職,從此皇權集中。

辰凌微微點頭,很多名詞,都是他從參詳唐宋時代一些官制提出的,封建王權,在戰國、漢晉時期近千年,都是地方割據嚴重,中央權力弱小,地方官吏、武將不聽王令調度,只有到了宋朝之後,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參考歷代王朝得失,高度集中了中央集權,廢除地方州牧長、節度使等行政、軍權、司法合一的局面,分開管轄,有利於朝廷王令的傳達和調控。,清爽,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第477章 解開仙子心結第342章 傷痕累累第424章 華麗謝幕第95章 國府驛館第420章 熱血一戰第526章 五千乘之勁宋第49章 侯門似海第670章 人近而情怯第78章 合作第364章 一劍封血第915章 方士傳說第790章 誕下王子第129章 燕仕六姬第322章 大國吞小國第76章 人心難足第622章 化勁第91章 晉級武師第472章 洞房之夜第916章 - 劍指魏韓楚第317章 治燕十論第665章 年關朝會第139章 天香閣第918章 早有預防第331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694章 軍營議事第363章 想比劍成全你第973章 威逼大梁城第281章 草原同行第942章 誤中副車第441章 血濺金鑾殿第947章 祭天大典第62章 黃衫士子第375章 十大聖地來歷第303章 談論變法第993章 白起鬥廉頗(中)第76章 人心難足第154章 月下對酌第464章 坦白露真情第554章 縱覽全局第212章 蘇秦歸燕第520章 甘茂離秦第816章 擒拿叛徒第14章 梟首行動第286章 東胡內亂第818章 小團聚第327章 一曲七雄始戰歌第781章 滅胡之患第835章 含恨行刺第495章 彈劾辰都統第508章 妾不如偷第64章 磋商對策第584章 宋軍壓境第226章 身份調換第492章 坐看牽牛織女星第982章 夜襲燕軍營第721章 焦點第1007章 亡楚第196章 臨時王城第820章 了結第204章 學術探討第904章 天門八鎖陣第932章 策劃行刺大計第637章 後宮佳麗的愁思第236章 鏖戰雄關第739章 勸齊稱帝第178章 刀尖上跳舞第137章 只有相思無盡處第204章 學術探討第849章 廢立太子第915章 方士傳說第992章 白起鬥廉頗(上)第527章 撲朔迷離第996章 將計就計第85章 謀劃深遠第630章 敲山震虎第311章 早朝議政第87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92章 齊國大才女第378章 抗命之徒第879章 沙丘之變(下)第853章 齊宋之戰第700章 格殺勿論第755章 伊人心動第878章 沙丘之變(中)第860章 計出不窮第843章 自嘆弗如第522章 護花侍衛第516章 安置姚氏姊妹第634章 撩撥情絲第488章 潛龍秘諜第11章 圍殲鷹衛第660章 仙體如此美第897章 設計引趙軍第368章 都騎衛統領第882章 謀趙之計第569章 鏖戰之前第973章 威逼大梁城第30章 男兒當殺人第319章 求賢令第658章 倔強的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