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鏖戰之策

bookmark

宋王偃意氣奮發,豪情萬丈地道:“齊、楚、趙、魏、韓五個諸侯,視我們五小國爲魚肉,寡人卻不把他們放在眼內,早就想出兵討伐這幾個鄰邦大國,開疆拓土,打擊這幾國的氣焰,什麼戰國七雄,呸,自封罷了,我宋國承認他們嗎?”

越王姒尊見老宋如此有霸氣,眼前一亮,接話道:“既然宋國有此強功武力,能否爲我四國增添人馬,派一支虎賁之師,抵擋各國大軍。

魯國的魯平公也點頭道:“我魯國只有兵甲五萬,算上地方的駐守鄉勇之兵,加起來也就十萬之衆,這次聽說齊國派出二十萬步騎甲士,後方仍在陸續調兵,要短期內踏平我魯國。”

“盟主,我衛國也需要援救,魏國動用了三路大軍,每路十萬兵甲,魏國的武卒出奇的勇猛,我小衛一共十多萬兵馬,根本就抵擋不住,數倍的敵軍。”中年有些肥胖衛國的衛嗣君說道。

宋王偃收起笑容,面色嚴謹起來,喝道:“諸位,非我宋國不肯出兵,而是不能分兵,我宋國有五千勁旅,另外有十五萬兵甲,如果把這支十多萬人馬,分成四股,每股兩萬,根本解救不了四國的燃眉之急,恰恰相反,諸位要想辦法自救,抗住齊魏楚趙的兵馬。”

“你們四國,曾經也都是諸侯大國,這些年荒廢了軍政,纔會被五國看輕,起了吞併之心,當務之急,還有半月的時間,各地招募新軍,以保家衛國的大義,號召本國子民奮起反抗,只要能撐住,把戰事拉長,我宋國就能派出精兵,四處搗毀敵兵後方的糧草,偷襲營地,製造慌亂,齊魏楚趙久攻不下,自然會慢慢退兵了。”

“但是話說回來,哪一國組織反抗不利,短期內就被消滅,亡了國,滅了種,只能怨他自己無能,都是一國君王,難道只會吃喝玩樂,在生死存亡之際,還不知發動舉國兵力抵抗,誓死捍衛,爭取生機,反而繼續沉迷酒色,不用兵事,若不亡國,天理難容!”

四國君王聽後,都陷入沉思,面帶憂色,滿臉愁容。

宋王偃繼續道:“當年薛、滕兩國,就是這樣被我宋國消滅,宋軍鐵甲士殺到他們宮門前,那兩國君主還在女人堆裡享樂,豈有不滅亡之理?世人都說我桀宋,那戰國七雄,又有哪個沒吞併幾個小國,才羽翼的?他們纔是最大的氓流桀暴,貪得無厭!”

中山國實力不弱,只是趙國更強,同樣危機重重,中山王姬厝說道:“中山與衛相連,衛與宋接壤,宋又連魯,魯又連越,寡人建議,五國斥候和軍馬,在這段時間,應該頒發暢通令,一旦有緊急軍情,相互通知、借兵借糧,或是奔襲敵軍後營等,咱們五國既同盟,將士兵甲相遇,不得開展、爭搶,相互殺戮,這個約定得提前定下來。”

宋王偃點頭道:“有道理,的確不能相互內鬥,要一致對外,對抗七雄五國!”

“既然如此,那咱就回去招募新君,發動百姓守城,不讓寸土!”中山王起身,血性上來,同樣硬骨錚錚。

魯國的魯平公起身道:“還有一點,張貼告示,請一些本國走出名士回國,加以高官侯爵,尋找守城退敵之策,一些熱愛忠節的士子,必然會雲集回國。”

“甚好!”其它幾人覺得這招不錯。

宋王偃看着衛嗣君,忽然想起一事,問道:“衛嗣老弟啊,你說魏軍三十萬討伐你們,兵分了三路,最近在列國之間傳的沸沸揚揚的大魏英雄辰凌,在哪一隻軍中?”

衛嗣君皺眉道:“聽說他是右路軍的統帥,這次會從右路進攻我衛國,有可能途經宋國邊境一片區域。”

“哈哈,甚好,寡人就先滅這支軍隊,只要把大魏英雄的傳說打破,魏軍必受影響,如果魏國中途退兵,咱們兩國援救其它三國,勝算就打一些了,這五**受挫,早晚要潰敗回去。”

衛嗣君聞言一喜,拍掌笑道:“太好,如果宋盟主出動那五千勁旅,在途中伏擊,擊殺辰凌,魏軍失去一路,我衛國的壓力就會減小許多,到時候,堅持久戰,熬到敵軍退兵爲止。”

宋王偃微笑點頭,什麼狗屁大魏英雄,在自己面前,啥也不是,就是山河榜上的十大劍客,又豈會放入自己的眼中?等自己步入武者九階秘境,成爲半步武聖,到那時什麼南昭雲、北慕雨,統統踩在腳底,誰與爭鋒!

五小國諸侯會盟悄悄結束,都回去各自準備備戰了,與此同時,齊、趙、楚三大諸侯也都調動大軍,任命了出征將軍,一切就緒,只等出征之日到來了。

這一日,辰凌在大梁接到了一封帶有絕秘的封漆密函,是燕國老臣淳于臻,派錦衫衛的間諜,送過來的,上面簡單記敘了當前燕國變革的進展。

樂毅在這段時間,繼續推進變法的條款,頒佈了第二批條令,在第一批變法條令的基礎上,完善做細,修繕一些不適宜的漏洞,繼續打壓老舊勢力,提高百姓的生存空間。

進入秋收,免去了百姓今年的田稅,只按照人頭稅輕微收繳,人頭稅包括成人稅和孩童稅,作爲百姓享受戶民權利的保險,頒佈糧食均衡法,在少府之下,建立大農丞,負責管理田間收糧之事,以適當價格,向各郡縣農戶,收購多餘的糧食,存入國庫糧倉,兌換朝廷新頒發的新幣。

這些都按照辰凌之前的要求,打造青銅圓錢幣,簡稱銅錢,外圓內方,面值一文,在銅錢之上,鑄造刀幣,面值一角;兌換流通時候,一角兌換十文,一百文爲一貫錢,十貫銅錢約一兩金子,也就是一百刀幣。

在文的衡量單位下,還有釐、毫,萬之上,有十萬、百萬、千萬、億等,確定了這些衡量、數值單位,方便進行加減和累計。

燕國建立燕京央行,由這個機構統一鑄造錢幣,下發到各地流通,儲備黃金,根據國家物資與貨幣的儲存平衡關係,來調控物價和錢幣價格,開放大商賈、大貴族在燕京央行內存錢,發放寶鈔卷,可以隨時在央行兌換出黃金和錢幣。

另外燕京央行還根據秦楚韓趙魏齊等六國經濟和國力狀況,對六國貨幣進行衡量,然後與燕國貨幣進行比例兌換,這樣一來,使得各國來燕投資、行商的六國商旅提供很多方便,也讓各國商旅瞭解各國貨幣增值貶值情況,對燕國的做法和客觀定價,都覺得很有公信力。

樂毅還頒佈丞相令給各地郡縣官吏,鼓勵秋收後,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家庭爲單位儲備農具,屬於個人財產,國家和其它勢力,均不得強行掠奪侵犯,這樣一來,各地百姓積極踊躍,官吏們爲了政績考覈突出,開始大搞水利工程,使來年春耕,增加很多便利條件。

辰凌看到這些變法內容,滿意一笑,這個樂毅果然乃大才,當時只是把這些想法跟他交待下去,讓他自己思考具體實施政策,想不到他辦起來,跟自己當初的想法相差無幾,而且沒有違背這個時代百姓的接受能力,燕地一片昇平景象,這樣一來,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心出征伐衛了。

第927章 喜慶團聚第469章 諸侯滕嫁第936章 兄妹相聚第252章 託付終身的一晚第961章 循循利誘第26章 戰國論第604章 寒山夜宿佳人伴第19章 鬥智鬥勇第654章 血書上諫第1004章 英雄不許見白頭第227章 渡河奔襲之策第849章 廢立太子第993章 白起鬥廉頗(中)第741章 帝號風波第338章 生死大對抗第399章 羅剎女第809章 攜女遠行第303章 談論變法第903章 邯鄲城破第752章 違背盟約奪函谷第554章 縱覽全局第147章 少姬癡纏第435章 回燕佈局第145章 青樓爭風第464章 坦白露真情第760章 東胡軍情第413章 狩獵大典第644章 只穿哪一件第953章 立國華夏第865章 蘇秦返燕第869章 一夜齊滅第109章 盛典前夕第594章 修築河道第410章 各懷鬼胎第268章 扁鵲治傷第262章 密謀第571章 陣前搦戰第517章 秦國亂第696章 終嘗所願第399章 羅剎女第725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201章 百廢待興第170章 合縱大軍第256章 小公主甦醒第216章 秦國第一勇士第714章 三女聚首第754章 紅顏相伴第978章 秘謀籌劃第448章 幕後帝王術第764章 戰前部署第967章 在劫難逃第537章 劫獄風波第404章 刺道盟殺手令第279章 醒來身歸何處第420章 熱血一戰第797章 施壓第837章 潛藏危機第545章 心懷叵測第270章 秦國質子第286章 東胡內亂第593章 屠萬是爲雄第355章 洛雨詩社13 今晚更新通知第379章 三招之約第957章 民心亂第705章 脫身安排第776章 謀齊佈局第62章 黃衫士子第613章 功夫難入髓第358章 另創新曲第998章 秦燕生死戰(上)第146章 嫖姬第255章 臨危受命第85章 謀劃深遠第169章 詭計連連第668章 武器製造第95章 國府驛館第759章 視察基地第865章 蘇秦返燕第478章 遇刺第361章 挑唆不斷第156章 出征第578章 絕地反擊第740章 布六國局第326章 時局動盪第976章 准奏滅魏計劃第69章 威懾第74章 君子言商第745章 兵圍臨淄第980章 扣押楚王第777章 不安因素第820章 了結第54章 辱者必殺之第403章 陪才女泛舟第111章 促銷開始第548章 斥候營第473章 恩寵四郡主第876章 邯鄲密謀第270章 秦國質子第20章 秦軍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