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凌鎮定下來,開始被玄女的驚才豔絕動了本心,一直都無法擺脫出來,現在一番滔滔不絕的言辭,讓他重拾了信心,不再覺得低人一等,學問不足,而是與玄女站在同一高度來平等對話。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在校大學生,與一位任職教授在對話,總感覺底氣不足,心裡發虛,加上這個教授還是傾國傾城的大美人,任何男生一見,都要心神被震撼,束手束腳了。
不過,預熱了一番,辰凌已經對自己思維和觀點,重拾了信心,即使玄女再有才學,也是兩千年前的學問,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他還是有其它的方面,可以震撼玄女的。
這就如同,那個在校大學生,忽然成了博士後,還拿到了諾貝爾獎,未必不會蓋過那些老教授。
“清兒姑娘,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要考慮一下根本所在,你說戰國七雄,實力雖有強有弱,但終究是差不太多,甚至任何一國,只要勵精圖治幾年,遇上明主,重用人才,就能趕超上去,不存在絕對的大差距,如此一來,發動統一戰爭,征服六國,最根本的因素是什麼?”辰凌不答反問道。
澹臺清兒皺眉尋思了一下,說道:“最根本,應該是國力!”
辰凌臉色一笑,點頭道:“不錯,外交、明主、良相、名將、兵戈、裝備、文化等等,都是很關鍵的因素,任何一點都能影響戰局和大勢,但最根本的還是國力,就像魯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一樣,沒有國力,就沒有絕對實力,難以持久戰,打兩年,就會分崩離析,拖垮了。”
“因此,如果發動了統一戰爭,並能取得勝利,最根本就是國力,要消滅六國,就要有六國總和的國力,這包括糧草、人口、先進的生產力、兵馬軍隊等,當然,這六國總和,並非指完全疊加在一起,而是指,能同時應對六國的各種變化和聯擊,如何覈算下來,至少是某一個諸侯國的三倍整的實力,才能發動這場戰爭,與六國開戰,在戰爭過程中,還要巧妙使用外交分化、逐一擊破等戰略,否則也會功虧一簣。”
澹臺清兒聽後,陷入了沉思,這個是以前她沒有完全想通的地方,總覺得戰國混亂,應該以戈止戈,實現大一統,建立新的王朝,這樣使戰爭凍結,百姓不再受苦難。
她也曾夜觀星象,不斷演化棋局,思考如何發動統一戰爭,但必須有一個強國作爲載體,要非常強大,卻沒有考慮這麼周密。
辰凌的一番話,讓澹臺清兒撥開雲霧,一下子捕捉到了關鍵,前後一串通,原來有些看不透的事,忽然都明朗了。
難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哪怕聖人,也無法做到全知全會,只是術業有專攻而已。
“公子覺得,秦國的儲備,還遠遠不夠?非得七八十年後,才能做到?”澹臺清兒早在鬼谷子的卦象上得知,秦國要統一,至少要在百年之內,近五十年都無法做到,這需要數代的君王同心協力,鍥而不捨,朝着一個目標努力,中間只要出現一個昏君,那就功虧一簣。
辰凌自然不能說歷史是這樣寫的,而是通過目前的局勢來分析,纔有說服力:“清兒姑娘,咱們攤開地圖,你瞧,秦國在西部,有函谷天險,潼關、秦嶺、黃河要塞,隔絕東方,這是一大地利優勢;秦國變法三十多年,的確後來居上,實力不弱,但也頂多與趙、齊、魏旗鼓相當,即便五國聯軍每次打到函谷關,都被秦家擊潰,只要因爲秦軍有這樣的天然優勢,易守難攻,但統一戰爭卻不同,秦軍要東出函谷關,向六國發兵,這需要秦國至少有百萬鐵甲雄獅,三分之一兵力留下來防禦本土,三分之一兵力用來攻擊一個國家,另外三分之一兵力用來牽制它國破壞,堵住援軍的路線,這樣纔有希望。”
“百萬鐵甲雄獅,就是一百萬壯丁啊,就以三人爲一戶,那也少三百萬戶人口,再說,人口之家,不可能都是壯丁,還有婦孺孩童,老人野叟,至少人口要達到五百萬戶,這是最少估計,目前秦國雖然有三十年的變法成績,但人口只有一百萬戶,還包括西戎很多部落,早有異心,因此沒有幾代的繁衍,難成大事,此乃其一。”
澹臺清兒靜如明月,氣質脫俗,有一種難言的光環籠罩,顯得無比聖潔,此刻的她,早已收起了仙子超然玄遠的神態,而是收起了氣息,謙虛地聽着,臉色的神色不斷變幻,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正是關鍵,以前從未考慮這樣細緻。
“第二,糧草問題,百萬雄獅,征戰十年,需要多少糧草,天文數字,而且遠離本土作戰,運輸過程中的消耗,相鄰國家征戰,是五存一,跨一個諸侯國再作戰,十存一都不止,如果從渭川糧倉運糧,去燕國打仗,至少要三十存一,也就是運輸三十萬石的糧食,只有一萬石的糧食能被送到,其它都在途中消耗掉了,而且壯丁都被拉去戰場作戰,運輸隊伍更加龐大,至少要雙倍的人來運輸糧草,如果六十萬人在外作戰,就需要一百二十萬人,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於運輸,那麼誰來種糧呢?春耕秋收,也同樣需要人力啊!”
“何況秦國多山嶺之地,土地貧瘠,目前只有一處能做糧倉,那就是渭水八百里平原,能保證目前秦國的糧草供給,但只是三四十萬兵戈,在本土的消耗,而不是百萬大軍,遠征的消耗,差十倍都不止。儘管秦國有洛涇之水的平原,還有巴蜀的後倉,但這兩處,目前還沒有用武之地。”
“洛水、涇水不是大旱就是大澇之年,十年中,幾乎收成不多,旱時收成減半,澇時收成亦減半,幾乎沒有豐收年;巴蜀道路崎嶇,無法運糧出來,而且巴蜀河流十年裡八年氾濫,非旱即澇,自給自足都很困難,何況秦軍剛佔領不足十年,當地武裝反抗頻繁,每年都要投入兵力和糧草消耗,更別說往外運糧,填充國庫了。”
“要改變這兩處,除非興修水利,洛水、涇水之間能築起水渠,灌溉當地的田野,旱澇保收,巴蜀也一樣,必須派去駐守官員,治理民政,等二十年後巴蜀民心歸攏,期間有精通水利人,改造巴蜀的河道,建水渠工程,便不利爲有利,數十年後,才能變成糧草。”
這一切,其實都是辰凌在後世看記錄片的時候,聽來的,講解大秦國興衰的時候,把這些都涵蓋了進去,秦始皇爲發動統一戰爭,徵調百萬雄獅,兩百萬苦力運糧,全國備戰,每家除口糧外,一律上繳,所有男丁及婦孺,統一聽從調遣,全民皆兵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且秦國後來有了李冰的都江堰,鄭國的鄭國渠,才使得巴蜀、洛涇之地,變成了兩大糧倉,爲秦國源源不斷提供糧草,否則,統一戰爭都是空談。
澹臺清兒聽完之後,長長吐了一口氣,光着人口和糧草兩項,就難道了所有諸侯國,難怪以秦國蒸蒸日上的趨勢,還要七八十年的籌備,果然不是空談,對於辰凌的分析,打心底佩服了,但是轉念一想:不對,他說這幾十年內,有一個諸侯國會取而代之,這怎麼可能,哪一個諸侯國能超越秦國的優勢?這時候的玄女,更加充滿好奇了,眸光中多出一絲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