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

對於後世所評,秦瓊只是笑笑。

相較來說他確實有遺憾,畢竟作爲一個武將,不擊胡而身死纔是遺憾。

至於三品官如何能算得上遺憾?

不如說他一個貞觀年間未有寸功的老將還能名列凌煙閣,才更見榮寵。

尉遲敬德反倒是爲秦瓊有點鳴不平:

“這般看來,明歲若是出征,還是俺先給叔寶做副將的好。”

略微拍拍胸口,秦瓊示意二老友不必擔心:

“先後之分有何區別?”

兩人在一旁小聲說話,李世民反倒是呆愣了一下:

“如此說來,朕與這趙宋居然還稱得上是鄉黨?”

這般說來李世民反倒是心情愈發複雜了,又是承唐,又是同鄉的,結果被後世直接指着鼻子說千年以來武功最弱。

相差竟能如此之多?

杜如晦一時間也都覺得很難評價了。

這趙宋若按籍貫是涿郡的話,後來這涿郡似是丟了,祖地都沒保下來。

若是按追認的祖籍天水的話,有如今開唐襯托反倒愈發不討喜,而且那南宋多半也是連天水也沒保下來。

而且光幕不經意的兩字反倒是讓杜如晦猛然蹙眉:

“金朝?”

房玄齡知道杜如晦在想什麼,因爲他也同樣回憶起來:

“此前光幕說到那宋時彼國蕭皇后時,亦稱遼國。”

“莫非……這金遼同屬華夏?”

兩位宰輔面面相覷,一時間更是覺得這宋真是橫看豎看都不得勁。

以他兩人來看,這宋遠稱不上大一統之國,與那遼金之局勢,恐怕頗類南北朝。

不過畢竟此事相較來說知之甚少,於是兩人也只是簡單說幾句便暫時作罷。

畢竟按後世後輩的這般脾性,遲早也要說到這宋的,到時便知。

而此時……兩人聚精會神盯着眼前,光幕上的後世景色漸漸淡去,已經看過很多次的地圖重新映入眼簾。

【好了,丈育主播的遊玩就簡單一說。

而今天咱們要說的故事,還是要從一位婦人說起。

高宗年間,洛陽有一婦人淳于氏,因謀殺親夫被關押於大理寺。

人證物證俱在,按律當斬,本來應該是一件非常簡單的案子纔對。

但不一般的是這個淳于氏生的極爲美貌,堪稱是名動洛陽城。

此時來洛陽巡查的宰相李義府就非常好奇,能有多美?

藉着職務之便,李義府去大理寺親眼瞧了一眼便徹底淪陷,由此掀開了整件事情的帷幕。

而李義府是誰?高宗的心腹,武后的好狗,李治當太子時李義府就跟在身邊當狗了,可以說是心腹中的心腹。

當朝權相想要一個女囚,大理寺丞很懂事,經過一番操作後,美婦淳于氏便被送進了李義府家裡。

但洛陽的大理寺卿段寶玄看不慣這件事,於是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直接出爐:

《震驚!當朝宰相克己奉公,大義凜然將女囚接入相府服刑!》

因爲事關宰相,李治也不好裝死,最終草草點了兩個人去審查此案。

被點將的是給事中劉仁軌和侍御史張倫。

其實從官員品階上就能看出來李治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同樣是審宰相,給長孫無忌辦案的是李𪟝和許敬宗,皆爲宰相。劉仁軌和張倫一個正五品一個從六品,想審宰相那屬於是殺牛用宰雞刀了。

李義府和李治頗有默契,見到劉仁軌兩人就明白高宗的態度,於是快刀斬亂麻逼得大理寺丞自縊,主打一個死無對證。

不過李義府和李治都沒想到的是,這次偏偏碰上了兩個頭鐵的。

畢竟劉仁軌這人是李世民面子都不給的,李治想讓他糊弄了事,結果自然只有一個:

劉仁軌那勢必要小刀捅李治屁股,給高宗好好開開眼。

歸根結底這個案件並不複雜,枉法的過程中手段也都極其直白,張倫罷工不幹,劉仁軌一個人把經過查的明明白白,然後一封奏章直接丟到了高宗面前,您看着辦吧。

但這一年是659年,一方面弄死長孫無忌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一方面李義府確實是一條好狗,咬的長孫無忌左支右絀。

最終劉仁軌的奏章被留中不發、已讀不回,反應過來的李義府同樣一封奏章遞了上去,這次高宗光速批覆:

貶黜劉仁軌爲青州刺史。

太宗時期的舊臣似乎人均都有大器晚成的屬性,劉仁軌同樣也不例外。

由這一通貶黜開始,已經五十八歲,文武雙全的劉仁軌開始了自己人生真正波瀾壯闊的篇章。】

李世民的眉頭再次皺了起來,感覺看劉仁軌這個新人的得來的樂趣被迅速消磨殆盡。

光幕很少有如此直截了當的態度來說一個臣子是奸佞之人,但往往這麼說的時候,基本就代表着此人毫無可取之處。

只是他從沒想過,這次的奸佞之人離自己如此之近,皇子治的東宮屬官?

不……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李世民也迅速想明白過來:

扶植親信,對抗親舅舅。

再聯想到皇子治身體常年被疾病折磨。

或者扶植這李義府是所謂的權術手段,但……

李世民隱隱嘆了一口氣,終歸是詭譎之道。

扶植這種一無是處者,還不如去扶植一些酷吏呢……

而隨後在場有兩人便瞪大了眼睛。

長孫無忌瞪視着李世𪟝,心裡就一個念頭:

乃公竟是栽到了瓦崗寨手裡!

無論是許敬宗還是李世𪟝都是秦王府舊臣,但再往前追溯一下話,皆出身瓦崗寨。

李密兵敗之後才投於陛下,結果最終反倒是聯合親外甥弄死了自己?

長孫無忌有點搞不明白了,他到底做了什麼搞得如此天怒人怨。

反正打死他都不相信自己會謀反,他堂堂國公,去謀自己親外甥的反?

李世𪟝心虛的不敢對視,雖然長孫無忌如今無官職,雖然長孫無忌無論以後還是現在論軍功都不如自己。

但畢竟是皇后親哥……就當沒看到吧。

若說長孫無忌心中是不解,那劉仁軌心中就是茫然了。

五十八歲才官至給事中,還因爲直言敢諫得罪了當朝宰相,再加上被貶黜至青州,劉仁軌橫看豎看,覺得按這個發展,埋骨異鄉不遠矣。

身旁的皇帝在沉思着操心兒子,武將們倒是對劉仁軌都比較好奇,但坐的地方離得都較遠。

長孫無忌在對李世𪟝用眼神發刀子,侯君集在看長孫無忌樂子,魏徵和房杜三人在輕聲交換意見。

孫思邈嘆了口氣,拿出了長者態度拍了拍劉仁軌肩膀道:

“這後世既如此說,正則且瞧着便是,汝之名定然傳千秋,震華夏。”

劉仁軌感覺自己眼眶大小都快不夠用了。

從接到陛下的親筆信開始,他總覺得事情的發展一再突破自己的認知。

名傳千秋威震華夏您知道是個什麼難度不?

除非他老劉家祖墳青煙能冒百丈!

第484章 豆粕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608章 主戰不絕對第440章 不及格好過交白卷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第61章 二千斤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第647章 刀伊入寇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95章 伐吳?伐魏?第670章 合斬虎魘147.第147章 歸義軍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第580章 殘火復明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第517章 但無能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55章 後漢亡矣第790章 劉半仙206.第206章 同病相憐第621章 於漢何嘉焉第595章 錙銖必較伶俐人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525章 改弦易撤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678章 亂臣賊子346.第346章 蛟龍入海171.第171章 年年歲幣污封禪第95章 伐吳?伐魏?第712章 一言爲定第746章 嚯,廢紙第598章 不如走於胡164.第164章 消渴症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第13章 後輩會飛了?!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449章 父慈子孝第25章 暮虎老狼第62章 武聖歸途第414章 爛攤子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591章 青兕劍客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615章 君不見霍驃騎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147.第147章 歸義軍239.第239章 密信285.第285章 巨唐緩步第575章 異國故江第20章 功名傳萬世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第542章 燕人歸金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698章 不如煉丹第93章 燕然未勒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第569章 天地當爭第588章 屏風說書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693章 時代侷限性第515章 金匱之盟第35章 正旦(續)第50章 水師與推演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第598章 不如走於胡第704章 得罪完了第724章 生不逢時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97章 協同作戰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96章 水軍陸戰第74章 朽木第464章 送人頭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第779章 雄猜好殺163.第163章 甘蔗劍聖第755章 大漢萬年第40章 荊襄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