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

第321章 唐失朝鮮

【唐朝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海東干的是純賠錢買賣。

從660年開始,前前後後打百濟、打高句麗、打百濟復國軍、打倭國、再打高句麗。

打完高句麗之後爲了誇功,高宗還帶着小媽去泰山玩兒了一圈。

結果顯而易見,大唐的財賦崩的很慘烈,這也是高宗封禪後廢錢的直接原因,那是真窮啊。

在封建時代,人口是重要的資產,典型的就如曹老闆,在漢中打不過你,我直接把漢中和武威的百姓全都遷走,你打下來也是一塊空地,並不能獲得好處。

百濟也差不多,劉仁軌平定百濟之後,因爲雙方已經打出了真火,不少百濟遺民選擇逃亡倭國或高句麗,拒絕接受唐朝統治。

後來高句麗也類似,大部分百姓被遷入內地,成爲華夏一份子,留在遼東的高句麗百姓在後來聯合靺鞨諸部成立了渤海國自立,只是名義上臣服於唐。

朝鮮半島最後的贏家是新羅。

受限於財賦問題和頻頻動作的吐蕃,滅掉高句麗之後唐朝在百濟既無駐兵也無唐將,名義上是直屬,但實際上已經和羈縻差不多了。

新羅王一直很雞賊,比如唐滅高句麗之後搞得三方會談,新羅王就是指派的臣子參加,好方便隨時違約。

而聽到吐蕃進攻唐朝的消息之後,新羅王判斷唐朝已經沒有精力管轄朝鮮半島了,所以也果斷出兵侵佔百濟土地。

薛仁貴兵敗大非川的消息傳來之後,新羅王更加肆無忌憚,扯皮的使者沒斷過,侵佔的腳步沒停過。

最終直到675年劉仁軌再度掛帥三破新羅,新羅王纔再次遣使入唐稱臣,但唐朝也因爲李治本人風眩症的加重,以及西域吐蕃爲首的反唐聯盟動作頻頻,最終權衡之下捏着鼻子承認了唐朝已無力直接管轄朝鮮半島的事實,默許了新羅對於百濟故地的侵佔。

至此唐朝在朝鮮半島短暫的直屬統治也宣告結束,朝鮮半島重新回到了唐朝的附庸地位。】

侯君集已經下定決心要表現能力,因此連忙站出來慷慨激昂表明態度:

“這百濟不過是被高句麗攛掇,這新羅纔是真正狼子野心之輩!”

侯君集的說法引得其他人點頭贊同。

百濟這類真刀真槍站起來反唐並不會引起他們反感,而且後來一系列的幺蛾子事兒都是因爲蘇定方縱兵劫掠而起。

而這縱兵劫掠的原因如果認真算一下還要算到皇帝腦袋上,難算不說,而且本就屬於戰爭的一部分。

但是這新羅,本就是土人不說,對大唐堪稱前倨後恭,跟那倭國一類貨色。

被高句麗和百濟圍攻時,叫大唐爹爹,等發覺大唐有麻煩了,反過來想要當大唐的爹爹。

非得再被抽一頓才老實,但因爲時機掐的太準確,已經吞掉的又沒能讓其吐出來。

故而此時看這個新羅,衆將都將其劃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必滅名單。

而且更別說宰相杜如晦都已經發言了,若要讓海東平定,新羅乃是咽喉之地,必要緊緊控在手中!

更別說陛下軍略非常人,極少以數十萬大軍出動,難談勞民傷財,後世都誇了,這種輕兵奔襲直取敵酋的滅國手段,非常健康。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這新羅後來……

“更勿提這新羅乃是棒子祖先,後來竟以俳優戲作弄陛下,如此掩耳盜鈴自欺之輩,合該除其國名,滅其國史!”

侯君集慷慨激昂。

李世民想起來那個獨眼龍形象的自己,神色微妙。

侯君集不說他都快忘了那個形象了。

搖搖頭將此暫時甩出腦海,李世民不置可否:

“海東經略之根本在於堅船。” “海師若成,則海東無患,海師不舉,則寇患四起。”

“如今當首開西域,再徐圖海東。”

李世民心裡很拎得清,等吐谷渾不是麻煩之後,緊接着就要控制西域才行!

西域能策應對於北地的控制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這高昌國,收的都是朕的錢!

這絲綢之路在中亞要被人刮一道錢就算了,這高昌國在大唐門口收錢,還對大唐齜牙咧嘴,不是找抽?

劉仁軌緩緩點頭,感受到了自己肩膀上的擔子重了起來。

蘇定方已經沉默了很久,一臉羞愧。

從被陛下啓動後起,又被後世誇讚戰神,蘇定方也是驕傲過的,更別說徒弟裴行儉還一樣出名。

再聯繫到去年時他蘇定方縱兵踏那頡利可汗的牙帳,一時間就有點自得:

咱老蘇也稱得上智勇雙絕了吧?

結果沒想到朝鮮半島整個亂局的開端如此簡單:治軍不嚴。

因此在蘇定方看來這件事非常簡單,他縱兵劫掠,最終導致大唐沒能盡控半島。

或許是察覺到了他的想法,李世𪟝再次拍了拍蘇定方的肩膀以示安慰:

最近兩次到處都是你蘇定方的名字。

俺李世𪟝呢?同爲戰神,結果淨只能在邊邊角角里看到名字,找誰說理去?

不過李世𪟝覺得海師他還真得要再爭取一下。

相較而言,西面的西域遙遠,每次一打仗,一來一回差不多就得半年多了。

這海師目前看起來確實很有前途,只需要一支強悍的艦隊,北至遼東南至交趾儘可去得。

他很喜歡後世所說的那個詞兒:海洋霸權。

不過由此李世𪟝倒是忽然想起來了他和李靖將軍一起搞的那個五雷觀。

既然火藥已經有眉目了,是不是得想辦法催促將作監研究一下火藥?

從後世看,這東西雖然攻城無匹,但若論造價和方便程度,似乎投石機更勝一籌。

但若是在海上的話,這火炮就要比投石機強不知多少倍了。

【白江口之戰後朝鮮半島局勢堪稱風雲變幻,但倭國一直都非常安靜,因爲真的被打怕了。

唐滅高句麗之後,雙方再次重新建交,而這次倭國痛定思痛:

我之所以如此不堪一擊,一定是學大唐學的太少了!

至此倭國再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學習大唐的運動:

政治制度,宮殿建設,城市佈局,書法詩歌,文字創造,全都向唐看齊。

倭國是想通過取巧快速強大,但中原王朝幾乎是一代代趟着馬爾薩斯陷阱過來的。

制度的效用當然不可能靠着硬凹就能學去。】

(本章完)

266.第266章 以死正軍紀第14章 跨躡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339.第339章 義不容辭第399章 先察使第94章 財貨政策152.第152章 升級咯第751章 不足道也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748章 暗香浮動第4章 大舅哥273.第273章 釘馬掌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613章 吾有百言成一願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第563章 歌未竟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70章 蜀都第506章 終須一試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236.第236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第731章 雙帝同輝356.第355章 擊砲第485章 捨近求遠之法第645章 風流之譽179.第179章 三尺之劍164.第164章 消渴症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第779章 雄猜好殺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267.第267章 閻行239.第239章 密信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第80章 無愧丞相第407章 亂世呵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134.第134章 甘將軍算功勞不?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233.第233章 蘇定方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137.第137章 涿州第799章 雄風猶存177.第177章 舊人第565章 飲酒而亡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第508章 燭影,斧聲175.第175章 徵人與火鍋第39章 襄樊戰略第97章 協同作戰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第39章 襄樊戰略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519章 龍韜豹略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415章 風雲起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174.第174章 身經百戰250.第250章 打不過猴子第717章 還是甭問345.第345章 馬良147.第147章 歸義軍238.第238章 巨舟橫江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136.第136章 斷頭將軍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第630章 南北之爭第608章 主戰不絕對第9章 爺投漢辣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第563章 歌未竟第782章 漸行漸遠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694章 孰勝孰負339.第339章 義不容辭363.第362章 荊南變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第711章 國祚第二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第35章 正旦(續)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43章 單刀對噴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