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退而結網

倭人之主如何自稱?

對本就是倭人的犬上御田鍬來說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此時反而一時間不太能說出口。

他是出使過隋朝的,自是知道聖德太子派遣的第一任遣隋使蘇因高(小野妹子)遞交國書惹的大隋天子不快,橫生是非的事情。

只能說那隋朝大業三年之後,北有突厥之困,高句麗之挫敗,內有徵調民夫修宮殿大河惹得民怨四起,顧不上倭國的許多事,否則定然很難很難如此放過。

但如今在犬上御田鍬面前的中國天子則不然。

不說別的,那頡利可汗他昨日剛見過,堪稱是這位中國天子武功最好的說明。

昔日草原揚鞭的共主,如今淪爲殿下優伶客,半分氣概也無。

而且犬上御田鍬也更清楚,如今國內就連對倭國這個稱呼的意見都很大。

畢竟如今國內尚學漢文化,皆曉倭奴之義。

但這些話他自然是不能說的,只能一邊在心中慶幸還好此前苦勸陛下改了國書上的稱呼,一邊選擇了一個比較討巧的說法:

“我國之主不敢忘中國天子教誨。”

對倭國和我國這個同音的滑頭,李世民不置可否。

同時看着手上國書擡頭的“日出處大王致書中國天子無恙”輕輕撇了撇嘴:

竟和裴世清所判斷無差。

尤其這個大王的自稱還真差點被糊弄過去了。

根據裴世清所說,此“大王”非中原俗語的“大王”,在倭國之地乃是“治天下之王”之意。

而這看着依然頑固的寫在帛書上的“日出處”幾個字,李世民也隱隱有了猜想,這或許便是倭國後世之名的來源吧。

將這書放在一邊,李世民隨意的換了個問題:

“使者此來何爲?”

犬上御田鍬不敢擡頭,對這個走流程的問題也對答如流,藥師惠日讓他背了許多次,因此張口就來:

“寡國小民心慕夏言,此行敬獻本土方物,欲求中原天子結邦鄰之好。”

隨着御田鍬的話語被旁邊的裴世清翻譯,使團的其他人也合力將此行帶着的土特產小心翼翼的擺了出來。

簡陋的寶刀,怪模怪樣的陶器,能看得出手藝之粗劣的織物,以及一些金砂和玉器也都被一一呈了上來。

種種東西,唯有金砂被李世民饒有興趣的捏起來仔細看了看。

旁邊的裴世清經過李世民的“教育”,雖然心中依然有疑惑但暫時還是打算以陛下說的爲準,只待過兩月親眼看看那神奇光幕。

此時眼見皇帝的注意力被金砂吸引,再想到後世所說的那倭國地藏之富裕便立即貼心的站過去說明道:

“這金砂冶煉手段粗劣,然其品質尤勝信州所出。”

最近幾天裴世清也是不辭辛苦專門走訪了不少大匠,爲今日做準備。

比如金分麩金、砂金、生金、巖金四種,冶煉極爲困難且常伴摻有其他雜礦,唯有劍南道的深山中有片塊之金。

但劍南道多深山密林,開採又極爲困難。

此時眼見這倭使敬獻的金砂,裴世清反倒是有點後悔此前出使倭國時沒儘量多的記載倭國見聞了。

李世民很是滿意,點點頭對一旁的內侍吩咐道:

“既是倭王敬獻,那便收下。”

隨後和藹可親的對着惠日道:

“使者既遠來,不妨等到七月再東歸。”

“藩鄰之好自當永固,此般諸事自有鴻臚丞與汝等洽談。”

說罷便揮揮手示意爾等可以退下了。

直至出了富麗堂皇的太極殿,犬上御田鍬依然還有些茫然:

這不對吧?

按道理來說,獻上禮物之後,中原天子不是應當回豐厚之禮以示上國之富有四海纔對?

怎麼如今這唐天子不聞不問便讓他們退下了?

此時的犬上御田鍬感到了一股發自內心的心疼:爲了得到這個出使唐朝的機會,他可是向天皇足足獻上了二百兩金砂!

這在此時的倭國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但此時竟未得半分回贈?

一旁的惠日倒是絲毫不關心,畢竟就算那唐天子回贈了也和他沒一點關係,作爲新羅密宗出身的僧人他自始至終的目的都很明確:

借中國之力,開兩國之邦交,從而在倭國擴大佛教影響力從而傳教,以求獲得來世超脫。

某種意義上也確實視金錢如糞土。

因此惠日此時的注意力便是唐天子所說的七月這個時間。半年後……有何事?

此時的李世民與裴世清一起轉入後殿,沿着迴廊一邊漫步一邊聊剛纔見聞。

裴世清本以爲陛下會怒斥倭國狼子野心不改本性,沒想到首先聽到的是一嘆:

“難怪後輩調侃小國朝貢乃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更有商賈不法假稱使者。”

倭國所獻上的那些方物扔到長安的東西市上,除了金銀玉石之外,餘者恐怕會被商賈當破爛扔掉。

金砂玉石之類,李世民粗略估計其值至多三十萬餘錢,唐朝若是同樣以財物回贈,那自然會遠超這個數字以顯華夏物力。

但這種行爲對兩國的邦交真的有好處嗎?大唐天子怒斥此舉只會肥了邦國勳貴的蠹蟲,並不會讓彼國小民知大唐之聲威。

而且先賢曾有言,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倭國慕的乃是王化,乃是夏言,而非中原之金財。

因此,熱心腸的李世民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倭國之事,便需世清按照事先之商議,親自督辦了。”李世民交代道。

對此裴世清昂首挺胸義不容辭:

“必不負陛下所託也!”

於是倭使迴轉驛署的次日,杜如晦便與裴世清聯袂敲響了倭使所居的院門。

等到見面後,兩人也分別講清了彼此的來意。

“杜公要與我商談倭國之事?”

惠日和尚只覺得受寵若驚,但隨即便是連連推辭:

“我身入沙門,不屬倭國,若談此事,我可做杜公與犬上使者之間的轉譯。”

杜如晦笑了,氣定神閒道:

“吾欲與法師所談的,乃是倭國弘佛之事,與俗物無關也。”

惠日和尚曾在長安居住了十幾年通曉漢語,因此也聽出了眼前這位大官的言外之意。

僅僅猶豫了一瞬,心中便是一片火熱,但看着旁邊一臉好奇等待翻譯的御田鍬,心中還是有些躊躇:

“那犬上使者……”

聞言裴世清站了出來道:

“吾乃前隋出使倭國之主官,如今大唐鴻臚寺鴻臚丞裴世清,欲與貴使相談倭唐友好諸事。”

於是犬上御田鍬頓時瞪大了眼睛,因爲裴世清這段話他聽得明明白白,這位大唐的官員竟懂倭語,且此前出使過倭國!

等等,前隋出使倭國的使者,那不就可能是額田部家主的生父……

惠日眼見這鴻臚寺官員懂倭國土言,而且與犬上使者商談也算是名正言順,因此幾乎是迫不及待的比了個請的手勢:

“杜公,這邊尚有一靜室,不如移駕此處暢談佛理。”

御田鍬壓下了心中暫時的震驚,有點狐疑道:

“惠日藥師這是?”

“哦,杜公喜研佛法,如今聞聽惠日法師修習新羅佛宗,與我華夏不相同,故來請教。”

聞言御田鍬也沒起疑,畢竟這幫和尚在倭國時也經常說中國天子對佛都禮讓三分,達官貴人無不通曉佛法,此時所見不過是昔日僧人所說的又一次驗證罷了。

於是當下兩人也尋了個靜室,要爲中倭兩國之友好細細商談。

只不過直至黃昏時分御田鍬方纔心事重重的送走了裴世清,等回來之後便看到了惠日和尚跪坐在屋內。

“藥師與那大官談的佛法深淺如何?”

聞言惠日臉上露出了一個神秘莫測的笑容,雙眼中有着一股難以察覺的野心之火,嘴角緩緩提了起來:

“唐朝不愧是上國,其官皆通佛法,我亦略有不及也。”

“使者所談又如何?”

御田鍬想起來裴世清的種種許諾,這些許諾當中有房屋有土地有突厥奴甚至還有大唐的官位,何其豐厚!

而且這些許諾的對象皆是他,而非天皇!

於是御田鍬心中也有了決斷,露出了一個真心實意的笑容:

“所談甚善!”

152.第152章 升級咯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第411章 何故騙我?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807章 名臣作傳第510章 生辰飲毒酒第525章 改弦易撤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773章 賞樂博弈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第808章 人情窠臼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92章 立馬勒銘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704章 得罪完了233.第233章 蘇定方第726章 永不停歇的疆場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第72章 昭烈廟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第628章 關雲長單刀劈關平第556章 十二金牌斷壯志第604章 汝有何能第767章 滅元格戲第573章 南洋國公第567章 天策府寶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759章 創作動力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795章 林賢案第590章 抗金奇俠第794章 事發開端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163.第163章 甘蔗劍聖第625章 寇從何處至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469章 鐵騎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第107章 立學之約第468章 劫營滅膽,精騎誅心第423章 大炮開兮轟他第505章 餘壽十七363.第362章 荊南變391.第390章 殊途同歸第32章 工巧部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第694章 孰勝孰負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770章 畫眉第658章 投龍玉璧第19章 漢中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第1章 我二弟天下無敵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273.第273章 釘馬掌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第449章 父慈子孝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760章 海寇掠陣277.第277章 王玄策第430章 生物學奇蹟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第415章 風雲起171.第171章 年年歲幣污封禪第814章 盛唐標準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778章 上行下效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6章 新禮物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497章 再見玄德第438章 同道中人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221.第221章 忠良飼狼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449章 父慈子孝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第809章 翦勝野聞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