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沒錯,我真的謀反了(感謝roadwin大

出於內心深處的抗拒,李世民並不是很願意去細究皇后稱帝的種種事情。

雖然杜如晦和房玄齡那邊都有文字抄錄,想要找出來單獨整理也並不困難吧。

但只要想想這武則天從自己的才人到兒子的皇后再到武周的皇帝這中間的身份轉變,再加上中間夾雜着的太子與親臣謀反這些事情,李世民腦袋就有點脹痛之感。

放過自己,這是李家二郎對自己做出的決定。

即便是偶爾想起來此事,李世民也是多拿漢光武帝過來參考,覺得多半是子孫中出了一個具有前漢遺風似劉秀的人物,振臂一呼光復大唐。

結果萬萬沒想到啊,連李姓都差點被奪了。

本以爲這所謂的太玄百年盛世是猶如初唐征戰四夷一般四平八穩。

沒成想竟是如此驚險?

搖搖頭,李世民怔怔跌坐在牀榻上出神。

這時旁邊伸過來一隻手掌,李世民頓時有點感動:還是皇后好啊。

只是握在手裡方纔感覺到手感完全不同,一擡頭迎上的是孫思邈嫌棄的表情:

“陛下,清熱丸。”

“哦哦,好。”

在長孫皇后忍俊不禁的表情下以水送服。

苦丸入口後,李世民心思也沉靜了幾分,於是便對那羣和尚愈發不爽起來。

“坐而談空之輩,投其所好捏造如此佛經,倒也稱得上般配。”

雖然口上這麼說,但同時李世民腦袋中也不自覺想了一下,便道:

“克明,有空將此事改頭換面,講與那倭僧聽。”

杜如晦嘴角抽了抽,陛下這一邊大罵,一邊又令他去小心教弄那倭僧作此行徑以入倭國,倒也是……實在。

這般謀劃也根本不需要多太說,他自是明白,而且轉瞬間也都想出來了好幾個方法。

比如他記得前隋和南北朝時,供迎高僧佛骨風行至今。

如今關中和洛陽寺廟並不少,合該挑幾個高僧佛骨東渡以教化蠻荒之地,想來法師們應該沒有什麼意見,而且會歡迎得很。

如今杜如晦和李世民等人也逐漸明白過來,大唐需要不要這寺廟還是兩說,但這寺廟是絕對需要大唐的。

不過末了瞧着那天子求賜姓的幾行字,李世民猶不解氣依然憤憤罵了兩句:

“宗戚、四夷、沙門、道士,嘿,汝般倒都是熱心腸。”

這次長孫皇后的雙手伸了過來將李世民手掌包裹住,笑道:

“如此鬼蜮計倆奪國,自是比不得大家馬背征戰天下之堂正。”

“也難怪後世亦言這武周歸唐乃是水到渠成之事。”

被皇后安慰了一番,大唐皇帝這才嘆道:

“是極……雖有此亂,然而亦有忠良之士扶正朝綱”。

“只是不知這狄仁傑……可是太原人士?”

狄姓並不多見,李淵在隋朝任晉陽留守時,李世民也多次跟隨老爹去太原出征,對那邊風土人情也並不陌生,只是模糊記得太原有一脈狄姓。

這一刻李世民倒是真的挺好奇這狄仁傑有何大才了。

【大唐貞觀八年,這一年的二鳳磨刀霍霍準備朝着一直在努力作死的吐谷渾下手了。

而與此同時,對於內政的治理也沒落下,這一年李哥爲了廣察民意整頓吏治,一口氣派出了十三位黜陟大使巡查全國。

黜就是貶黜,陟便是升遷,李世民親設的黜陟大使算是將中央對地方的監察制度更往前推進了一步。

因爲此前的隋唐僅有御史兼任的察院監察,僅有奏報之能,職權狹窄。

黜陟大使位高權重,有臨時決斷權,能夠對地方官員進行升遷、罷官、入獄、處死等一系列權利。這一職位在唐朝中後期也變得愈發完備,職權被再拆開細分,並經過了名稱的演化,如巡察使、按察使、採訪處置使、觀察使等等。

多個監察部門彼此交叉監督,也避免了中央陷入信息盲區,算是比較良好的決策。】

長孫皇后一回頭便看到李世民已經迫不及待昂起了頭,但臉上還偏偏一副渾不在意的模樣,好像在說這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事罷了。

本還想誇讚一下的皇后頓時笑了出來,乾脆拆臺道:

“此乃是三年後大家所設立之職,何故自得邪?”

李世民不以爲然:

“若按其所說,我唐徵吐谷渾還要再待四年呢。”

“但如今戰端已啓,至多八月,藥師必執縛伏允於殿下。”

言辭鑿鑿,李世民如今對五雷署所出之物聲威再清楚不過,因此信心滿滿。

對他來說,如今最大的樂趣之一便是能夠借用光幕,與那後世史書所記的李世民比上一個高低。

要滅國更速,治民更富,開疆更廣,臣妾之屬更多。

他也很好奇,自己這艘貞觀之船的遠航極限是哪裡?

【扯得遠了,但總之設黜陟大使這項舉措被很好的傳了下來。

等到李治當了皇帝,閻立本也因爲凌煙閣畫畫的功績入了高宗法眼,被授黜陟使之職出京巡查。

閻立本任的是河南道黜陟使,巡查到了太原後,光憑狄仁傑的外貌就下了一個頂級評價:

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評價頗高,隨後更是直接授了狄仁傑幷州都督府法曹之職。

這個職位便是狄仁傑起飛的開始,也是後世對他的固定印象所在:善斷案。

狄仁傑在幷州都督府幹的有聲有色,並很快靠着閻立本的推薦和過硬的政績直接升遷大理寺丞。

到任後僅僅用了一年就將大理寺積壓的一萬七千件疑難雜案全部處置完畢,無一冤假錯案,可見其能力。

而到了長安之後,狄仁傑身上的“反骨”也露了出來。

儀鳳年間時李治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與此相反的是皇后武則天健康的不行。

二聖臨朝的弊端也已經開始顯現,畢竟想也知道,李治這個“聖”一去,剩下的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的武則天誰人能制?

而且當時長孫無忌墳頭的大槐樹都老粗了,沒有了共同敵人的皇家夫妻也就開始了二聖內部的權利鬥爭。

因此對當時長安的官員來說,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選邊站這個難題。

狄仁傑是哪邊的?對李治來說毫無疑問是皇后那邊的。

事情也很簡單,處理完大理寺積壓案件之後,閒不下來的狄仁傑開始了秉公直言彈劾罪臣。

這段時間狄哥先後彈劾了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司農卿兼領將作韋機、左司郎中王本立,這些基本都是李治的心腹,而且在跟武后的鬥爭中都有帶頭衝鋒。

而且在外人看來,狄仁傑和武則天祖籍都是幷州,妥妥的同鄉,你說你不是武后的人誰信啊?

其實這事兒狄哥也委屈,真不是不想站陛下那邊,而是陛下您怎麼淨寵信歪瓜裂棗啊?

不過李治也沒給狄仁傑表忠心的機會,沒過幾年就噶了,就此武則天正式上位開始了太后臨朝稱制。

對狄仁傑來說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官運開始亨通了,先後轉任寧州刺史、文昌右丞、豫州刺史,每地皆有賢名。

畢竟武則天真正的嫡系在地方上經常不是連推千餘座宗祠,就是大手一揮株連數千人。

相比較下狄仁傑是能放就放能寬大就寬大,兩相對比下就彷彿跟聖人似的,多少跟大周女帝有點格格不入,因此最終被武家人捏了個謀反的罪名扔進大牢也就毫不奇怪。

爲了避免被屈打成招冤死在獄中,老狄很是配合:

沒錯,我是真的謀反了。】

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第739章 合上的棺材板第465章 唯一應對之法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394.第393章 天命第76章 凜凜人如在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44章 湘水之盟第696章 何故咒我第747章 三文錢第399章 先察使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575章 異國故江第712章 一言爲定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第573章 南洋國公第521章 請客吃飯第757章 談判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814章 盛唐標準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第9章 爺投漢辣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45章 八百敢從123.第123章 出祁山(35K)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第777章 難以企及的高度第624章 優勢絕對在我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478章 壓歲錢第771章 恰到好處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第781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509章 版本迭代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第809章 翦勝野聞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第585章 舊都洛陽318.第318章 滅倭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第103章 白羆通好第649章 神國終結第16章 俺很看好你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648章 夏民燦燦第531章 船臨飛鳥第740章 寬仁仁慈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166.第166章 糖衣炮彈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第639章 幸災樂禍第589章 去病棄疾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第671章 募糧徵丁第78章 真名世第423章 大炮開兮轟他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第496章 吃飯自由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第484章 豆粕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第56章 三國混學第732章 謝謝大哥第550章 奪淮140.第140章 臉探草叢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第420章 正主第64章 武聖身後事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222.第222章 顏杲卿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186.第186章 洛水放屁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36章 驅儺第727章 馬可波羅262.第262章 糖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