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

bookmark

“着袞服受尊號?”

趙普聽着聲音中的訝然,微微側目只看到了官家那黝黑的臉色。

好吧,本來就黑,此刻自然是看不出來什麼的。

不過趙普也理解官家的驚訝,畢竟都不消說如今了,那唐經安史之亂後風氣與貞觀開元便已大不相同。

這種情況下臨朝稱制不令人訝異,但能公然着袞服稱尊見朝,那確實是令人難以想象了。

至於什麼朝臣公然上表請行武后舊事,趙普也只是聽聽就過了。

這一封上表中有幾分試探有幾分真心,恐怕有相當大的商榷餘地。

趙光義則是心態又輕鬆少許——看看兄長這子嗣,可稱道處皆非爲天子之分內事,焉非昏君?

於是趙光義順口贊同了一下光幕:

“此言較恰當也,這武后治國與其說高調,不如說頗類唐太宗爲秦王時。”

“闖陣衝殺爭先,餘威凜然奪人,把持朝政之策略何其烈也。”

瞥了長篇大論的弟弟一眼,趙匡胤換上親切的語氣道:

“則平通曉這交子務否?”

只是問題倒也同樣突出:

魯肅無奈,但還是一起站起道:

“信用貨幣?超發濫發?收割百姓財富?”

這些事兄長爲何不與他說呢?

趙普一邊低頭思考一邊在心中哂笑,晉王之言也太過直白。

旁邊被晾着的趙光義也不惱,只是將歲幣、天書、鬧劇、封禪等等詞記了下來,打算細細琢磨並試試看拼湊出一個完整脈絡。

字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便完全不懂,再兼之這光幕毫不留情面的評價曰“實體貨幣體系都搞不清楚”,趙匡胤此刻反倒是有點心急了。

不值一論也,不過想起來此前聽官家所談這真宗厚顏封禪,以及說到結盟歲幣等事時的閃爍其詞,趙普也是心生幾分無力之感。

這種感覺就好似見金山卻不得門而入,尤其難受也。

“主公勿慮,金票印發已絕,且用劃有度。”

若是將武則天比秦王世民,那後世稱這劉娥與武后截然相反,那該比誰?命喪玄武門的太子建成?

這樣一說趙匡胤也懂了,一匹絹不過斤半,竟需要百斤鐵錢相易,那從商者何不以絹綢計錢?

而這薄薄一頁紙的交子若可抵斤半絹綢,等同百斤鐵錢,那商賈們恐怕更沒有不用的道理。

……

“臣於河陽亦有聽聞,蜀地購絹一匹需馭騾載百斤鐵錢,多有不便。”

“如今從都江堰至東海,商賈莫不求益州金票以便商貿也。”

此刻聽聞趙匡胤詢問,最終也還是收攏了幾分心思,認真道:

“益州自古便富商貿窮金銅,蜀商生財有道,唯患劣鐵惡錢。”

孔明首先便是給主公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朝着魯肅努努嘴。

“誠如孔明所言,出江東前肅業已聽聞,正旦賀歲時,顧氏便有斥資購金票作壓勝錢。”

眼見光幕中那交子的樣子,劉備第一時間便緊張起來:

“孔明,益州所出之金票……”

事實上此刻魯肅對後世所言的“信用貨幣”感觸頗深。

畢竟就算那金票再難以仿製,歸根結底也依然還是紙,非金非銅亦非絲。

江東大戶能用,一來是因爲此物所購之蜀錦蜀糖轉賣皆有數倍之利。

二來自然便爲玄德公戰績所懾服了,荊州敗曹,益州漢中連定。

如今又定關中,魯肅已經可以想象得到,名義上忠於孫侯的江東大姓,恐怕私下皆會許重利以購這金票。

信用便是讓民信而用之,由此看來孔明不聲不響所籌謀之金票,倒是由此可看有多少人信於玄德公。

孔明沒有魯肅心裡這般複雜的心思,只是看着那宋朝交子留存之圖樣覺得或是可以再開印製一版金票。不過這樣的決定自也不是輕易能下的,需要收記江陵成都漢中等地的官市數據,以算學察錢幣之缺口,再衡算田地工坊之產,方可提議。

事實上孔明對這嘗試印製的紙幣也極爲慎重,既有成都庫存物產錨其值,又有玄德公麾下官市作保,再輔以主公戰績名望,且還需精通財貨的劉巴坐鎮成都,方可小心翼翼的推行。

……

“這紙幣之策,竟非白鹿幣一般奪財之手段也?”

李世民眨着眼心思逐漸活絡起來,但同時心中的本能也迅速摁滅了這股心思:

後輩對宋頗多詬病也依然贊其商貿繁華,但這樣還是被說不懂貨幣。

那他這唐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後輩也說了,這江淮後來有惡錢爲禍,但畢竟眼下還無此憂患嘛不是?

至於這交子與白鹿幣的區別衆臣也是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後世也點明瞭這交子之衰敗乃是因超發濫發。

一時間皆眉頭緊鎖若有所思。

但很快,長孫無忌便嘆了一口氣,房杜兩人也是對視一眼,一起搖頭。

“若能設司管控,未嘗不是一利民之策。”杜如晦肯定道。

“然這濫發之弊,絕難除也。”房玄齡說的更加斬釘截鐵。

長孫無忌冷笑連連:

“若行此策,需天子能明察社稷,百官無利己之心,胥吏有勤懇之才。”

“若不然,稍起災兵,則此物毒民更甚惡錢,於國雖有一利,但有百害。”

一利百害,這便是長孫無忌對這信用貨幣的斷言,房玄齡亦有贊同。

但杜如晦反倒是少見的堅持己見道:

“依臣之見,如今我唐若得占城稻,若開海利,若平四方,則國之用度較前漢所增不知凡幾。”

“金銅所用亦多數番,然良幣所增不過爾爾,如此方積惡錢之患。”

“且觀此言,此等以國信譽作保之幣方爲上道,如今知之,若恐其惡而棄如敝履,與因噎廢食之輩又有何異?”

雙方少見的各持己見讓李世民定奪,但對大唐皇帝來說,若是讓他談談如何直趨敵首破陣那即便是萬言也是等閒。

但若談到財賦就登時有點抓瞎了,看着雙方各不相讓也是覺得有些爲難。

長孫皇后看良人這般茫然,便溫聲道:

“依吾之見,既然其中利害難以定奪,陛下何不於雲內馬邑等地開市貿羊,尋一市試行一兩歲,察其成效便可明得失利弊,再行定奪。”

李世民頓時眼前一亮:

好不好讓突厥父老評說便是。

只嘆今有超世之策,卻只能苦一苦大唐百姓,讓突厥兄弟先領略一下這後世之策了。

李家二郎頓時覺得腦袋上那個天可汗的稱號也更加閃耀了:

“便依皇后所說。”

將這件事定下來之後,大唐皇帝對這大清表示了十二萬分的好奇:

“對萬國宣戰?這清國情況何以如此詭異?”

如果是尋常時知曉這對萬國宣戰之說,李世民會驚歎。

但如今知曉從明起,華夏便與西方有國力之差,且此前更有說這清被區區萬餘人海軍打的舉國投降,後世寥寥所言稱是閉關鎖國之禍。

綜合心中所見,李世民覺得這清國之萬國宣戰更似夜郎自大。

而且掌權至此竟不過一文盲更讓他看不懂。

畢竟這劉娥也被讚歎說出身雖寒微,但依然能勤學不輟,最終雖穿袞服被比武后,但還是成功留下賢名。

如今在宮中二的武氏女也是一樣,學習異常勤奮。

這清怎好似越活愈倒回去了?

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第92章 立馬勒銘111.第111章 治蜀大小事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792章 真收那兩百金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704章 得罪完了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第575章 異國故江第58章 侯音之憾160.第160章 痛擊我的隊友第463章 身在曹營153.第153章 拱火小能手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711章 國祚第二第47章 武廟傳世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第450章 玄宗青春限定版第561章 野蠻其體魄第727章 馬可波羅第514章 雍熙北伐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175.第175章 徵人與火鍋164.第164章 消渴症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第694章 孰勝孰負第43章 單刀對噴第780章 從鐵券到鐵榜第696章 何故咒我第69章 良才論金第674章 妙才何時歸第762章 稱兄道弟第606章 驚起西窗眠不得267.第267章 閻行207.第207章 南下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第43章 單刀對噴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343.第343章 戰利品就要舉起來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第658章 投龍玉璧第647章 刀伊入寇296.第296章 金開元第508章 燭影,斧聲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795章 林賢案260.第260章 妖道徐茂公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605章 十世明君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702章 爭利之世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221.第221章 忠良飼狼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480章 小年第678章 亂臣賊子第79章 武侯祠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第585章 舊都洛陽第664章 不差錢的辛憲英第698章 不如煉丹279.第279章 蘇定方:有演員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771章 恰到好處第532章 破賊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428章 沒錯,我真的謀反了(感謝roadwin大第32章 工巧部387.第386章 太平道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132.第132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147.第147章 歸義軍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第694章 孰勝孰負第778章 上行下效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第580章 殘火復明第478章 壓歲錢第623章 提兵百萬紅海上277.第277章 王玄策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