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小年

汴梁的宮室當中沉默了下來。

這次就連趙匡胤也沒力氣去說什麼了,此前長時間爲相的趙普也低下了腦袋。

唯有趙光義的目光不斷小心的在光幕和兄長臉上來回梭巡。

實際上對光幕的這般指責,趙匡胤自然是十分清楚。

比如苛捐雜稅之類遠多於漢唐是事實。

這部分多出來的雜稅則算得上是歷史遺留問題,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征戰不休。

人人皆知兵強馬壯者纔可稱天子,而想要兵強馬壯,需要的便是大量的錢糧,這部分的需求便直接轉加到了百姓身上,導致賦稅愈來愈重。

開宋以來,因爲還未令天下歸於一統,南北皆有虎視眈眈之敵,故而這些自唐末以來便有的苛捐雜稅也未被趙匡胤廢除,而是一併繼承了下來。

他自然也有過暗暗下定決心,等天下歸一後便定然與民生息,只是……

“未得一粥飯,便至嚎啕大哭。”

趙光義在一旁乘勢勸道:

“既如此,官家可令天下寺廟,奉官府之名義施以臘八粥,使生民皆感懷官家天恩便是。”

實際上李世民對後世的民生如何一直不是很清楚。

對這後世,雖知曉其能登天窺宇,能入海探幽,航母遨於海震蟊賊,東風掠天際戍國疆,但說到底這後世百姓的日常過活如何,那是一概不知。

至此,趙匡胤的心情纔好了幾分。

趙匡胤緩緩自言,隨即搖了搖頭不語。

趙匡胤頓感不耐:

“一年三百六五天,那便是需七百頓飯方可好活。”

或許是因爲此前被後輩譏言欺人孤兒寡母,又或許是因爲弟弟眼中的神色太過好猜,兼之這個建議頗爲無用,因此趙匡胤乾脆便一頓夾槍帶棒說的弟弟訥訥不言。

此前在後宮與觀音婢吃飯閒談時,兩人也曾舉箸聊過此類問題。

或許是因爲後輩零散言語間多嘉巾幗婦人使長孫皇后對其多有好感,故而認爲這後世多半能夠家家有牲畜戶戶有餘糧。

“勞作一年所盼者僅一碗雜果粥。”

“汝爲晉王,唯知如此治民之法乎?”

但即便如此,他心中也更加清楚,此時對弟弟撒氣的行徑,也跟他剛纔所說的自欺差不多。

罵一罵晉王也不能讓天下百姓田地所出能多半石,也難以令他立馬下決心政治今宋之苛捐雜稅——畢竟天下未定,禁軍的財賦用度依然還是不能減一毫的。

“僅施一粥,便猶如以杯水救一屋之薪火,於事無補又自欺盡人事矣,不啻於掩耳盜鈴也!”

心煩意悶間第一個便想起來了此前出現在光幕上的兩個名字:

若是那唐太宗與諸葛武侯於此處,安有萬全之法?

……

對此李世民嗤之以鼻——他可是清清楚楚記得這後世有十四億的人口。

即便一戶僅有一豕一羊,在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下便是近乎十億牲畜,且後世疆域較之盛唐猶有縮減,如何能養得下?

皇后久居深宮故而不知,李世民領軍次數已不可記,更明白如此也覺得此等人口數目已多至不可想象。而且那後世還要搞什麼勞什子環保,還要退耕還林?

故而李世民覺得,此等人口下,能令一戶之民,一月知肉味一次,便算得上大治之盛世,也足以見科學之威。

只不過沒想到,當時沒爭論出結果的一個閒談,會在此時被一句不經意的話揭示出勝負。

長孫皇后眼底盡是笑意,看着李世民笑道:

“陛下如今知曉,何謂冠絕五千年之盛世否?”

不過相較於皇帝皇后兩人的私下討論,魏徵纔可稱得上振聾發聵。

雖然天下儒者並非盡是齊國之腐儒,但崇古尊禮是基本都少不了的,每每勸諫必言三皇之治世,次次傷懷必盼五帝之大同。

因此如今聽聞後世大喇喇的宣佈彼時乃是華夏五千年來之冠絕之世,出身山東尚儒的魏徵便尤其的難以接受。

但是從私心上來說,魏徵也明白這後輩說的是事實。

畢竟再怎麼崇古他也知道,今唐之鐵鑄農具,三皇五帝時皆無,後世所嘆的幾十種糧果雜成之粥還嫌棄難以下嚥,即便是聖王聽聞亦不可想。

此前一直奉誠的教條忽然被難以置疑的事實擊了粉碎,魏徵頓時滿臉茫然,喃喃自問:

“莫非自從周以來,新朝總是勝舊朝?”

“這倒也未必……”

杜如晦幽幽道:

“畢竟唐後尤有弱宋,尤有那閉關鎖國之清。”

魏徵頓時沒話說了,腦袋中也愈發混亂。

【以如今來看,臘八因爲距離年關太遠的關係,節日氛圍確實在逐漸淡化。

一般來說,不管是那個傳唱度頗廣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的《忙年歌》,還是南北方的民間習俗,都更習慣將小年作爲這一整個節日的開端。

而這個小年的儀式,更確切的說便是祭竈神。

這同樣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習俗,最早的開端是夏朝,只不過當時的祭竈頗爲麻煩,每月一次,後來簡化成了每季一次,到了漢朝乾脆就變成了更省事兒的一年一次。

竈神屬五家神之一,不過論語中有記載春秋時衛國王孫賈“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的感嘆,可見至少在那時,五家神當中竈神的地位便已在顯著提升。

如今我們熟知的祭竈神的流程大約形成於南北朝和隋,會以糖瓜之類的粘牙物讓竈神嘴甜,還要扎草馬作爲竈神的坐騎,將這兩者一起燒掉便是送竈神謂祭竈。

而等到大年初一再將新的竈神畫像貼到竈臺上,這便是請竈。

從祭竈開始到重新請竈的這幾天,古人便認爲家中沒有竈神的監督,可以放心的暴飲暴食、聚衆玩耍等等,這也是古代過年歡慶的雛形。

這個習俗流傳至今,唯一有所變化的是小年祭竈的時間。

最初祭竈神的時間是臘月二十四,不過從清朝的雍正時期開始,皇家爲了圖省事兒,便乾脆在臘月二十三祭衆神時,將次日的竈神一起拜祭了,上行下效之下,北方的小年時間就變成了臘月二十三。

而當時的南方遠離政治中心,並不需要這一套上行下效,故而至今保留了二十四小年祭竈的傳統。】

282.第282章 蘇定方的遭遇戰第795章 林賢案第626章 唐風圖冊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615章 君不見霍驃騎第105章 玄德第505章 餘壽十七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287.第287章 大非川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763章 兄弟相會第521章 請客吃飯第818章 《太學傳抄》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296.第296章 金開元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569章 天地當爭第563章 歌未竟第581章 徐州故人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789章 誌異與克己273.第273章 釘馬掌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70章 蜀都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438章 同道中人147.第147章 歸義軍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第762章 稱兄道弟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633章 端平入洛第794章 事發開端第800章 吾亦欲除吏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第794章 事發開端第498章 千秋畫卷第12章 划水的士燮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137.第137章 涿州第579章 三軍始動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第606章 驚起西窗眠不得第648章 夏民燦燦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66章 兼職武聖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132.第132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94章 財貨政策126.第126章 街亭馬謖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125.第125章 天水麒麟兒第783章 創業黃金期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147.第147章 歸義軍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第531章 船臨飛鳥第561章 野蠻其體魄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554章 郾城大捷207.第207章 南下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399章 先察使345.第345章 馬良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第513章 驢車天子第606章 驚起西窗眠不得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第433章 改換門庭 依法治唐第543章 共勉海疆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309.第309章 伯約獨秀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294.第294章 弩機與物理學第25章 暮虎老狼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第682章 臨河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