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小年

bookmark

汴梁的宮室當中沉默了下來。

這次就連趙匡胤也沒力氣去說什麼了,此前長時間爲相的趙普也低下了腦袋。

唯有趙光義的目光不斷小心的在光幕和兄長臉上來回梭巡。

實際上對光幕的這般指責,趙匡胤自然是十分清楚。

比如苛捐雜稅之類遠多於漢唐是事實。

這部分多出來的雜稅則算得上是歷史遺留問題,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征戰不休。

人人皆知兵強馬壯者纔可稱天子,而想要兵強馬壯,需要的便是大量的錢糧,這部分的需求便直接轉加到了百姓身上,導致賦稅愈來愈重。

開宋以來,因爲還未令天下歸於一統,南北皆有虎視眈眈之敵,故而這些自唐末以來便有的苛捐雜稅也未被趙匡胤廢除,而是一併繼承了下來。

他自然也有過暗暗下定決心,等天下歸一後便定然與民生息,只是……

“未得一粥飯,便至嚎啕大哭。”

趙光義在一旁乘勢勸道:

“既如此,官家可令天下寺廟,奉官府之名義施以臘八粥,使生民皆感懷官家天恩便是。”

實際上李世民對後世的民生如何一直不是很清楚。

對這後世,雖知曉其能登天窺宇,能入海探幽,航母遨於海震蟊賊,東風掠天際戍國疆,但說到底這後世百姓的日常過活如何,那是一概不知。

至此,趙匡胤的心情纔好了幾分。

趙匡胤緩緩自言,隨即搖了搖頭不語。

趙匡胤頓感不耐:

“一年三百六五天,那便是需七百頓飯方可好活。”

或許是因爲此前被後輩譏言欺人孤兒寡母,又或許是因爲弟弟眼中的神色太過好猜,兼之這個建議頗爲無用,因此趙匡胤乾脆便一頓夾槍帶棒說的弟弟訥訥不言。

此前在後宮與觀音婢吃飯閒談時,兩人也曾舉箸聊過此類問題。

或許是因爲後輩零散言語間多嘉巾幗婦人使長孫皇后對其多有好感,故而認爲這後世多半能夠家家有牲畜戶戶有餘糧。

“勞作一年所盼者僅一碗雜果粥。”

“汝爲晉王,唯知如此治民之法乎?”

但即便如此,他心中也更加清楚,此時對弟弟撒氣的行徑,也跟他剛纔所說的自欺差不多。

罵一罵晉王也不能讓天下百姓田地所出能多半石,也難以令他立馬下決心政治今宋之苛捐雜稅——畢竟天下未定,禁軍的財賦用度依然還是不能減一毫的。

“僅施一粥,便猶如以杯水救一屋之薪火,於事無補又自欺盡人事矣,不啻於掩耳盜鈴也!”

心煩意悶間第一個便想起來了此前出現在光幕上的兩個名字:

若是那唐太宗與諸葛武侯於此處,安有萬全之法?

……

對此李世民嗤之以鼻——他可是清清楚楚記得這後世有十四億的人口。

即便一戶僅有一豕一羊,在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下便是近乎十億牲畜,且後世疆域較之盛唐猶有縮減,如何能養得下?

皇后久居深宮故而不知,李世民領軍次數已不可記,更明白如此也覺得此等人口數目已多至不可想象。而且那後世還要搞什麼勞什子環保,還要退耕還林?

故而李世民覺得,此等人口下,能令一戶之民,一月知肉味一次,便算得上大治之盛世,也足以見科學之威。

只不過沒想到,當時沒爭論出結果的一個閒談,會在此時被一句不經意的話揭示出勝負。

長孫皇后眼底盡是笑意,看着李世民笑道:

“陛下如今知曉,何謂冠絕五千年之盛世否?”

不過相較於皇帝皇后兩人的私下討論,魏徵纔可稱得上振聾發聵。

雖然天下儒者並非盡是齊國之腐儒,但崇古尊禮是基本都少不了的,每每勸諫必言三皇之治世,次次傷懷必盼五帝之大同。

因此如今聽聞後世大喇喇的宣佈彼時乃是華夏五千年來之冠絕之世,出身山東尚儒的魏徵便尤其的難以接受。

但是從私心上來說,魏徵也明白這後輩說的是事實。

畢竟再怎麼崇古他也知道,今唐之鐵鑄農具,三皇五帝時皆無,後世所嘆的幾十種糧果雜成之粥還嫌棄難以下嚥,即便是聖王聽聞亦不可想。

此前一直奉誠的教條忽然被難以置疑的事實擊了粉碎,魏徵頓時滿臉茫然,喃喃自問:

“莫非自從周以來,新朝總是勝舊朝?”

“這倒也未必……”

杜如晦幽幽道:

“畢竟唐後尤有弱宋,尤有那閉關鎖國之清。”

魏徵頓時沒話說了,腦袋中也愈發混亂。

【以如今來看,臘八因爲距離年關太遠的關係,節日氛圍確實在逐漸淡化。

一般來說,不管是那個傳唱度頗廣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的《忙年歌》,還是南北方的民間習俗,都更習慣將小年作爲這一整個節日的開端。

而這個小年的儀式,更確切的說便是祭竈神。

這同樣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習俗,最早的開端是夏朝,只不過當時的祭竈頗爲麻煩,每月一次,後來簡化成了每季一次,到了漢朝乾脆就變成了更省事兒的一年一次。

竈神屬五家神之一,不過論語中有記載春秋時衛國王孫賈“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的感嘆,可見至少在那時,五家神當中竈神的地位便已在顯著提升。

如今我們熟知的祭竈神的流程大約形成於南北朝和隋,會以糖瓜之類的粘牙物讓竈神嘴甜,還要扎草馬作爲竈神的坐騎,將這兩者一起燒掉便是送竈神謂祭竈。

而等到大年初一再將新的竈神畫像貼到竈臺上,這便是請竈。

從祭竈開始到重新請竈的這幾天,古人便認爲家中沒有竈神的監督,可以放心的暴飲暴食、聚衆玩耍等等,這也是古代過年歡慶的雛形。

這個習俗流傳至今,唯一有所變化的是小年祭竈的時間。

最初祭竈神的時間是臘月二十四,不過從清朝的雍正時期開始,皇家爲了圖省事兒,便乾脆在臘月二十三祭衆神時,將次日的竈神一起拜祭了,上行下效之下,北方的小年時間就變成了臘月二十三。

而當時的南方遠離政治中心,並不需要這一套上行下效,故而至今保留了二十四小年祭竈的傳統。】

295.第295章 劉巴的天分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第577章 家與天下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267.第267章 閻行280.第280章 誰和你同病相憐第550章 奪淮第747章 三文錢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25章 暮虎老狼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235.第235章 偃月刀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350.一日請假條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681章 終入潁川第792章 真收那兩百金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641章 當日悔和戎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第464章 送人頭第9章 爺投漢辣163.第163章 甘蔗劍聖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第77章 子孫多少事第423章 大炮開兮轟他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648章 夏民燦燦第23章 馬老五第799章 雄風猶存第15章 吾弟字幼常第707章 見血對拼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724章 生不逢時第735章 必去其疾第85章 玄德念陸遜第706章 難熬時光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第88章 關羽勸學第740章 寬仁仁慈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687章 舊謎復提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第478章 壓歲錢第13章 後輩會飛了?!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786章 版本回滾第70章 蜀都第43章 單刀對噴第741章 赤腳前行第619章 經典換經典391.第390章 殊途同歸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第775章 馬球治國第14章 跨躡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60章 威震華夏 炎漢當興第565章 飲酒而亡第567章 天策府寶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309.第309章 伯約獨秀第40章 荊襄隱事207.第207章 南下第444章 照本宣科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558章 賊在御座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第621章 於漢何嘉焉第399章 先察使第757章 談判162.第162章 燕雲十六州319.第319章 蘋果天尊169.第169章 六位帝皇完第755章 大漢萬年第690章 二鳳勿念第554章 郾城大捷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178.第178章 誰爲名將第761章 操之過急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第10章 三姓家奴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