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近代曙光

bookmark

李世民的評價略有粗俗,但對甘露殿經歷了隋末的衆人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

畢竟這宋算不算失敗者可能還是兩說,但貞觀文武必然是算得上勝利者的。

唯一有意見的大概也就是長孫皇后了,她似笑非笑看着大唐國主,讓李世民頓時有點心虛的別過了頭。

壞了,一時興起忘了皇后也在這兒了……

這北宋面臨的複雜情況讓他彷彿回到了羣雄割據的那幾年,於是順口飆出了那時在營帳中痛罵王世充等人的粗俗之語。

不過好在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瞥了一眼之後,長孫皇后收回目光道:

“陛下連番大勝,辭舊迎新時宮中正宜大慶好天下同賀。”

這番話讓李世民揪着自己微微蜷曲的鬍鬚深思。

他能聽出來觀音婢話中的意思,說的是宮中,實際是天下。

國公宰輔以硃色黃色漆門尚且還能以示恩寵,對百姓的諸多規制或許並無太多必要。

長安這些已經漆好的玄色門自然沒有再改的必要,但在門扉的裝飾上似乎確實可以嘗試放開一點……

關於這個節日禮儀,目前所見的與今天幾乎大差不差的記載出自於西晉,《風土記》當中記載了完善而且可以稱得上忙碌的除夕流程。

【而當萬事俱備時,過年的這個節慶也就到了最關鍵的位置,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除夕。

宴飲之後並不分別,而是就這麼終夜不眠待天明,稱“守歲”。

大年三十這一天,好友之間會趁着天亮時相與贈送,稱“饋歲”。

不過這應該也怪不得自己吧?李世民心裡爲自己開脫:

都是太上皇當初定的,跟他可沒半文錢關係。

而且如果是爲了慶賀新年,這門上稍微亂一點應該也不影響什麼吧?李世民心裡嘟囔道。

畢竟相比於光幕中看到的後世易歲滿城盡硃色,去年元正前偷偷溜出皇宮在坊裡瞎逛看到的一水兒黑色門扉確實不夠喜慶。

從歷史上看,由周代至宋,除夕的慶賀也是有愈來愈多的百姓參與進去。

天亮之後,困頓不已的人們再就着晨光互相表達新一年美好祝願,稱“獻歲”。

除夕最爲具體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不過古人因爲對世界缺乏理解,豐收了便禳神,遇災了便驅鬼,那麼辭舊迎新時與善神修好關係,驅惡鬼永不再來,也是理所當然的。

款待完朋友之後便各自歸家,長幼落座聚飲,祝頌完備,稱“分歲”。

這一整套流程就是除夕。

摯友之間酒食相邀,稱“別歲”。

商周至先秦,天子皇帝們便會在宮中作“大儺”行“逐除”儀式以驅鬼,此時這種慶賀還屬於統治階級的特權。

漢武帝統一了過年時間之後,因爲對巫蠱的畏懼,直到漢末,儺戲也逐漸分出了規制流入民間,百姓舉行儺戲只要不逾制就沒什麼麻煩。

至於兩晉時期相當完備的除夕習俗,一方面與門閥權貴地位的空前提高有關,競相標榜顯名士風流。一方面也是因爲對巫蠱的畏懼逐漸淡去,權貴們需要一個相對溫和且能鞏固家族凝聚力的慶賀儀式。

不過直至宋代,這種儀式就變得更加簡單了,去街上看看儺戲,然後回家將準備的食物全都擺上。 入夜後再舉着油燈將家裡的邊邊角角都照一遍以求驅鬼,最終和家人守歲至天亮。

這就是宋代一個普通人的守歲流程,也稱“照虛耗”或熬歲。

不過相較來說,宋代普通人的除夕更看重的還是團圓這個屬性。

從先秦的驗傳出鄉到唐朝的碟文過所,農奴莊園經濟逐漸沒落,地主施加於百姓的枷鎖逐漸鬆動,普通人遠行也相對來說越來越容易。

宋代經歷了五代十國後正式變成了完全的封建租佃制經濟,百姓得以遷徙自由,客觀上來說確實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現代有人稱宋爲近代曙光也確實有幾分道理。

這種情況下使得宋人在國土面積遠低於漢唐的情況下,普通人的行動範圍卻又遠超漢唐,最終使得除夕也帶上了團圓的意味。

可惜的是,明清雖然在法律上延續宋代開創的翻異別勘和鞫讞分司制度,在權職分離基礎上完善出了三司會審、九卿圓審、朝審、熱審及大審等制,但朱元璋反而弄出了路引這個東西。

務農不出鄉,作息不出裡,路引制度再次將百姓牢牢摁在了一畝三分地上。

大概也是因爲限制了平民的活力,明清的除夕和新年慶賀只是在宋的基礎上做了延伸,並無特別新意。

而要說整個地球辭舊迎新慶賀之盛大,當首推現代的中國春節了。】

孔明龐統等人精神一振。

相較於其他來說,他們更加在意的還是這千年來的制度變遷。

沒辦法,那宋能以漢唐爲鑑,唐也能看着四百年漢史規正錯漏,可咱大漢四百年來那純粹是摸着石頭過河了屬於是。

幾個掛軍師職的人此前有空時,聊的最多的反而是門閥大姓興衰。

因爲從那幾百年的變化中,權利結構演變,中央對地方管制的加深,賦稅更完善的制定收取之法等等,都能窺一斑而試補全其貌。

不過或許是因爲思維慣性,此前聊起來也多是談及王侯公卿事,直至這關於路引的詬病,才讓他們再一次換了個角度來看這唐宋。

“莊園制經濟變租佃制經濟……”龐統自語。

“活百姓便是活社稷……”孔明對於如今長安所興舉措更加堅定不移。

“翻異別勘、鞫讞分司、三司會審?”

法正喃喃自語重複着這幾個不太易懂的字。

他通曉漢律有所研究,但單憑這幾個字又很難揣測出什麼,因此第一時間反倒是有點想念張鬆劉巴了,相信兩人若在應有不同見解。

不過……或許能與這魯子敬聊聊?法正瞄了一眼旁邊同樣若有所思的魯肅。

法正還記得這魯肅的身後讚譽,稱其威恩大行,有賞罰分明公正無私之意。

既然如此,說不定在權職之道和律法上也有獨到見解?

第707章 見血對拼第2章 江淮與江東第21章 涼州大馬第647章 刀伊入寇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625章 寇從何處至第689章 恢弘雅量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390.第389章 醫科教條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258.第258章 大唐國師李靖第798章 孤家寡人第518章 稍遜風騷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542章 燕人歸金第32章 工巧部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第759章 創作動力第741章 赤腳前行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第29章 科技樹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253.第253章 奔襲轉戰六千里第643章 理學興衰第800章 吾亦欲除吏第39章 襄樊戰略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第546章 報國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763章 兄弟相會第657章 盛唐利刃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595章 錙銖必較伶俐人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第458章 權限關閉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754章 看得見摸得着361.第360章 蘿蔔開會276.第276章 滅國如喝水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234.第234章 五丈原營166.第166章 糖衣炮彈第730章 一頓大酒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264.第264章 遲來的戰後第718章 可憐哉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第420章 正主111.第111章 治蜀大小事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749章 天下將定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391.第390章 殊途同歸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632章 搖搖擺擺第416章 東有舊人慾相見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616章 治大不敬之罪第484章 豆粕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223.第223章 甕中之鱉第81章 病從口入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700章 大爭之勢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619章 經典換經典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第609章 開禧亂局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第711章 國祚第二第53章 100010000巨賈糜子仲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第633章 端平入洛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813章 秦漢七璽300.第300章 拿什麼換回你,我的愛徒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240.第240章 十軍而圍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10章 三姓家奴第567章 天策府寶第18章 雲妹第458章 權限關閉第731章 雙帝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