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

bookmark

劉備關羽眼含殺氣看了過來。

劉備:能不能別提夷陵之戰?

關羽:我不死哪來夷陵之戰?

張飛縮頭,猶自不服氣小聲逼逼賴賴:“也沒說錯啊,大哥敗的都是不好相與的,那曹操不也被呂布偷襲?”

一時間四座俱笑,至於對孫侯的戰績也沒什麼好評價的。

再離譜能離譜過逍遙津?

“不克而還”至少說明把大軍全須全尾帶回來了,已經頗爲難得。

【二爺屬於是一邊修城一邊北望曹操,然後等來了另一個關鍵因素:曹操治下的叛亂。

曹操治下的叛亂是老問題,不完全統計:

200年到220年期間,曹魏麾下發生了51次武裝叛亂,核心地區叛亂11次,東部地區叛亂17次,西部地區叛亂23次。】

“那個魏諷之亂應該也在其中?”劉備對於這種差點捅了曹操老家的人印象深刻。

關鍵這人還打出了漢家旗號,好感度加一。

【這就牽扯出來一個老問題,即曹魏的賦稅制度。

現代常見的說法是盛唐賦稅制度承於魏晉,魏晉賦稅始於曹操改革。

因此得出結論:曹魏的賦稅制度不僅更先進,也更人性,秦漢直接收五六成的賦稅太壞啦!

全靠稅法改革家曹老闆,爲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盛唐都有參考曹操的稅制?這麼厲害?

孔明心生敬仰,他自從來到劉備這裡主抓賦稅,當然知道這個有多難多複雜。

一個盛世居然會學習曹操的稅法,那他可要好好聽聽!

劉備倒是不太服氣:“三十稅一……哪來的五六成賦稅!”

張飛嘿然,他們三兄弟可是打黃巾起家的:“要是真的能三十稅一,黃巾怎能席捲天下。”

劉備默然,漢室衰頹民不聊生,如何不聊生?被苛捐雜稅壓迫的。

【但這種說法和曹操治下從不斷絕的叛亂是衝突的。

如果曹操治下真衣食無憂,那百姓沒事兒造反幹嘛?難道那麼多人都心懷漢室?

首先秦漢收五成稅見於班固的《漢書》、王莽的詔書和荀悅的諫書,《資治通鑑》做了整合敘述:

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

也就是說官制稅還是分成田租制的三十稅一,但算上苛捐雜稅就是十稅其五。】

劉備頭垂的更低了,丟人!而且丟到後世和後世的後世那裡去了!

豪民侵陵,分田劫假,這不就是漢朝最大的沉痾?

孔明也點頭同意,苛捐雜稅纔是民衆痛苦的根源,三十稅一變成三十稅十五甚至三十稅二十,百姓如何活?

【曹操改成了畝收四升的定額田租制,漢末畝產只有我們現在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大概兩百八十斤。

四升約16斤,也就是約十八稅一,單從這上面來看簡直活佛轉世。】

糜芳發現大廳內的氣氛變了。

衆人俱是嘴巴張的大大的,就像自己進來時候第一次見到光幕一般。

身邊的大兄也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

“不可能!”關羽蹦了起來:“後世如何能畝產四倍!”

“畝產十二石!”孔明也是難以置信:“莫非是這後輩記錯了?”

“還是說這是又是那科技之力?!”

“孔明!”劉備同樣是種過田的,此刻腦子轉的飛快:

“既然靠蔡侯紙可以製出左伯紙,

那你靠那個《天工開物》是否也能讓畝產十石以上?”

孔明張了張嘴巴,最終還是閉嘴搖頭,主公你想太多了。

根據孔明自己的預估,今年荊州水稻能畝產三石三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實際上這個稅制只有世家地主能享受到。

面度普通百姓曹操祭出的是屯田之法,據晉書記載的封裕諫書記載:

民戶耕田用官牛的話,十稅其六;用私牛者,十稅其五。】

“孔明,如今我們十稅其幾?”劉備詢問。

搖搖羽扇,孔明低沉道:“合計上所有賦稅,約十稅其三到十稅其四之間。”

劉備點點頭,如今亂世三十稅一是奢望,但至少比曹操低能讓心裡好過不少。

【屯田的百姓哪裡來?強徵。

三國志一直有記載曹操不停的從其他地方徵發人口到許昌鄴城附近。

如205年平冀州後強遷冀州民戶、209年強遷淮南致使十萬民衆逃去江東等。

而對於不同意徵發去屯田或是逃跑的民衆要如何處理?

何夔傳記載的是“有不從教者不得不誅”。】

劉備搖頭,曹操的狠辣他是有了解的,百姓也是有了解的。

聞曹兵來如聞惡鬼至,拖家帶口跟着他劉備一起跑。

就是因爲攜民渡江跑不快,被曹操追上導致長阪坡之敗, 糜夫人之罹難。

但若論後悔是沒有的,劉備此時想起來只後悔手中兵不多,不能正面擊潰曹賊。

【但不可否認曹操的賦稅改革是一種制度上的進步,當然距離我們建國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差得遠。

唐朝也確實參考了這套制度將大唐推到了舉世皆知的盛世。

但誰能想到曹操一開始的改革只是爲了與世家大族媾和?

甚是因爲世家大族賦稅交的少,屯田的民衆反而被壓迫的更加厲害。】

一時間衆人各有所思考,劉備和孔明交換了一個眼色,一切盡在不言中。

孔明則是又看到了一個新詞兒,在心裡牢牢記下,不知道後世開國的這種制度是否是他們畝產十二石的關鍵?

只是可惜從名字上猜不到太多的內容。

劉備心裡則想的更深遠一點,世家和大族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痼疾,不知道後世是如何解決的?

【而在賦稅之外民衆還要被徵發徭役,如果膽敢不從或者逃跑,結局當然也是死。

這種情況下被壓迫的百姓民怨愈加沸騰,219年整個天下被逐漸推動到一觸即發的態勢。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

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爲叛亂。

建安二十三年冬月,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第72章 昭烈廟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264.第264章 遲來的戰後第581章 徐州故人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第59章 仗義死節麋子方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9章 爺投漢辣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202.第202章 天上的廟第49章 農家少閒月第798章 孤家寡人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213.第213章 打鳥皇帝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491章 近代曙光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166.第166章 糖衣炮彈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750章 別來無恙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712章 一言爲定第760章 海寇掠陣第626章 唐風圖冊第729章 延祐復科168.第168章 蒼天已死石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752章 子龍賢弟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第769章 參議來遲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234.第234章 五丈原營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731章 雙帝同輝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466章 生死抉擇第604章 汝有何能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309.第309章 伯約獨秀309.第309章 伯約獨秀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186.第186章 洛水放屁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第74章 朽木第591章 青兕劍客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743章 寧有種乎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479章 天子大蜡八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第81章 病從口入第1章 我二弟天下無敵第808章 人情窠臼第761章 操之過急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343.第343章 戰利品就要舉起來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第485章 捨近求遠之法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642章 洪武帝你在嗎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300.第300章 拿什麼換回你,我的愛徒第469章 鐵騎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第764章 雜事諸事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103章 白羆通好235.第235章 偃月刀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680章 翼德將軍高見第14章 跨躡291.第291章 得道之軍第568章 御批敕牒239.第239章 密信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805章 熱臉貼個冷屁股第695章 關鍵人物第481章 甜品戰爭第465章 唯一應對之法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第465章 唯一應對之法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699章 彌合南北第699章 彌合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