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

bookmark

【事實上岳飛跟趙構的書信往來基本貫穿了第四次北伐的始末。

根據史冊記載單單趙構前後發給岳飛的手詔就有“數百章”。

雖大多數已經佚失,但最終岳飛退軍班師之前的部分奏對還是留了下來。

十八日時岳飛尚且還在反對班師,認爲“強弱已現,功及垂成!”;十九日送上了張憲的臨穎捷報;二十日跟趙構報告法辦了一個臨陣怯逃的官員。

二十一日尤其複雜,這天上午岳飛於朱仙鎮擊敗金兀朮的反抗,歡欣鼓舞的對麾下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同時還在軍中接見了韓常的使者討論受降事宜。

但短短半日之後,岳飛就一連收到數封趙構措辭嚴厲的手詔要求他班師,從“恭依累降御筆處分”記載當中不難看出,趙構多半是以降職甚至除名作爲威脅要求岳飛退軍,這也是史冊所記的“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郾城大捷,臨穎大勝,潁昌大捷,朱仙鎮大捷,不敵十二金牌。

其實不難看出嶽武穆有上中下三個目標,最下是收復北宋故土,其次是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最理想的就是一杆子直接捅翻黃龍府,但趙構……

而且看到現在,趙普也初步摸清楚自己這個旁支後代的無恥秉性並有了猜測:

“此時那金人所養之秦檜尚且爲相,嶽將軍又惡了這趙構,如何能善了?”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惜哉。

趙普猶豫了一下便選擇如實相告:

尤其是那後輩都將那于謙的遭遇給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依此而猜測可以說是理所應當之事。

“若是此等忠臣依舊血濺冤獄,則河北河南必離心,終這後宋一朝再難言北伐也。”

岳家軍班師之後金兀朮第一個支楞起來,先是彈壓整軍“收復失地”,隨後派出人手北上鎮壓各路義軍恢復與燕京的聯繫。

“曉朕口諭宣給那晉王聽,晉王品行不端,杖責一百,命其思過。” 劉翰在此自然是沒有說話的份兒,而趙普則是琢磨了一下覺得一百杖也應該很難打出人命,因此也乾脆就由着趙匡胤去。

劉翰心頭念着故鄉滄州,再想着那金人肆意來去,一時間竟把這話說出了泣血之感,但結果最終換來了那趙普的無情一哂:

“劉奉御所說,這抗宋名將趙構,皆不在意也。”

趙匡胤:惜哉……

畢竟從開宋之初便定的有《宋刑統》,規定了折杖算法,杖一百實際上就是決臀杖二十,離死還早得很。

“這岳飛連戰連捷,河南河北軍民恐怕皆翹首以盼等第五次北伐建功歸宋。”

岳飛別無他法,含淚取詔書出示百姓,自陳“吾不得擅留”,於是開封府外哭聲震天。

眼見無人質疑,便立馬有懂事的內侍腳步飛快,出了殿門去與那禁軍宣命找晉王執行去了。

趙匡胤與趙普齊齊沉默,兩人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跟劉翰說那被相提並論的朱祁鎮乃是宋後的明朝昏庸得慘絕人寰的人君。

劉翰一怔,聽着趙相公的聲音滿是不屑,但從他這個角度看過去竟在其臉上看到了幾分痛苦之色。

我倒是覺得趙構真不傻,這逼反而是太明白了兼極度自私,畢竟往前看歷史,有個叫劉裕的也是北伐一路連勝,然後回來就把皇帝廢了。

開封百姓聞訊攔在岳飛軍前哭訴,說金軍知曉我等簞食壺漿迎接將軍,如今將軍退去,我等活路在哪裡呢?

“劉奉御不知,此前這光幕便偶有風聞趙構之名,後世認其爲史冊罕有庸惡之君。”

換句話說,趙構需要的確實不是岳飛,他需要的是劉裕這樣的梟雄來給他從物理上醒醒腦子。

氣不順乾脆就想辦法出氣,趙匡胤乾脆努努嘴對着內侍示意:

這番分析使得劉翰沉默,最終搖頭勉力道:

趙構真的自私到點子上了,後來明朝不也是,朱祁鎮比誰都知道于謙冤枉但還是殺了于謙,都是那種知道自己失民心,但依舊不care很happy,把皇帝個人道德往下拉低一大截的存在。

一時間就連心中對那光幕上漂浮着的唐太宗和昭烈皇帝的名諱的疑問都暫且壓下,轉而覺得官家的這個猜測實在是太過於無稽之談:

劉備:惜哉河南河北百姓復入虎口。

第四次北伐功敗垂成。】

趙大你就別比比了,杯酒釋兵權開的好頭啊。〗

“絕無可能!”劉翰被官家的這個猜測驚得後退兩步。

“這第四次北伐之初,便是那金兀朮毀天眷和議之約而南侵,這岳飛雖連戰連捷,但時間不過兩月,那趙構又偏安後方,多半依然還是一味苟和之態。”

“這趙構……莫非要冤殺岳飛而再行議和之舉?”

“且即便這岳飛即便違了些節制但絕不罪死,武臣因捷而判亡,此乃古之未有之謬聞也,官家何以如此揣測?”

三日後撤至蔡州,更有一名進士對岳飛叩頭不止哭訴,說我等淪陷馬上就十二年了,聽聞將軍整軍北來可謂是度日如年,如今故土漸復我等也以爲故鄉終於能重歸華夏,將軍卻要棄掉垂成之功是何道理?

岳飛只能再取班師詔,衙門內外再次哭成一片,最終不得已在蔡州額外逗留五日將本地百姓遷移到襄漢。

李世民:惜哉壯志難酬。

對後世後輩的指責趙匡胤只能默然以對,但看着那明明一路連勝大唱凱歌氣勢如虹的北伐驟然止步,他也一口氣有點難以順出來。

金兀朮麾下的太學生不管是真實存在還是虛構,但“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一言確實精準的揭示了岳飛的窘境,面對趙構的威脅他別無他法,即便明知“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但也依然只能選擇撤軍。

略微處理了一件煩心事兒,趙匡胤方纔嘆息:

“有猛將若此,卻無人襄助且蒙受猜忌,這南宋之亡殊無意外也。”

旋即他便想起來這位趙相公乃是幽州人氏,後來舉家遷至洛陽,那攔在岳飛軍前哭訴的百姓,說不得便有這位趙相公的後人。

於是最終他也輕輕吁嘆一聲,不再說話。

第706章 難熬時光242.第242章 老將猶勇第642章 洪武帝你在嗎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545章 莫大焉178.第178章 誰爲名將第567章 天策府寶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699章 彌合南北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第768章 請至華蓋殿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第581章 徐州故人第417章 儀表堂堂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第450章 玄宗青春限定版第689章 恢弘雅量第37章 聲名絕代無第719章 征伐之終第425章 與魯子敬同觀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第569章 天地當爭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第792章 真收那兩百金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592章 大炮開兮第8章 曹氏傳統第531章 船臨飛鳥第418章 居長安絕不易第77章 子孫多少事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306.第306章 說好兩槍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243.第243章 水漫大澤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240.第240章 十軍而圍第569章 天地當爭第514章 雍熙北伐346.第346章 蛟龍入海第591章 青兕劍客第707章 見血對拼第527章 兄妹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第97章 協同作戰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與美婦第531章 船臨飛鳥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第31章 科技進步點361.第360章 蘿蔔開會第571章 流水怒濤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171.第171章 年年歲幣污封禪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第21章 涼州大馬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第716章 明合漢風第10章 三姓家奴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第105章 玄德第608章 主戰不絕對第732章 謝謝大哥143.第143章 悠悠蒼天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319.第319章 蘋果天尊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171.第171章 年年歲幣污封禪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565章 飲酒而亡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第632章 搖搖擺擺212.第212章 一歲除第531章 船臨飛鳥132.第132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第702章 爭利之世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