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

趙普從海商那裡聽來的消息比之光幕更加詳細,而且貼近於現在。

趙匡胤聽得也是饒有興趣,對宰輔和法師的拌嘴渾不在意,尋思了一下若有所悟:

“所以從明州港起,南下路途遙遠兇險,但所獲之利也數倍於北上?”

“然也。”趙普確認道:

“另外還有一條商路,從流求沿東北細碎島嶼行船,最終可至倭國。”

“此路最爲折中,耗時比從明州北上要久,但比下南洋用時更短,且沿途海民民風淳樸,與巫國崑崙人不類同而不必拼生死。”

趙匡胤覺得自己好像也懂了。

難怪後世如此重視,但朝堂上從來沒議過,敢情是因爲從流求所出三路,竟無一路太平的。

但……此刻都不需去結合後世所見,單單從趙普所說,此地之用就再明白不過:

“若開海路,此地須納爲宋土。”

“朕當效唐太宗,開宋之海師,以靖海寇,以防不預。”

至於究竟防的是哪個不預……廣政殿內幾人的目光皆不約而同沿着這流求島一路細碎的島嶼看往右上。

倭島狹長如蛇,其腦袋對着華夏之地一副探首欲噬之態。

而此時頭頂的光幕上,其內容也再度變化,一副標註着“明”的地圖徐徐展開,後輩那悠然的語氣重新回來,繼續講述。

【不過當然,不徵之國這個聽聽就完事兒了,這個名號就跟他給開國功臣賜的免死鐵券一樣,只宜觀賞。

所謂的不徵之國只是當時不想打,而一旦蹬鼻子上臉,那老朱的什麼祖訓就是用來上廁所的。

老朱嘎了沒兩年,安南的胡季犛(音同毛)篡國,原安南皇室子孫陳添平奔逃大明。

最終永樂帝主持公道,除了勒令胡季犛交出與大明有爭議領土之外,還命明軍護送陳添平回國即位。

結果在路上明軍和陳添平遭伏擊,引得永樂帝震怒而發兵征討,胡季犛所立的安南胡朝國滅,全境併入大明版圖,設爲交趾布政使司。

由此就可見永樂帝也沒把他爹的聖訓當回事,就跟洪武朝的免死鐵券一樣,擺在家裡看看就好,你要拿出來的話……

老朱:你真用啊?

另外永樂帝滅安南也震懾了大明周遭,當時李氏朝鮮在圖們流域和明朝有領土爭議,偶有摩擦。

其中的異想天開派已經喊出了兵出鴨綠江,西征遼東的口號了。

結果李芳遠一看安南的下場,對這些喝高了的主戰派該殺殺該抓抓,迅速打消了跟明朝開戰的打算。

不過這些事情,咱們之後也會更詳細的講到,只能說敬請期待了。

本期暫時到這裡結束,咱們下期就算承前啓後了,聊聊宋亡蒙古裂,元死而明立】

〖撒花!不過最後這個說起來可惜,安南這地兒唐亡以後就丟了,從五代到元朝愣是沒打回來,judy好不容易收回來了,結果永樂一去沒幾年就又給丟了。

幾百年前的事兒了,如今咱們也只能嘆一聲可惜了。

所謂的不徵之國我覺得其實就是自留地,但古代對這些自留地的文化向心做的一直都比較糙,就連朝鮮這個大明長子都沒停止過對明朝疆土的蠶食。 李芳遠當時也算個狠人,人生經歷有點李世民內味。

還是差點,李芳遠排行老五,四個哥哥基本都是善終,換李家二郎來不得都突突了,不過棒子拍電視劇時候整了個李芳遠跟judy結拜,不想想配麼,認爲義父還差不多。

他敢認judy未必敢收啊,不怕他文化學的太好,來個“大丈夫身居天地之間……”

judy上去就是一巴掌:給你個重新組織語言的機會,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不過不徵之國這事兒也不能這麼說,畢竟衆所周知,永樂帝最不鳥他爹的話。

歸根結底,徵還是不徵,咱大萌朝擁有最終解釋權,國庫銀子夠的話,那就是“只是說了不徵,又不是不能伐又不是不能討,且自古以來……”

如果再歷數的話,倭國這個我也要爲老朱說兩句話,洪武朝時候老朱主要是搞錯了誰纔是倭國的真爹。

咱們現代人不特意查資料也沒幾個能弄清的,沒啥好指責的,畢竟按國內傳統,像足利義滿這種“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早該請倭王禪讓了纔對,結果他給明朝朝貢還是以“徵夷大將軍”,被拒絕也沒啥奇怪的。

是滴,老朱多半還以爲接了朝貢下一步足利義滿就要請大明出兵助他奪位了,所以還是認“日本國王懷良”,把足利義滿這個倭王的真爹當成了亂臣賊子。

這個良懷親王也是倒黴催的,1359年就被室町幕府掃蕩了,1367年足利義滿都成倭國五星太上皇了,結果1369年老朱隔空給良懷親王下令要他管束倭寇,1381年老朱又因爲倭寇質問的時候,良懷親王都被髮配到鄉下種地快十年了,能管個腿兒。

反倒是足利義滿,孜孜不倦硬是等到老朱嘎了,纔在洪武三十五年拿到了親筆御批的國王名號,而且在永樂朝也確實有出力剿滅倭寇。

只能說得虧大萌朝的好臣子足利義滿活的夠久了。

我多嘴說一句,倭國的什麼佐渡金礦鴻之舞金礦比起來鹿兒島菱刈金礦的260噸儲藏量都是弟弟……

李世民:這永樂帝無怪乎對朕多讚美之言,洪武帝有此子,朕何其羨也。

李世民:這棒人沒完邪?

趙匡胤:提點頗多,吾爲宋主必不能忘也。

張飛:洪武帝,不來嘮嘮?〗

馬皇后笑着搖搖頭:

“看來八八的《祖訓錄》又需琢磨一段時日了,不如……”

明天子立馬警覺:

“咱必不會廢此書!”

“看看那唐,宗室相殘,看看那宋,皇位幾更,就連元也是兄弟鬩於牆。”

“咱寫這個祖訓,那也是爲咱大萌……大明的江山所想!”

這祖訓,二年始纂耗時六年書成,九年時又有追訂,但馬皇后一直對其作用抱有一些懷疑態度。

不過明天子堅持,她也不多說,轉而指着光幕道:

“那……八八不如將方纔所言,直詢唐宋的太宗太祖,看其如何說。”

“問就問!”

朱元璋梗着脖子哼哼道:

“咱正好問問,標兒這番名怎麼個讀法!”

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第542章 燕人歸金第92章 立馬勒銘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第65章 虎符 符牌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第589章 去病棄疾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547章 南下北上第86章 樂進第718章 可憐哉第39章 襄樊戰略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第576章 大志若病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742章 不好意思放錯了第69章 良才論金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160.第160章 痛擊我的隊友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333.第333章 西極道九千九百里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第781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第532章 破賊第411章 何故騙我?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第81章 病從口入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769章 參議來遲252.第252章 爲國不惜身第89章 其才非凡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590章 抗金奇俠第635章 百里油菜花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37章 聲名絕代無第76章 凜凜人如在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605章 十世明君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120.第120章 曹劉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第55章 後漢亡矣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28章 榮耀,屬於人民第798章 孤家寡人第616章 治大不敬之罪160.第160章 痛擊我的隊友第737章 俺也姓趙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785章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第763章 兄弟相會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749章 天下將定176.第176章 巨弩強勁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728章 富饒西方第407章 亂世呵第767章 滅元格戲174.第174章 身經百戰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543章 共勉海疆250.第250章 打不過猴子第577章 家與天下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273.第273章 釘馬掌第54章 甘露殿看客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449章 父慈子孝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