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生不逢時

【元朝太子真金之死,其影響足以與朱標之死比肩。

朱標這應當真不用說,可以說是老朱傾盡心血培養的在當時可以稱得上各方面都趨近於完善的一個兒子半個皇帝,其猝亡直接給洪武朝籠上了一層濃厚的血色,並直接導致了明初靖難這個大動盪。

而太子真金死亡的影響就要複雜一些,其直接表現就是斷了元儒的出路。

咱們此前說過元朝一大問題就是不舉行科舉。

其實元朝也不是沒舉行過,比如蒙古帝國時期被提拔的耶律楚材就聯合窩闊臺搞過科舉,當時一口氣遴選了四千名人才填充蒙古帝國的管理系統,效果很不錯。

但後來窩闊臺橫死,他老婆乃馬真氏把持朝政,爲了讓自己兒子貴由繼承汗位,就無底線的討好在胡裡臺大會上具有投票權的蒙古老貴族。

直接導致了耶律楚材這個名相被一擼到底憂憤而死,同時廢除科舉。

元朝時,忽必烈在滅亡南宋以後,有嘗試將科舉重新擡回來議一議。

結果嘛,這個提議當時又被蒙古貴族們聯手給抵制了。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元朝當時已經興起了由吏進官的風氣。

封建時代大部分時間來說,官與吏涇渭分明,除非造反,不然吏不太可能晉至宰相,而想要做官就需要參加科舉,科舉又是被王朝中樞把控,這便是封建時代簡單的人才遴選邏輯。

但元朝不一樣,蒙古老爺看你有本事,大筆一揮你就能由吏晉官,當然這個本事就包含了許多,同樣也可以是溜鬚拍馬的本事,也能是賄賂的本事。

而這個風氣盛行的本質就是本該由中央把控的選官權散落到了勳貴手中,他們自然也不會願意交出來,而且明面上也有好理由——南宋之亡就是儒生害國,大汗你還想行儒法?

前面也說過,其他幾個不服忽必烈的汗國之前聯合起來打的旗號就是忽必烈行漢法,於是最終忽必烈暫且捏着鼻子認下。

太子真金本來應該是徐徐改制的後招,但結果現在這個後招沒了,茫然的除了忽必烈,還有當時的十萬餘戶“儒戶”。

儒戶是元朝開國忽必烈就劃分出來的,只要被認定爲儒戶且伱還讀書,不僅給錢免賦稅,甚至這身份還能世襲。

南宋亡國,江南的讀書人再一加入進來,儒戶直接破了十萬,本就富庶的江南藉着給錢免稅的制度,飛速恢復元氣,然後很快發現了橫亙在眼前的玻璃幕牆:

想當官,讀書沒用,你得會給蒙古人當狗。

一部分真正的讀書人自然是不願意的,於是在豐富的物質支撐下,以及無官可做的現實情況下,身處民間的元朝讀書人將宋詞與流行小調糅合在一起,元曲就此誕生,這也算是現代戲曲的祖先。

很多人說起來元曲,下意識只能想到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就總覺得元曲在比起來唐詩宋詞完全沒落。

但實際上元曲囊括了散曲和元雜劇,而若論元雜劇,即便不說當時已經處於雛形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元曲四大家各自的代表作《竇娥冤》《漢宮秋》《梧桐雨》《趙氏孤兒》等,也是如今還熠熠生輝的經典作品。

當然,元曲當中最著名的還要數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廣政殿中,趙匡胤眼看着諸葛武侯和李世民的話語,於是將略帶琢磨的目光盯上了翰林醫官劉翰。

這使得劉翰頓時連連擺手拒絕,表示給數百年之後的人診治病症什麼的,既做不到也實在不靠譜。

再說了,一個張仲景一個孫思邈,一個醫聖一個藥王,我劉翰何德何能,竟被官家覺得能與這兩位先賢相提並論?

尤其還是從光幕當中汲取過精華,醫術多半更勝往昔的兩位先賢。

趙匡胤頓時有點遺憾:

他還想多與這洪武帝說說話呢。

畢竟這大明也算是承宋之朝,那朱洪武的出身拐着彎算一下還能跟宋朝搭上線呢。

不過眼下,趙匡胤還是決定先將注意力集中到眼下,就如這元曲。

看到那個天淨沙秋思的第一眼,趙匡胤就覺得這也忒俗,但愈讀反倒愈覺得回味無窮。

隨後心中自嘆,果不愧是被後輩拿出來說的精華,且此作雖不和詞律,但讀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

於是他乾脆搭上了李煜的肩膀,直接詢問道:

“能不能寫?”

李煜嫌棄皺皺眉:

“粗俗,此結文字上品,凝賢人心血,豈是輕易便能寫得的?”

趙匡胤也不在意,樂呵呵道:

“將其抄寫也成,散於汴梁,令讀書人廣而知之,最終也定有作用。”

“只是這須借從嘉之名了,便說這馬致遠是汝好友便是。”

李煜恍然,原來趙官家竟起的這般想法,但這個想法……似乎還挺有可行性?

……

氣氛稍歇的華蓋殿中,朱元璋直接略過了那些他比較熟悉的元朝情況:

“血色?靖難?大動盪?”

“靖什麼難?”

“誰敢爲難咱大明?”

說是這麼說,但朱元璋卻忽然心生一股無力感。

妻喪子亡,這種境地是他從未設想過的,而經歷過這一切的自己,會做出什麼決定?會有什麼手段?

莫非是有人不服雄英?

那雄英究竟是永樂?還是那好聖孫?

一時間明天子感覺原本以爲已瞭若指掌之事,愈發撲朔迷離的了起來。

【出身平微,以文入仕,知民疾苦,心繫民生,作風節儉,彈劾貪腐,這是張養浩。

可以說放在任何朝代,張養浩都很有可能綻放全部光華實現人生理想,但可惜偏偏生在了元朝。

同情百姓被同僚排擠,作風節儉被蒙古人嘲笑,彈劾貪腐要不是跑的快估計當場就要被誅殺(乃變姓名遁去)。

而等到皇帝更替,他又不怕死的回來重新張羅開科舉之事,事成之後看透了元朝官場的他悄然隱退。

八年之間元廷七召,許尚書不從,許太子詹士不去,許翰林學士不鳥,許廉訪使不接,一直到1329有召: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臺中丞。

張養浩這才毫不猶豫奉詔。

上任救災的四個月裡,變賣的全部家產化作流水消失的絲毫沒有聲音,與豪強死鬥奪出的錢銀活民無數,唯獨窮了自己,拖垮了身體,最終自己瘦骨嶙峋的躺在病牀上,卻還在詢問今日有沒有百姓餓死。

臥牀兩個月之後,張養浩病逝,八百里秦川盡悲。

張養浩留下的家訓當中有兩句話,也恰是他人生最好的註腳:

一切疾苦,皆如己身當之。志苟一立,天下無不能爲之事,而況讀書乎?

潼關懷古便是寫於張養浩赴陝救災路過潼關時,這也是元曲當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真真正正的孤篇壓千年,短短八字道出了封建社會的本質特徵。

相較於張載略爲高遠的橫渠四句,張養浩用樸素的八個字講出了千百年來封建時代的名臣賢相都沒能搞清楚的事實。

自此之後,關於天下的亂平,就只有興亡之嘆的稱呼了。

太子真金死亡導致江南儒戶被忽必烈暫時遺忘,導致了元朝民間文學的興盛,結果反倒是意外給元朝抹上了一層瑰麗的文學粉飾。

這大概是那些連漢語都不會說的元朝蒙古族裔勳貴所沒想到的。】

173.第173章 妃子笑222.第222章 顏杲卿第58章 侯音之憾第505章 餘壽十七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521章 請客吃飯214.第214章 你又是誰的義父第71章 祠堂何處尋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第631章 清脆巴掌242.第242章 老將猶勇236.第236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第697章 我可以解釋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604章 汝有何能207.第207章 南下第723章 兒也一樣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544章 管不管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207.第207章 南下第455章 平衡環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第68章 蒼梧之謀第407章 亂世呵第806章 暢所欲言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第611章 國體不足惜第608章 主戰不絕對348.第348章 益州盡平第750章 別來無恙第725章 非常人非常事第706章 難熬時光134.第134章 甘將軍算功勞不?206.第206章 同病相憐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第551章 中興諸將346.第346章 蛟龍入海318.第318章 滅倭第539章 俺大哥愛聽第578章 佳婿賢媳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618章 贅婿噬主第4章 大舅哥148.第148章 萬里徵人盡漢歌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第754章 看得見摸得着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53章 100010000巨賈糜子仲第583章 生死茫茫162.第162章 燕雲十六州339.第339章 義不容辭第14章 跨躡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501章 科舉七科第645章 風流之譽第88章 關羽勸學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814章 盛唐標準第59章 仗義死節麋子方第604章 汝有何能第450章 玄宗青春限定版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第791章 病死善終請一天病假345.第345章 馬良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第499章 煤炭抗寒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361.第360章 蘿蔔開會第95章 伐吳?伐魏?第563章 歌未竟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第6章 新禮物第741章 赤腳前行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第522章 義務教育179.第179章 三尺之劍第715章 洪武欠佳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81章 病從口入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第47章 武廟傳世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第633章 端平入洛第52章 江陵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