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新節目還怎麼做?我可是被你這個新年檔節目吸引過來的,打死我也不在那時候放長假。”方旭東哭笑不得。
陳子昂笑道:“看吧,讓你們放假,你們都不肯,以後可別說我對你們苛刻啊。”
……
維也納,位於多瑙河畔,奧地利的首都,也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譽爲“世界音樂之都”。
王茵做爲國內最頂級的歌唱家,今年來這裡舉行音樂會。
陳子昂做爲她唯一的學生,自然也跟着來了。
在世界民族音樂圈子裡,陳子昂名不見經傳,他不是來撐場子的,而是來漲見識,來鍍金。
這是王茵的要求,他不來都不行。
王茵的音樂會場地,放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裡。
彩排完畢,陳子昂站在大樓外,心情有些沉重。
王茵在國內看似享譽全世界,來這之後,陳子昂才發現。
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王茵跟他透露,購票的外國人並不多。
七成都是海外華僑華人捧場,兩成以上的外國觀衆,還是通過本地渠道送出去的票吸引來的。
那麼,剩下的不足一成的外國觀衆,纔是真正的外國觀衆。
“能給海外同胞帶來家鄉的文化和氣息,也足夠了。”王茵站在陳子昂身後,知道他爲什麼一直沉默。
陳子昂不說話。
王茵輕笑道:“維也納金色大廳,也沒國人想象中的那麼高端。只是三年前的排期,我今年不得不來。”她笑得有些悲涼。
三十年前,央視第一次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金碧輝煌的大廳加上“高大上”的交響樂團演奏,讓當時還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國人瞬間記住了“金色大廳”這個名字。認爲這個大廳是音樂聖殿的代名詞。
但事實並非如此。
金色大廳,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但在古建築成羣結隊的維也納,它其實並不起眼,也並不是國人意想中的一個獨立的建築,而只是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樓裡衆多音樂廳中的一個。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樓一共有6個音樂廳,分別是勃拉姆斯廳、木廳、玻璃廳、金屬廳、石廳以及金色大廳。這6個廳並沒區別。
五十多年前起,隨着電視臺的介入,金色大廳每年邀請維也納一支聞名世界的樂團在這裡舉辦的新年音樂會,開始向全世界播出。於是,這裡也慢慢有了名氣。
到了三十年前,央視第一次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金色大廳也瞬間在中國大陸地區家喻戶曉,甚至成爲不少業內人士心中的音樂聖殿。
但是在維也納當地人心中,金色大廳只是這個城市裡衆多可以欣賞音樂的演出場所之一,就好像幽州的中山音樂堂,除了座位多少和地點的不同,並沒有本質區別。
甚至,在維也納衆多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羣中,如果沒有人指引,還很難找到這裡。
金色大廳藏在一條小街裡面,從外面看,根本看不出裡面還有個劇院,而且在奧地利,很少看到拿金色大廳作爲宣傳標誌的廣告牌。
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官方網頁,可以瀏覽到由這個協會管轄的音樂廳舉辦的各種演出信息,還可以直接購票。
這些演出信息中基本沒有來自中國的演出者或演出團體。
金色大廳的經營方式大致分三種:第一種是被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邀請在金色大廳演出的團體,劇院方會支付演出費,這代表着對演出團體水準的肯定,每年的新年音樂會就屬於這種方式;第二種是根據合同進行駐院演出的團體,雙方共同經營,按照協議分配收入;第三種是在前二者沒有演出安排的期間,自費租用音樂廳進行自娛自樂式演出的團體。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並沒有邀請過任何一箇中國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到金色大廳演出。也就是說,中國團體在金色大廳的演出,基本都是自付場租。更直白地說,只要付得起場租,“唱響金色大廳”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唱響一次金色大廳,並不需要多少錢。
每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6月是演出季。在這期間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會出面邀請很多有水準的團體在金色大廳或者其他音樂廳演出,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德雷斯頓國立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經常會收到邀請。
在演出季期間,入駐金色大廳手續很繁瑣,不僅需要邀請函,有時演出場次火爆,還需要提前3年進行排檔。當然,在演出季的一些空閒檔期,金色大廳也會對外出租。
但是,到了這段時間之外的非演出季,金色大廳就變成了一個最普通的、可隨意租賃的演出場地。
租賃費用約25萬人民幣左右。付了場租,只要不把樓拆了,在裡面幹啥都行。
金色大廳每年可以承接800多場演出,但是這個數字並不能代表金色大廳的地位,只能說明租到它並不困難。
在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欣賞音樂確實是當地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但是他們的最愛依然是歌劇、交響樂這類傳統的西方音樂。來自中國的演出團體,十幾年前還會讓他們感到新奇,但現如今金色大廳變成了國人的旅遊景點,已經很難讓老外主動進場。
按照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經營規定,非演出季的演出,所有售票“由承租方承擔”。除了老年團、學生團這些自娛自樂的團體外,剩下的來自中國的正規團體,在金色大廳演出的基本票價都在十幾歐(約90-150元人民幣)。相比演出季那些動輒上百歐的門票,中國團體的演出票雖然便宜,但仍面臨無人問津的窘境,只能靠免費贈送。贈票途徑有很多,大使館、中餐廳、旅行社......
這兩年,中餐館、火鍋店都會主動送演出票給去就餐的人,基本都是去金色大廳的。但是後來這種演出實在太頻繁了,別說留學生了,連中餐館廚師都怕了,不願去捧場。
中國傳統音樂在維也納的表演以前還有人喜歡,對於在奧地利出生的華裔,沒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去聽一些中國民樂也成爲學習的一種。但是對於奧地利當地人來說,他們有什麼理由去聽中國樂團的演出?
一開始還是有些奧地利當地人會抱着新鮮好奇的態度去看一下中國人的演出,但也只會選一些有國際知名度的人。但隨着中國人赴維也納演出逐漸被做成了一個泛旅遊產業,水平參差不齊,當地人就更少會去看中國團體的演出了。
一年前,中國某民歌天后在金色大廳的演出,不僅從國內帶來40人的媒體報道團,在當地華人圈子中也引起不小轟動。可就算是民歌天后這種上了級別的人在金色大廳開唱,也免不了要靠贈票來讓場子坐滿。只不過贈票途徑更上檔次,不再是中餐廳、旅行社零星發放,而是由國內文化部跟很多大公司,甚至當地政府機關直接打招呼,不僅有“觀衆必須爆滿”的需求,甚至連“大鼻子比例是多少”也會有個標準。
如果知道金色大廳在中國人心中象徵着音樂界至高無上的榮譽殿堂,維也納人一定要笑了,因爲在當地人心中,金色大廳頂多算一箇中等偏上的演出場所。更可笑的是,金色大廳原本的設計結構,其實並不適合用來唱歌。
如果真要給金色大廳定個位,它就是個演出場地,在維也納最權威的演出場所應該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它不僅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而且是享受國家財政撥款的公立場所,所以不用像金色大廳那樣要考慮靠出租場地維持運轉。
金色大廳作爲一個音樂廳,其實是有非常考究的設計。
一百多年前,建築師在修建金色大廳時對共鳴與傳聲進行了潛心研究,不僅在高臺木製地板下挖空一個空間,還仔細計算樓上包廂的分割與牆面女神柱的排列,並在天花板和牆壁上採用了防止靜電干擾的建材。雖然金色大廳長得像個鞋盒,但是在聲學以及建築學上的設計十分精心,令聽衆不論坐在廳內哪個位置,都能享受到同樣音質的演奏。
雖然設計考究,但這樣的設計是專門爲交響樂演出準備的,金色大廳裡面的揚聲器構造完全是爲古典音樂準備的,並不適合唱歌。
金色大廳根本不高大上,又不適合唱歌,爲什麼中國團體和個人還如此熱衷唱響金色大廳?這還要說回二十年前,中國民族樂團首次登臺金色大廳。回國後,立馬從付不出工資的“屌絲團”變成了出場費達20萬元的民族天團。
“上維也納金色大廳無非是想紅。”王茵跟陳子昂說道:“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太有名,很多演出的來維也納金色大廳都是衝着名氣,藝術水準參差不齊。現在金色大廳名聲都臭了,搞得我三年前的排期現在成了這樣子,外國觀衆沒幾個。歌劇院那邊我又排不上號,沒那地位。”
陳子昂摟住老師的肩膀,哈哈笑道:“老師,你等着我。將來,我帶你登上全世界最輝煌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