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俘虜

bookmark

很快,駐守在愛爾蘭都柏林的總督格雷手下有一名秘書察覺到艾蘭王國的軍事行動。

這名秘書名叫埃德蒙·斯賓塞,一個富有的布商之子,曾在劍橋讀過書,喜好寫詩。

也正因這一愛好,受到菲利普·錫德尼爵士的欣賞成爲門客,並將他推薦給英格蘭的愛爾蘭總督格雷維爾伯爵,跟隨總督來到愛爾蘭。

在他來之前,能在愛爾蘭殖民地的總督身旁做一名秘書,住在女王賞賜的城堡中居住、工作,可是難得的好差事。

除了體察民情、安置移民以及每年爲女王在愛爾蘭向貴族收稅外,大把時間可以讓他在城堡裡寫詩。

錢多、事少、離家近。

不過自從埃德蒙·斯賓塞到這之後,麻煩就沒斷過,先是泰隆郡的伯爵迴歸,從北方向周圍世襲貴族發起聲勢浩大的兼併戰爭。

由於那時候他們心理準備不足,並不認爲泰隆郡肖恩·奧尼爾的出現會讓英格蘭在此地的局勢惡化,並未加以阻止。

結果纔不過短短半年,肖恩周圍的伯爵投降的投降、被吞併的被吞併,竟一個不剩。

而後肖恩向愛爾蘭全境宣告,他是大明皇帝冊封的艾蘭王國國王朱曉恩,於領內傳漢文、尊明皇、練精兵,亮明旗幟要驅逐英格蘭島夷。

總督府才終於意識到,肖恩向他們宣戰了。

而後的戰爭裡,詭異的現象不停地在這片土地上演。

前一陣還在爲英格蘭女王效力的愛爾蘭貴族在戰場上被艾蘭復國軍打得節節敗退、連戰連潰。

同樣是這撥人,投降後在高舉的前明後艾蘭的大旗下列陣,下次戰役就能回過頭把貴族徵召部隊打得潰不成軍。

人是一樣的人,但這些愛爾蘭部落戰士在英格蘭人旗下不願出死力,到了朱曉恩手下情況就好了些。

都是經歷過血戰的老兵,沙汰了老弱、更新了裝備,甚至在戰法上都被韓金環等東洋遊擊軍出身的將官因地制宜地短暫操練,教授適合他們散兵遊勇小規模作戰的軍陣戰術。

對上英格蘭部隊或許實力依舊不濟,但跟同樣的愛爾蘭部落打起來,那端是叫個氣勢如虹。

戰爭會最大限度上改變人的生活,對埃德蒙·斯賓塞來說,他很難再騰出時間構思詩句,不過倒也不全是壞事。

好在讓他出門的機會多了,這也有助於思考。

去年都柏林險些陷落,外有朱曉恩圍城大軍、內有黑死病肆虐,好在朱曉恩執意圍城,最後圍城大營裡病患肆虐,這才讓都柏林仍舊在女王統治下堅挺到今年。

秘書埃德蒙在出城尋找創作素材的路上,路過村莊發現各地村民都在儲存糧食,他認爲這很可能是愛爾蘭部落在爲艾蘭軍準備圍城的軍糧。

當他將這種反常情況彙報給格雷總督,後者執意認爲朱曉恩去年被瘟疫造成極大影響,依照愛爾蘭北方的窮困潦倒,今年不會再有大規模圍城,並認爲他的詩人秘書太緊張了,勸他放鬆一點。

在埃德蒙看來,這不是緊張與放鬆的事,久歷戰陣的老將有屬於自己的經驗判斷,可別人的經驗永遠無法安撫自己的恐懼——他是真的很害怕。

去年末,瘟疫在圍城大營肆虐開來,趁朱曉恩麾下主力復國軍不在營地,格雷伯爵率城內精兵以奇襲手段擊潰敵軍,等復國軍發現局勢有變想要回援已來不及,只能儘快退走。

在復國軍短暫駐紮過的營地,他們找到一門被炸壞的火炮,收集到一百四十顆炮彈,以及大量火藥在土地上炸出的大坑。

格雷伯爵更重視他們發現的那門火炮,由於普利的戰爭,伯爵總督始終無法把炮膛斷片送到倫敦的火炮廠加以驗證,但他有個大膽的猜測,艾蘭叛軍從大明購置的這批火炮很可能爲一體鑄造。

內層是鐵、外層是銅,極高的技術手段。

埃德蒙則並不關注那門炮是怎麼做的,因爲別管那炮怎麼做的,他們都沒辦法大規模製造,鑄鐵炮他們鑄不出來,但鑄銅炮並不難,都柏林也不缺銅。

他們缺的不是鑄鐵炮的技術與鑄銅炮的用料,缺的也不是花費的財富,他們缺的是火藥。

這十年是英格蘭最缺火藥的十年,過去他們可以用鍛鐵迴旋炮也就是佛朗機炮和摩洛哥換硝土,後來海上來了個人叫楊策,後面的故事不必多說,他海葬了一代航海家。

所以他更關心的是艾蘭叛軍隨手炸掉多少火藥,才能把炮炸裂了、把船炸個大坑,才能讓一門炮備一百四十顆炮彈。

不打聽還好,一打聽叛軍隨手炸了都柏林所有火槍手戰鬥半個月的火藥儲備,在埃德蒙心裡這場仗他們沒法打了。

英格蘭的收復失地,只怕也沒法收復了。

英格蘭貴族用愛爾蘭士兵和艾蘭叛軍打仗這事本身就是個技術活兒,只能組成大規模步兵陣,一旦離開軍官眼線監督,他們的小分隊就會變得不可靠。

而同樣裝備的小隊去投奔叛軍,他們立刻就變可靠了,不但戰鬥的士氣更高,還能擔任小分隊的靈活任務,連監管的軍官都不需要。

哪怕那些愛爾蘭部落士兵都是沒見識的山村野漢,也能認識到一個最淺顯的問題:

曾一度有統治愛爾蘭全境之勢的英格蘭都柏林總督,只要他和艾蘭叛軍形成對峙之勢、只要他們不敢主動進攻朱曉恩,那就說明這場戰爭朱曉恩已經贏了。

愛爾蘭人的世界很小,小到意識裡英格蘭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至於別人說西班牙是最強大的肯定是謊言,西班牙要真那麼強大,怎麼會無法阻止英格蘭對愛爾蘭的入侵呢?

而這個最強大的國家想要吞併我們愛爾蘭,只要我們的艾蘭王國能把他的腳步攔住,甚至都不需要勝利,只要能把它攔住,那無疑艾蘭就已經非常強大了。

埃德蒙也能認識這個道理。

戰爭的結果是集結一切對己方有利的條件、毀掉一切對敵方有利的條件,使勝利成爲必然。

在埃德蒙心裡,提前把周圍村莊部衆藏匿的糧食收集到城裡很有必要。

這是需要很多人去做的工作,上百個徵糧隊很快從都柏林集結起來,他們有八名強壯的士兵組成,由一名軍官率領,在村鎮部落亂竄,奪走一切他們能看見的糧食。

就這樣,白老虎的泥煤原野得到了第一批俘虜工人。

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二章 都城第二十二章 焙礁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剌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一百四十一章 莊園第六章 何方第二百六十四章 避難第四十九章 戰利第二十二章 焙礁第一百一十章 詔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信第八十一章 普吉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二章 南洋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將第十一章 彈劾第一百五十章 服務第二十一章 難題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地記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頭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三十一章 穗槍第四百四十五章 三菌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第三十一章 仇恨第六十九章 漁利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第四百九十章 先鋒第二十二章 火藥第六十六章 媒人第五十一章 飛魚第九十章 醫服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四百五十五章 老實第三百四十一章 裴囂第四百八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十五章 藥局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第六十六章 陳宅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一百四十三章 助教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刀第八十三章 雙簧第十三章 軍器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六十章 彈劾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八十章 野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二十九章 大佛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說第二百三十四章 困境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涉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十二章 蒸汽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二百二十八章 深入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洋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評估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二百八十七章 害怕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一百二十一章 劃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門清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一百三十七章 恨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一百五十一章 擔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一百零七章 承惠第六十四章 不忘第一百六十二章 捲土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二十四章 灑銀第十六章 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