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證據

bookmark

萬曆十一年五月,墨西哥城東洋軍府駐地衙門。

武裝廣場不遠處的墨城西街右側,行來一架架滿載貨物的馬車。

馬是混血高頭馬、車是四輪重掛車,車廂上統統印着朱底黑字東洋軍府四字標識,標識下釘一方鑄有馱馬標準、裝載重量的小鐵牌。

他們車尾釘着一方有所屬、標號的鐵牌說明,這些統一製造的制式馬車有些是常勝衛下屬輜重軍車、有些是常勝縣下屬民用貨車。

馬脖子上掛着的徵字圓牌則說明此時此刻他們出現在這並非常勝衛軍事公幹,而是被徵用了。

駕車的御者一路沿着石板路上的軌道行進,每經過一處街口,御者便要小心地讓馬匹放慢速度,經軌道中三尺緩上坡駛出,而後再轉向駛入其他藉口由寬至窄的緩下坡軌道。

整個城市皆在大興土木之中,炎熱的天氣中空氣都像蒙着一層厚重的煙塵,東洋軍府把墨西哥重新塑造了。

過去的墨西哥作爲新西班牙總督區中心所在,來自殖民者將老城夷爲平地後數十年如一日的改造下,完美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城市的一切。

它的城中心有繁榮的武裝廣場大市場,不亞於歐洲王宮般富麗堂皇的總督府,還有那正在興建看上去永遠無法建造完成史無前例的奇觀級大教堂。

還有數不盡的西班牙官員、商人,各個富得流油,打造起集歐洲建築花費巔峰的莊園式府邸。

同時,也有和馬德里一樣陰暗逼仄的擁擠街道,不論西班牙的下層百姓還是阿茲特克遺民都只能與飢餓、死亡、貧窮爲伍,人們終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街邊灰撲撲的瘦削臉龐、陰影裡飢餓兇狠的目光、還有角落裡呻吟的妓女和沒完沒了的病人。

把一切毫不費力地割裂成數個緊緊依偎又涇渭分明的冰冷世界。

從大明來的移民們,沒人喜歡這座城市的感覺。

或者說沒人會喜歡亞州任何一個受到西班牙人殖民影響的城鎮。

東洋軍府一直想在一定程度上重建這座城鎮,卻苦於無從下手。

城裡有太多人,要想重新規劃,最大難點有二,一爲佔據城鎮各街道最好位置限制城鎮規模的富貴宅邸,二爲大量服務上流階層的窮苦百姓。

前者多爲與軍府關係不錯的西班牙人,攆走他們把宅邸推平不難,但勢必影響後者,也會讓新西班牙總督區的共治假象破滅。

而後者的數量又太過龐大,短時間內不易安置。

契機是去年哥倫比亞邊境上的槍聲,大明藉此再度與西屬秘魯總督區爆發局部戰爭,局勢變化令居住在墨西哥的西班牙貴族感到危險,大量從墨西哥城主動撤出。

總督楊廷相一直以來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對他來說別人能主動走是最好的結果,最後剩下少數人,也讓他借給他們提供更安全環境爲由收回土地,轉將他們集體遷至大西港的西人坊,爲老城改造鋪平道路。

而後就是真的修路了,種植園主的缺失令總督手上有了大片閒置土地,也讓城中的貧民真正成爲無業遊民。

憑良心說自楊廷相上任西班牙總督區總督,城內原住民的生活條件已有顯著提升,至少在律法規定下,他們的勞作有工資了。

儘管少得可憐,還容易被僱主剋扣。

但從無到有,是巨大的進步。

這一次,楊廷相再次將大量土地以常勝那種承包形式分給來自大明的移民,並強迫他們想要拿走土地必須僱傭一定數目的城內原住民,土地與大量無業者的問題便都迎刃而解。

在那之後,陳沐領軍回還,墨西哥城迎來大興土木的新建時代。

他們打算拓寬圍繞廣場的八條主幹道,修繕貫通東西的湖上長橋,並在石板路的基礎上增設雙向馬車軌道、並在軌道兩旁鋪設土馬路,並規範了城內車輛使用律法條文。

得益於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城修建的大教堂,他們連鋪路的石料都不需要再去城鎮東西兩側的山挖掘。

只是順手將大教堂改爲碎石場,從常勝運來一套用於切割石材的人力設備,很快就有源源不斷的石板能拿去鋪路。

眼看着石料用完,直接搭起腳架與懸吊力臂把房頂拆了,陳沐是越看教堂越順眼。

可別提他有多喜歡西班牙人愛蓋修不完的大教堂這一習慣了。

他一邊在這拆教堂,一邊派陳矩到羅馬鼓勵大祭司繼續在大興土木的路上快樂起飛,在這一點上,東洋陳沐大帥再一次精神分裂。

努力的結果也顯而易見,如今東西兩條路已鋪設木軌與馬路,專門供應常勝新造雙馬大車在城內行進,沿途各街口皆有停車站點,將人行道、馬行道、車行道用矮木欄分開,使街道井井有條。

而對於主幹道內部街坊的修建,東洋軍府各級將官經過商討,決定規劃街坊大小、位置、屋舍規制與公務衙門的建造設計盡數交給宗室大學建築系來完成。

同時開放對墨西哥城宅基地購買與建築公司的申請,準其自募工匠、承接城內移民百姓的屋舍修造,並對所有建築公司出臺律法約束。

等這些工作完成,墨西哥城區即完成進一步外擴,依過去西班牙人的主要規劃,呈環狀城鎮分佈,以環路分內八坊、外八坊,共十六坊、十六街,修出一座容納六萬人的大城。

過去墨西哥城還是阿茲特克人都城時,這裡曾容納二十萬人生活,但那二十萬人的生活水平差異極大,城鎮管理亦較爲粗放。

至西班牙時代,這裡生活着十萬之衆,但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有減無增。

如今陳沐要翻新的這座墨西哥城,則是一座其理想中集大明在亞州宜住宜居、商市繁榮、工業加工、交通樞紐、統治中心、且對他來說意義重大的軍事重鎮。

這將會是他送給下一任東洋大臣的禮物,也將成爲大明城市建設管理的範本,讓他數百年後哪怕單憑這座城也能留名青史的證據。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一百一十章 同行第四十五章 騰衝第十三章 軍器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十六章 爆破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十九章 摳門第五十七章 肖恩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利第十三章 軍器第五章 生長第二百五十二章 門清第一百二十四章 攪黃第四百一十七章 廠衛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十九章 硫磺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九十九章 交椅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烏斯藏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給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援第四百二十三章 終生第四章 關銃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六十章 應龍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賓第一百八十章 都弱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緣第八章 陳璘第二百一十一章 卜商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二百一十七章 受驚第九十五章 巡撫第九十一章 取捨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十八章 回還第一百一十四章 讒言第十四章 狂病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革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二百五十八章 難上加難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七十六章 新軍第四十五章 腰牌第六十章 廣海第二百三十二章 奉天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麻煩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策反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十五章 毒物第二百三十章 度量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五章 朝議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十五章 思維第六十四章 練兵第三十章 最強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一百零八章 末將第六十章 鄰居第六十章 望風第八十章 夜襲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零一章 撥雲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罪第三百一十五章 探險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避難第八十六章 首功第八章 陳璘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一百三十章 佔地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二章 亂象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