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

bookmark

混亂的戰場上,身着赤色棉甲的東洋馬隊第一次在倫敦城露出獠牙。

他們結成牆陣,轟踏間碾碎阻攔面前的一切。

不論是長弓射出的羽箭,還是那些如林立起的長矛,統統不能對他們造成絲毫傷害。

查爾斯男爵的部隊一直以爲他們對這支來自大明的精銳部隊有足夠清晰的認識,他們的武備、他們的戰鬥能力以及令人驚恐之處。

可實際上他們依然所知甚少。

這是一支奇怪的騎兵,既不是他們熟悉的西歐封建騎士,也不太像他們有所耳聞的西班牙新式騎兵。

會在騎兵小鼓的鼓點下結成整齊隊列牆進如堵,嚇得步兵矛手連忙在軍樂中頂在長弓手身前,下一刻迎接他們的卻是騎兵齊齊掏出燧發銃朝他們射擊,而後緩緩後退。

步兵陣線纔剛有一點變化,他們便會整齊地踱馬小步衝鋒,以極長騎矛把最前轉身的步兵刺死,而後瀟灑離開。

一旦步兵試圖上前,一排渾身罩在歐式板甲中的明軍騎兵就會從縫隙裡轟踏衝來,如同炮彈砸在每個人身上,揮舞屬於愛爾蘭人的斧頭在兵陣中絞起一片血雨腥風。

說來也怪,過去光腳丫子的愛爾蘭人提着一樣的斧頭,在愛爾蘭被不是那麼精銳的英軍攆着漫山遍野地跑,無一合之敵。

可如今這幫英軍眼中的紅毛蠻子套上一套成本至少三英鎊的板甲,提起祖傳的破斧頭組成戰陣,砸進兵陣喊着‘進!退!’往返衝殺,反倒轉眼就把英軍的密集兵陣扯開個大口子。

通常在兵甲沒落後整整一個時代的條件下,打仗是不能唯武器論的,使用武器的人才更重要。

但在這個時代的歐洲,除少數幾個國家外,那還真的就得唯武器論。

因爲大夥兒都基本上不存在訓練,有限的戰術也沒強大到能抹平裝備優勢,三千個光膀子的愛爾蘭部落勇士就是打不過一百個英格蘭下馬騎士。

反過來雖然差點,但同樣能攻守勢易,成百上千聚在一起的英格蘭步兵就是打不過二百個愛爾蘭重裝步兵。

如虎入羊羣大殺四方。

英格蘭的長弓手們曾是主宰戰場的決定性力量,便宜往往意味着數量,數量則意味着力量。

他們有自發性的簡單訓練,每個成年男子都需要練習射箭,而當這些人被徵召,則只需要一個詞——紀律。

不需要爲他們準備盔甲,不需要爲他們製作兵器,只需要準備一把小刀。

然後他們會把一根紫衫長木條削成長弓,沒有紫衫就隨便找根別的長木條。

到了戰鬥時期站成一排什麼都不用管,什麼射擊角度、射擊力度、距離測算都是小貴族隊長需要操心的事,長弓手就聽話就行了。

隊長讓拉滿弓就拉滿弓、讓拉半弓就拉半弓,旁邊人看着做就行,隊長手擡多高他們就擡多高,再來個小貴族在隊伍側面看一眼,只要整個隊伍整齊劃一,射程、力度、精準便都不是問題。

而且通常一個好弓手只要有趁手兵器,在近戰肉搏中也是一把好手。

畢竟甭管東方、西方、非洲還是新大陸,只要是能開滿戰弓的漢子,掄圓胳膊錘蒙三隻奪鹿不是問題。

但倫敦緊急徵召的長弓手們並沒有趁手的近戰兵器。

勇敢的長槍手們仍在做最後的搏命抵抗時,這些長弓手僅僅捱了一次衝擊便向倫敦塔潰散而去。

帶動大量步兵放棄圍困陣地,開始向西邊逃散。

與真正上場搏殺的艾蘭兵相比,應明的東洋旗軍非常輕鬆,抓住時機便衝殺一陣退回,沒有機會也不會冒險,只是用騎兵銃往復射擊,更有託大者是不是引火燃雷,馳不數步擲入陣中。

這會他們扔的並不是東洋軍府的原裝掌心雷,那些精製的鐵殼手雷早在普利圍城時就用得差不多,後來的手雷都產於萬曆十二年正月前後的普利。

人們用做炮仗的方法,在厚紙殼的炮身中段沾二三十顆鐵珠,爆炸並不穩定,有時鐵珠能一顆不剩地炸出去,有時則僅能炸出數顆,不過造價便宜,被普利大量生產。

大量到在倫敦塔外被東洋旗軍找機會隨手就能丟出去倆。

正經的殺傷力極爲有限,但非常嚇人。

飛射的彈丸、大量硝煙和巨響光亮,構成守軍全面潰敗的根源。

守軍士兵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別人跑他們也跟着跑,許多人去衝擊倫敦塔的南大門與草坪上的小橋,更多人則在發現大門緊閉後玩了命的向西潰散。

高牆上的查爾斯伯爵見狀大怒,尤其在看見魏進忠部士兵正藉此時機從倫敦橋上衝出來,當即命令城上火炮向他們發起轟擊,但距離較遠難以命中,倒是把橋上的民宅商鋪牆壁打出一個個大窟窿。

倒是幾門安置在城上的迴旋炮起了作用,炮彈砸在艾蘭兵的行進路線上,砸死幾名板甲士兵,令他們在猛打猛衝下的高昂士氣稍有削弱。

不過這都不能阻止倫敦塔外的守軍潰散,因爲他們無法把火炮調轉炮口轟響敵我雙方焦灼的戰線上。

如此情境之下,查爾斯男爵幾乎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明軍大肆衝殺失去戰鬥意志的守軍部隊,並與先前被圍困的部隊匯合,而後揚長而去。

緊跟着城內守軍纔剛打開門試圖讓明軍衝擊後的潰軍入城,轉眼明軍又從西邊殺回來,這次不是騎兵,乾乾脆脆的大隊人馬列陣如卷席橫掃而來。

一部分部隊在城門之下試圖衝入城內,一部分部隊則掠過城牆衝向倫敦橋。

守軍只有奮力搏殺才能勉強把城門外的部隊攔在外面,沒過多久,這支部隊來得快去的也快,馬隊從倫敦橋上帶走大量屍首,再次用比他們來時快得多的速度消失在倫敦塔的視野之中。

注:奪鹿——一種分佈於亞洲平原的珍稀中大型靈長類哺乳動物。

《舌尖上的山海經》有云:奪鹿者,猴也。長身而修頸,其聲如鍵盤噠噠,力甚微,味酸甘,不常見,見之天下大穰。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歸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困獸第十章 學習第十七章 胭脂第二十二章 撲克第一百章 船舵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二百五十八章 難上加難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七十八章 大收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四十一章 亂戰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一百八十六章 選侯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七十一章 吃虧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七十二章 奪地第三十四章 大風第二百七十章 力量第二十章 清洗第三百七十六章 車營第七十一章 心臟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一百二十一章 劃地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二百九十八章 實現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三十三章 火力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五十三章 變化第三十三章 尾巴第四百九十三章 鎧甲第七十六章 回頭第六十七章 枯骨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峙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第七章 斷糧第十一章 買賣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二十七章 瘋子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六十三章 收拾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隊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一百五十三章 突破第八十五章 畫圖第二百四十五章 捋毛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五十七章 禮畢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二章 蠢賊第二百九十六章 生產力第三十一章 仇恨第三百九十二章 牧河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炒花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十四章 蜈蚣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知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三章 好吃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九十三章 病態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十一章 寶船第二百三十六章 支持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一百八十六章 選侯第三百一十五章 殺戮第十五章 大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巨銃第二百八十四章 妥了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三百五十六章 兄弟第二十章 藥匠第十五章 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