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攜手

bookmark

一邊,是記憶中倫敦塔依舊振聾發聵的炮聲。

一邊,是眼前即將屬於自己等待開墾的田地。

當然,還有穿着奇裝異服的百麗兒在低垂帽沿的大帽下發出蠱惑的言語。

依照劉志的命令,她對每一個內心充滿掙扎的來客說:“你們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每個人都會得到三英畝土地,朝廷只收三分稅。”

這幾乎是壓倒這些守軍士兵的最後一根稻草,沒人能拒絕這樣的條件,更別說……沒人喜歡戰爭。

困守孤城的查爾斯男爵轉眼被拋在腦後,人們安心地與流民呆在一起,接受各個農莊的指派開始耕種土地。

舊有的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幾乎於同時被推翻,並不遙遠的戰爭仍然如烙印般被每個人牢牢記在心底,卻不會再被人提起,只剩下平靜安詳的小農經濟。

以應明的眼光看,哪怕如今的普州各方面都殘疾到了一定程度,百姓也不會因爲這個造反。

他們連以前那麼坑爹的供養貴族都受得了,如今給他們均田地還造反?造反只有可能是因情緒、因爲煽動而反明覆都鐸。

絕不會是因爲體制。

大明的體制就算拿掉倆胳膊、掰折倆腿,只剩個下巴能起作用,這兒的野生百姓依然舒服得很。

實際上也不全是小農經濟,但絕對平靜安詳。

明軍在廣袤的原野上先設立數不清的農莊,而後用幾個集鎮把這些農莊連接在一起,工匠被遷入集鎮,進入由明軍開設的磚瓦廠、木材廠,後來又有經營鐵、石、皮具、紡織、罐頭的廠子。

只是這些都和百姓無關,利潤也跟他們沒關係,甚至在南安普敦的造船廠也被應明撿了起來……確實是撿,那早就沒人了,商人與貴族在戰爭之初就跑得乾乾淨淨,只剩下些受命留守的船工。

那些船工則在戰爭進行中被進駐城內的牧野軍嚇跑,後來楊策的西漢聯合艦隊短暫佔據港口,不過那些海盜和西班牙人都對恢復生產沒半點興趣,他們只想打仗。

所以這些東西如今都歸應明來恢復生產。

而倫敦裡面的圍城與巷戰,則由楊策與西班牙軍團一同負責。

其實不在英格蘭打仗,這一點西班牙人和楊策的意見是共通的,他們都知道有東洋旗軍存在的英格蘭不是他們施展傳統掠奪技藝的大好舞臺,尼德蘭或者說荷蘭共和國纔是他們的希望之地。

漢國海盜裡楊策的軍官團絕大多數都是漢人,而且主要以舊海寇、衛所逃兵組成,他手上最精銳的一部兵力號漢軍營,參將過去是北方邊防的把總,名叫楊繼忠。

隆慶三年,楊繼忠爲遊擊施汝清部下,逢俺答入寇,他們爲前線部隊,長官畏戰不準發一矢,後軍勢大潰;當時昌鎮副總兵陳沐於拒馬河設立防線,但楊繼忠運氣差,沒被收攏,反倒在紫荊關差點被當逃兵斬了。

後來害怕獲罪,帶着親信在山裡多了很久,等風頭過去纔跟着到北方賣貨的商人一路去了南方,隨後輾轉出海,想着去南洋找個地方討生活,偏偏還被當時林道乾的海盜扣了,最後加入了楊策的部隊。

到如今,靠手下仨家丁、六個逃兵,成了楊策手下的精銳,活下來的五名部下也都成了楊策眼中難得的戰將。

楊策要求可低了,能聽懂人話、聽話,就是好兵;如果能聽懂一些戰術上的事,甚至能帶着部隊在該前進的時候不後退,該後退的時候不潰散,這就是絕對的戰將。

更別說楊繼忠這幫人非常勇猛,尤其和西班牙軍團聊得來,跟貴族聊得來、也跟士兵聊得來。

原因無他,有共同話題。

兩支部隊原本非常生分,即使共同乘船在海上過日子,仍舊是涇渭分明、互相提防。

直到有一次喝了酒,西班牙士兵罵罵咧咧說起費二禿子欠他們軍餉,點燃了楊繼忠舊部的激情,端着酒碗過去:“你們也欠餉?”

“嗯,你們也欠?”

“你這是說啥呢,當然欠了,你們最長欠多久?”

“兩年半!”

“嚯,那還是你們費禿子狠,我們那邊最長就欠一年九個月,碰上北虜南下就發餉了。”

這就是共同語言呀,原本還對有明軍血統的漢軍多有牴觸,雙方士兵卻幾乎在幾句話時間裡瞬間拉進距離,推杯換盞地聊起‘北虜是一種騎在馬上會射箭的猛男’、‘尼德蘭是一羣在海上用舢板衝鋒的硬漢’這些友好話題。

那話怎麼說?親不親,階級分,他們都是被欠餉階級。

尤其細聊下來,更是深感相見恨晚。

兩邊個人軍事素養都不差,精於戰鬥精於戰陣,都能直面生死,單拎出來個頂個都是好漢,投入大集團作戰都擅長把必勝之戰被後勤與士氣拖成稀裡糊塗的敗仗,甚至就連毛病都一樣。

朝廷與宮廷不給發軍餉、動不動就被軍官拉去幹雜活、自理武器維護費用、都偷摸賣過軍器,完事兩邊還互相羨慕。

楊繼忠羨慕西班牙方陣在歐洲走到哪兒都有小商販和妓女陪着,西班牙士兵羨慕楊繼忠過去服役的部隊開拔不帶後勤兩晝夜在草原上奔襲三百三十里。

他們的共同點可太多了,都瞧不起自己,一說起來就是罵罵咧咧,軍餉都發不起什麼垃圾?

更瞧不起別人,眼瞅着龜縮倫敦塔內的英格蘭部隊,更是罵罵咧咧,連常備軍都不算的封建部隊那又是什麼垃圾?

街巷但凡瞧見守軍部隊,衝上去就是一頓矇頭狠揍,別說漢軍團與西班牙軍團在裝備上均強於守軍,就算他們拿同樣兵器、穿同樣鎧甲,守軍都打不過他們。

這倆軍團確實在訓練上遠差於北洋旗軍,但他們訓練,在漢軍這叫軍陣、西軍那叫方陣。

就這一點,就足夠在巷戰中打得守軍滿頭包。

打完了英格蘭部隊,回了圍城營地,漢軍與西軍的弟兄們又欣喜地啓封了剛剛從城中掠得的酒、架起搶來的鍋、烤上奪來的羊,展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攜手踏上尼德蘭的土地,將這些祖傳手藝發揚光大。

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竅第五十八章 傳信第七十四章 征塵第一百一十章 堅定第三章 黑話第三百六十五章 鐵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腦補第一百章 樣炮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威脅第四百一十八章 阿克巴第八十一章 關島第三百四十一章 回家第四十章 大亂第一百零七章 五街第二章 都城第六十六章 東王第十三章 神威第二百六十七章 偉大第一百零八章 援軍第三百章 僱傭軍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七十一章 截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比賽第五十七章 禮畢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七十九章 會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文獻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吝第一百二十二章 鹽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一百零三章 食譜第二百七十四章 羅剎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夫第十二章 軍裝第七十九章 走私第三百六十二章 瀝青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二百八十七章 害怕第三百一十五章 殺戮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千里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六十三章 撼山第十四章 恐懼第二百五十四章 榮辱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吝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二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九章 大佛第四十五章 騰衝第八十三章 黑船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地主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八十九章 將門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二百零九章 邀請第一百七十九章 米飯第二百七十六章 殺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三百四十六章 相逢第三十八章 勉強第十二章 重視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四十九章 傷亡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濟濟第一百九十七章 船長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屋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一百七十章 癢癢第一百一十五章 起航第三百五十九章 草原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三十章 最強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三百四十五章 桃花源第九十五章 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