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操炮

bookmark

香山收了頭季糧,下過幾場雨沒過多久就感覺快入秋了,還尚未入秋,感覺卻像去年冬季一般,恐怕今年從清遠送來的熬硝廢水肥都拯救不了二季稻的產量。

濠鏡的事告一段落,強行禁海數月,海商的交易早已完成,一待商引等事宜完成便火急火燎地載着自己的貨物駛離濠鏡,島上人煙轉眼少了多半。

三十個克魯扎多的購買力大約能頂五十兩銀子,由廣城採買生絲的價格比從福建要高上兩成,不過就算是在廣城買絲,等明年賣到濠鏡照樣能賺數倍利潤。

如果是自己的船賣到馬六甲,利潤更爲驚人,不過對明國海商來說,想在葡萄牙控制下的馬六甲做買賣可不容易。

濠鏡的章程定下,島上番夷少了許多,陳沐的壓力也少了許多。

他與周行一道召集引商議定島上事宜後就一道回了香山,當然,駐軍是不會撤回來的,留下石岐在內的三個百戶所輪防並加緊操練,陳沐則把孫敖又派出去募兵了。

從總督府衙門請下超編三百的額定兵員可是不用白不用,他要再招募三個百戶所的疍民。陳沐已經不敢想將來如果他能因緣際會升任指揮使的話會是怎樣情景了。

恐怕到時候整個疍江上的疍民都會被他招募一空。

招募一空怕是還不夠填補旗軍缺額呢。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這個時候他將會完全養得起一個滿編衛所五千六百名旗軍,因爲他拿到了三分海關稅。

張翰派到濠鏡的稅官不是別人,是過去在清遠彈壓礦工時有過一面之緣的庫大使朱襄,既然認識還有點交情,後面的事情就按章程走就行,走不通再說,反正一成稅交給朝廷剩下的油關防截留也已經拿到總督府的手令,只等着明年海上再來就是大批進項。

七月,陳沐剛派人購入織機讓衛所匠人仿製,白元潔率八百旗軍乘船而下,移防香山所,同來的還有張永壽以及他家礦山搗鼓出來的銅鐵錠。

三人再聚首,自是飲得酩酊大醉,接着事務就分擔個乾淨。

白元潔在水上操練旗軍,鄧子龍在陸上操練,張永壽管着陸上香山所沿岸巡防,兵馬輪換操練少數軍丁擔任巡防,十日七練,相對整個時代所有軍隊而言都是極其繁重的訓練了。

陳沐是哪個都管,水上操練旗軍他要練、路上操練旗軍也有他的份兒,唯獨沿岸巡防全交給張永壽,這事他不管。

除此之外,他還時常去岸邊新建的鐵坊探查修造進度,偶爾上山去看餘丁採木道途,同時盡心習練弓馬學習策論——去年的武舉他沒趕上,下次武舉是後年,也就是隆慶四年。

李燾考上了進士,來信說被派到福建泉州府擔任推官,信上講了自己初初到任辦了件大案,陳沐沒別的能幫他的,回信寫了點過去看大宋提刑官時印象深刻的辦案手法,希望能對他的仕途生涯有些幫助,又挑了個來自西洋的小禮物給他送去。

雖然新的鐵坊還在建造,水力鍛錘與鋸木機也還未做好,要等這些齊上陣怎麼着也要臨近冬月,但香山所製造鳥銃的事並未停止。

產量還更多了,十幾個匠人在千戶衙門造銃鑽膛,一個月能鑽桿能磨壞十幾根,要造出禁得住超量裝藥的銃管,合格率大約九成,三月過去庫裡又屯了近百根合格銃管,只等着刷油後的銃牀上漆就能投入使用了。

香山千戶所的旗軍經歷議事廣場之戰後有了老卒的樣子,兵甲齊備火力也足。

白元潔的兵更不必說,有近半都是參與過平定李亞元好幾個月戰事的老卒,雖然看上去窩窩囊囊,臨敵上陣蠻獠軍可是誰都不怕,唯獨火力上稍差了點。

他也受了陳沐的影響,覺得買來的銃沒有自己打的用起來放心,可清城又沒有廣州府調撥過去的軍匠也沒有關元固的鑽牀,即使到如今也不過維持百杆鳥銃的程度。

隨陳沐軍火器消耗量的大增,火藥匠謝鳴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如今他在靠近鐵坊的位置管理着一座火藥房,手下七個火藥匠與二十多名軍餘學徒,每隔十日就從香山所調去一批硝黃柳木炭與顆粒化需要的燒酒,讓香山所的硝黃存量快速下降。

火炮就是個吞藥怪獸。

陳沐剛覺得自己有點兒家底,山上規劃的軍學書院還沒開工,火炮操練起來轉眼家底就又顯得緊緊張張不夠花了。

“不行,讓大多數旗軍會操炮的事不能幹,一人點一次上千斤火藥就出去了,再把炮打壞了,老子可買不起。”

陳沐這麼說着,在探查岸邊操炮的旗軍後對魏八郎道:“每個百戶所挑兩個小旗,一次兩門炮,一個小旗用九個小旗看,輪換着學,多看幾遍。”

預想中的炮兵操典還沒半點章程,陳沐倒是把三點測距的要領教給八爺,但大多數旗軍都不識字,畫出各種參照物寫着大小長度的小冊子他們都記不住,單單這一點就太難學了。

陳沐只能另想其他法子,用佛朗機依此試了以五十步距離爲標準直至六百步十二個發射角度,讓關匠在炮架上做了在炮尾調角度的木角器,這樣一來至少在平地上,陳沐部的炮兵對瞄準的難度能大大降低。

也只是降低,這種方法對距離的估算要求太過精準,還要求必須完全是平地上纔有效,海上要是風平浪靜還好,一旦起風船身搖晃,打準的機率微乎其微。

但並非全是讓人糟心的事,八月初的一天,陳沐接到來自北方的禮物,兵部的快馬傳送來一隻木匣,裡面裝着兩隻做工精美的望遠鏡,透明琉璃做成的鏡片他最早磨出的不知道要好多少。

來自兵部尚書譚綸的禮物,回贈他與白元潔。

時隔一年有餘,明朝工部造出比他製作好得多的望遠鏡——譚綸還沒忘記他們。

在他收到望遠鏡的第三日,肇慶府地震。

九月初,廣東急報頻傳,海賊許瑞、李茂趁守備皆在廣州的機會寇犯瓊州,廣州分兵至雷州。

十一月,曾一本兵襲潮州,爲俞大猷所阻,率船入海。

第一章 懸賞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五十六章 困擾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一百四十三章 吐蕃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十章 走廣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四十章 人禍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一百二十六章 元軍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六十八章 阮潢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三百三十二章 騰驤第四十六章 城中之城第五十七章 林炮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八十五章 無愧第二十一章 計劃第七十六章 斬棘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十三章 軍法第一百一十章 苦兀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四百四十六章 枯法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四百七十六章 鳳凰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一百章 封賞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蝟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七十六章 活該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止第一百五十一章 復國第七十九章 結餘第十二章 消息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二十二章 火藥第三十二章 督軍第六十章 數據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七十一章 截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第四十五章 調度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三百四十四章 礦產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將第二百八十五章 傻子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七十章 躍陣第十九章 道德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七章 一騎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二百五十六章 正直第七十五章 分贓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三百三十章 拜見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二百二十八章 銀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五十四章 火箭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十三章 翻倍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十六章 佳餚第一百零二章 人間第三十五章 望峽第九十章 醫服第十章 送死第二十八章 金扇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艾蘭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七十九章 霹靂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三百零三章 來襲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三十七章 嚇唬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將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硫磺味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三十四章 數目第三十二章 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