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自給

bookmark

這些年的冬一年比一年冷,北方更是如此。跟着陳沐到北疆不過一個冬天,鄧子龍面上便多了風霜,這是練兵必然付出的代價。

這段日子鄧子龍和呼良朋一樣,除了做自己的軍務,還要做陳沐的事,幫他練兵募兵。

明軍省一級正統大戰,總兵官領正兵節制轄下諸衛軍、副總兵領奇兵、遊擊將軍領遊兵、參將領援兵,稱四兵。

宣府的正兵被陳沐沙汰老弱遴選掉一批,就得招募新兵。去年和俺答從春天打到秋天,田地收成本就不好,又因戰事家破人亡,百姓的生計在冬季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募兵尤其容易。

“散落各地的騎手在年後帶回符合將軍要求的一千多新卒,先編入將軍正軍。照這樣下去,春天還沒過完,就能把兵招全。”這是鄧子龍心裡揣得最大的事了,“還有就是兵部送來的兵器、馬匹,高頭大馬陸續運來兩千多匹,春季還得接四次,合算馱馬戰馬一萬三千匹。”

說着鄧子龍招來部下主記,把單子呈給陳沐,軍馬七千八百,其中南馬北馬數額相差無幾。餘者爲用於輜重的馱馬,其中有一千二百匹馱馬是譚綸臨走前加調,專程爲其拉炮之用,選的都是力大體闊的上好遼東馱馬。

聽戲的老爺子回鄉休假還記掛着他這的事兒呢。

“嗯,募兵與接應輜重這事很重要,後面咱宣府從兵部拿東西就不好拿了,得靠自己的本事。”

陳沐沉吟着點頭,他的熟人都離開兵部了,譚綸、吳桂芳都回家了,現在接替尚書的是楊博。這位也是猛人,從世宗皇帝嘉靖八年進士開始,僅有一任知縣和兵事無關,其餘皆爲文官武職。

在二十年前就是兵部尚書,在古北口懟過蒙古首領把都兒和打來孫的十萬大軍,現在老爺子的本職是吏部尚書,兼理兵部事務,大方向上應該沒有改動,只等着譚綸回來就行。

“將軍,兵部給咱運來的兵器甲冑,還不算壞啊!”

鄧子龍叫來倆軍士,讓陳沐看他們身上嶄新的甲冑與兵器,墊皮鐵罩甲、臂鎧兜鍪都挺厚實,抽出腰刀也是雪亮做工精良。

陳沐笑道:“那能一樣麼?咱在南方是千戶副千戶,領的軍械肯定是最壞的一批,現在你是參將我是總兵官,拿的軍械肯定是最好的,這是宣府!”

“總兵官四軍要用的都是爛東西,拿什麼守邊鎮?”陳沐說着搖搖頭,道:“兵部送來的軍械也就夠營兵配上,四萬衛軍的兵器甲冑是什麼樣你又不是不知道。”

換句話說,不是兵部給的東西好了,而是衛所軍本身就是三線兵馬,即使在宣府總兵官陳沐麾下的衛軍,照樣輪不到最好的軍械。

都是逼出來的,現在即使把兵部最好的軍械給他,他也看不上了,因爲他已經有更好的選擇。

用慣了鳥銃就看不上火銃,這道理用在甲冑上也一樣。

“匠人,有匠人過來了麼?”

提到匠人,鄧子龍可不像先前說起軍械時興高采烈,偏頭望向一旁看軍陣在遼闊校場上奔走,嘆口氣道:“來了一百多個,更多人還在路上,衣衫襤褸挨餓受凍,有幾個死在路上沒挺過來。”

“死在路上?”

鄧子龍搖搖頭,似不想在這件事上多說,只是道:“卑職已派人知會宣府境內沿途驛站,讓他們爲匠人準備粥棚和炭盆,工地搭了屋舍,派去醫匠,給他們治瘡看病。”

一百來個人裡死了幾個?

陳沐的臉陰沉的可怕,對趙士楨吩咐道:“代我撰文,發沿途諸驛。讓他們對前來宣府的匠人路上好生照顧!黃河以南,施以便利;黃河以北,但凡匠人沒有棉衣、無食果腹,讓驛站都照顧好,切不可再出現匠人病死餓死之事!”

出乎意料。

這讓他驀然想起關元固帶着倆兒子在清遠找他時候的情景,揹着工匠箱,父子算收拾了家當從千戶所找到在外面驛站當值的自己,他們那也就走了幾里路。

與這不同,他此次招募匠人天南海北哪裡都有,就近的北直隸,遠的要到川蜀兩廣,他們從那邊過來,何況還要在年關趕路,路上遇到的艱險可想而知。

此次調度匠人是陳沐藉由老上司張翰,令發自南京工部,徵調天下各類匠人。論技藝,他們是精英中的精英,在這個沒人重視匠人的時代,他們在陳沐眼中都是瑰寶。

一個都不能少!

“稍晚些,我去看望那些匠人——他們來了。”

正說着,就見頂盔摜甲的隆俊雄引數騎家丁,帶車馬策入校場邊沿,陳沐對鄧子龍道:“買賣煤礦的商賈和內官來了。”

王張兩家派來的商賈姓沈,名叫沈江,年歲很長,是有名的鹽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是宣大總督王崇古的姐夫。

“聽聞將軍單騎出塞的故事,令老夫心折不已,早就想面見將軍,在宣府等候將軍很久啊,今日終於見到了!”沈江並不像陳沐印象中肥頭大耳的商賈,體態勻稱健碩,雖年歲已高卻精神煥發,對陳沐笑呵呵地抱拳道:“老夫沈江,拜見鎮朔將軍!”

在沈江後面,三個內官既有如沈江般年長者,也有如陳沐般年輕者,一一向陳沐行禮,其中年長者對陳沐道:“來的時候馮督主與咱說了,煤事主在兵事,二來是陳將軍對宮中的美意,這是件好事,不能被人壞了,凡事要聽陳將軍的。”

這三個宦官都是御馬監在職的宦官,放在別處也是八面威風的人物。

“幾位請坐,陳某不是有意折騰長者,這事爲皇帝辦差,在府中談就不合適。”雖說是校場,但也有三衛的衙門,陳沐引四人進衙門,帶着趙士楨入座,對幾人道:“陳某沒來時,幾位應當已經談過了,我聽說要將蜂窩煤買賣做到甘寧還有兩淮,怎麼談的,幾位說說吧。”

“將軍在京師給煤定了價,攤子鋪多大,老夫也不能壞了將軍的規矩。商市老夫已與旁家談妥,綢緞、銅料等事都讓與旁人,他們則在煤事上讓沈某一步,關竅就在定價。”

沈江侃侃而談,看着陳沐道:“順天、宣府,是將軍主事,將軍給順天的抽分是底價千斤一兩八,抽三成三分。那宣府也是如此,也給將軍抽三成三分,宣府順天之外,將軍抽一成,如何?”

聽沈江這意思,是要把事情全都包攬下來,不過這分成其實比陳沐想象中差不多,畢竟他就賣個鏟子。

陳沐問道:“這些抽分,順天陳某算過,一年抽分應在萬三千兩上下,宣府的怎麼算、北直隸山西怎麼算、它們之外又怎麼算?”

“宣府一年七千兩,山西一年、北直隸一年七萬五千兩,之外一年應在二十五萬兩上下,合一年三十二萬五千兩,這是最少。”

陳沐緩緩頷首,扣除給皇帝的一部分,宣府軍費能自給自足。

“既然如此,先墊付一半、剩下一半年中給陳某,今後每年二月、八月交付三十二萬五千兩,如何?”

早上好!

第八十五章 畫圖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三十七章 嚇唬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六十章 數據第六十八章 過分第八十六章 鯤鵬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四十三章 襲港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四百六十七章 忠誠之士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九十四章 衙門第七十六章 急行第一百零四章 邊疆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一百二十一章 劃地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一百零三章 廷杖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七章 千均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四十六章 方陣第八十四章 看船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一百二十七章 腦補第一百一十八章 交涉第十章 不吝第九十二章 馳援第七十二章 開源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七十九章 鐵鎖第一百零九章 衰弱第三百五十四章 吐蕊第三百三十八章 詐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比賽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四十六章 城中之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議會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二百一十四章 占卜第三百一十二章 麻煩第五章 朝議第五十六章 烽火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八十四章 軍匠第七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七章 譚帥第三章 行刑第五十六章 管轄第五十章 屏障第四百二十四章 沙門釋子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第九十三章 多得第一百四十章 國界第一百九十章 團結第二十五章 如願第七十章 躍陣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三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十九章 圖紙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二十章 軍堡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三百八十三章 沙盤第一百七十九章 米飯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二章 佳音第四章 褻瀆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五十四章 快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國寶第八十九章 將門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峙第九十七章 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