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播州

bookmark

楊應龍的車駕有十七輛,十三輛放的都是李旦的東西。

長短鳥銃,李旦一行總共七人卻帶了七長七短三備共十七杆;手雷十七顆、南洋新造總旗箭六筒,這還是他們在路上遭山匪時用了一些的結果。

因爲李旦等人並無官身,只能攜挎腰刀,所以火器全裝在楊應龍的馬車裡。

除了火器與一架馬車裡連土帶紅薯苗的大盆栽,剩下的都是李旦本人、以及林阿鳳託付他給陳沐獻上的東西二洋珍寶奇物。

這些東西纔是楊應龍帶這麼多車駕,以及車駕旁有那麼多苗人武士護送的原因。

他們在路上都是分開幾隊走的,就連楊應龍這天不怕地不怕的,都怕樹大招風惹麻煩。

陳沐讓鄧子龍提溜着偷窺家兵操練的楊應龍,吩咐隆俊雄帶苗兵與水手下去休息,帶幾人進鎮朔將軍府。

楊應龍直至快入府了還轉頭挑着眉眼往校場看呢,陳沐以前就不知道自己的兵怎麼對楊應龍能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剛落座便對他奇道:“以前也沒見你這麼喜歡兵事啊,不喝茶了,要不我派人去給你取山泉水去?”

“不用麻煩將軍,家父有令,京師不比南方,不能有那架勢。”

這一年,人們都有了變化,李旦是更剽悍了,楊應龍這次到宣府來也讓陳沐覺得他懂事許多。顯然,楊應龍自己也很聰明,知道在京師不能張揚,因爲這的人看到的不是他的張揚,而是播州楊氏的跋扈。

說着楊應龍嘿嘿一笑,對陳沐拱手道:“將軍位列九邊,楊氏也深感榮光,若非播州現在打仗,家裡還有大禮給將軍送去呢!”

“播州,在打仗?”

陳沐同鄧子龍對視一眼,他們可沒聽說這事啊。

“將軍沒聽說麼,也是,邊夷之地、夷族互攻,又如何會讓朝廷在意。是貴州水西的安氏,本來就是同宗互相攻訐的小事,當地撫臣有意偏袒,就做成了安國亨叛亂,派兵去打了幾次,難道朝廷大軍來伐,還不準人還手嗎?”

提起安國亨,楊應龍語氣不善,但也心有慼慼,道:“家父與安國亨叔祖安萬銓相攻十餘年,甚至其安氏之心僅盯水西一片地,安國亨更是隻想做個宣慰使再無他念,就算是我楊氏,都不願藉此時機攻打安氏。”

陳沐點頭,明朝在注意力一直在北部邊境,對四川貴州一帶幾乎放任自流,但地方大吏對土司、土民多行壓榨,稍有不妥便大興殺戮,以至矛盾激烈。

故而單是楊應龍這麼一說,陳沐便信了八分,問道:“那楊氏現在?”

“放兵圍着唄,安國亨本來就不想叛,他想打的是他叔叔,可不是我們更非朝廷天軍。”楊應龍說着一攤手,帶着幾分無賴笑道:“反正家父已經卸任、我奉詔入國子監,沒人管播州的事,沒人怪得到我們。”

“自由自在的日子,過去咯!”

楊應龍帶着幾分自嘲,帶幾分豔意道:“真羨慕將軍啊,南平倭寇北御韃靼,在哪都有建立功業的才能,小弟就只能圈在播州,跟田氏聯姻,跟安氏宋氏鬥到底!”

小夥子敵對目標很明確啊!

陳沐莞爾笑笑,道:“也沒那麼悲哀,四大土司合縱連橫,楊氏七百年富貴,難道還覺得有什麼不好?”

“鐵定是好啊,就是川貴一帶的撫臣,看着就煩得很。”楊應龍年紀不大,肅容眉宇間厲色卻分毫不少,緩緩搖頭道:“四川兵馬疲弱、官吏貪瀆,兵事農事都要依靠我們宣慰司,年年要糧支應、但凡平叛便要調我們的人去捉刀送死。”

“即便如此,言語禮儀卻還要高人一等,好似我們是他們的奴婢一般,在國子監讀書,恐怕是小弟這輩子最暢快的時候啦!”

陳沐默然不語,這種三歲看到老的感覺很難在別人身上體現,但在楊應龍身上出現,並不意外。誠如他所說,如果一切正常發展,等他從國子監學習再回到播州,其一生本應像他那些無絲毫波瀾壯闊的先祖一樣,享一世富貴待年邁卸任,由子嗣接任。

一輩子都不會再離開播州。

陳沐還沒想好如何寬慰規勸,楊應龍突然笑出聲來,擺手道:“不,開將軍的船出海纔是最暢快的時候!”

說着楊應龍抱拳道:“還請將軍不要怪罪旁人,船造好後,正逢倭寇襲擊雷州,調用了將軍的大船,小弟也隨軍去了雷州,大獲全勝。”

“戰船生來就是要打仗的,調用不足爲奇,說來陳某還沒見過,我的船什麼樣,威風嗎?”

陳沐說着,就已經轉頭望向李旦了,海戰的事,楊應龍至多算個票友,他能知道什麼,還是問義子靠譜。

李旦非常慎重地抱拳頷首,對陳沐道:“回義父,孩兒在呂宋番夷那都未見那麼大的船,極威!”

“大沒有用!”陳沐聽見說船多大就不太樂意,問道:“幾層、載員多少、多少炮位?”

李旦連忙挑陳沐想聽的說,道:“船長十五丈七尺,算艏艉四層,兩層甲板,左右各設炮位。下層十八門十斤炮、上層十四門五斤炮,船首船尾,令各陳一門二十斤、兩門十斤炮,另備佛朗機二十四門,於艏樓艉樓上下。”

“載兵三百,若另備糧船可載七百。船仍是鯊船形制,今南洋衛鯊船分二百七十料單桅快船、五百八十料雙桅戰船,還有義父的一千八百料三桅將船。”李旦說着笑了,道:“不過大將船隻此一艘,陳將軍造不起、白將軍不想造。”

這船聽起來很威風,打起來也很厲害,就是性價比不高,因爲現在整個南洋沒有能與之匹敵的對手。

“這艘船今後如果打仗,不能單獨出去,至少四艘五百料戰船、十二艘二百料快船同行,這樣就需要六艘大福船做糧船馬船。”

李旦拳掌相擊,道:“義父,聽白指揮使說,陳將軍也是這麼說的!”

這個陳將軍說的可不是陳沐,是陳璘。

“這是自然,我那義兄是海戰的行家。”

陳沐雖然在誇讚陳璘,但他臉上頗有並列其間的自得之色,拍拍手笑道:“來吧,給陳某講講,你在呂宋的見聞,還有你剛纔說的二十斤炮是怎麼回事……”

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二百三十六章 傳染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二百五十四章 榮辱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二百五十八章 難上加難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一百三十四章 消息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三百一十九章 啓發第十章 走廣第三十七章 嚇唬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一百六十五章 白虎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七十一章 伏擊第六章 酒館第十三章 廣城第一章 三司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四百二十章 小道第九十五章 船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驅使第三章 應龍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九十四章 賭博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隊第九十章 商量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六十八章 阮潢第十六章 欽天第三百七十八章 送牛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七十章 混亂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二十九章 餓死第一百零六章 星辰第十六章 雙倍第十五章 愚蠢第三十三章 火力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負第四十四章 登陸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四章 速報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九章 潮水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八十九章 將門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三十四章 大風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放第八章 山吹第八章 橋第四章 褻瀆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一百七十三章 飛魚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九十二章 高樓第九十九章 交椅第十三章 軍器第八十章 剿匪第十一章 書信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二十三章 順天第十五章 毒物第六十八章搶掠第三百零九章 奉天第九章 控制第十章 遇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開阜第一百章 樣炮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一百零五章 逐北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十二章 蒸汽第四百一十九章 刁民第六十八章搶掠第九十章 醫服第十七章 瞭船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一百零四章 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