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狹路

bookmark

明軍的到來比林曉想象中還要快,就在他設船艙看管一心復仇的林滿爵時,南洋水師先鋒大將鄧子龍標誌性的鐵甲艦所率三支船隊已帶林立旌旗航行至關島西部海域。

緊隨其後間隔千里,是陳璘擁有雄厚兵力的龐大船隊。

林滿爵間隔五千裡成功登陸關島,這極大鼓舞了陳沐對遠征的信心,儘管輜重運輸依然存在問題,但這個問題在關島一定程度是能夠避免的。

只要進攻摧枯拉朽,西班牙人準備的大量糧草都是他們的。

海戰與陸戰形勢不同,並不存在老祖宗所云食敵一鍾,勝吾二十鍾,至多能勝五鍾。

但這並不重要,吃敵人家的食物,與吃自己家的食物相比,所獲快樂可勝己二十倍。

邵廷達呂宋中衛、付元呂宋南衛,各抽調旗軍千人,以陳璘本部兩千營兵、鄧子龍本部一千旗軍,合三千列裝南洋燧發銃,攜帶地雷、手雷、火藥捆炸彈、小旗總旗箭等火器齊備的嫡系部隊,共五千軍兵乘船赴關島遠征。

在他們之後,呂宋東一千至一千五百里、關島西三千五百至四千裡海域,還有陳沐召集百艘大福、二百艘烏艚白艚小船組成的海上輜重船隊。

依靠巨大人力物力,冒糧船受風浪所毀的風險,以人力將輜重距離減少兩成。

能吃敵軍糧食最好,如果嘴慢吃不到,至少後面自己也有源源不斷的糧草輸送。

於陳沐心中,這場明西戰爭第一階段結束於去年菲律賓總督逃離領地,第二場戰事開始於他在陳來島目送陳璘揮師東進。

但對西班牙人來說並非如此,林滿爵四百四十人起到的作用遠比他想象中大。

他神出鬼沒的襲擾讓西班牙人即使在他乘船遠離海島,依然不敢向西發出先遣艦隊,那是一顆懸於腹背的長釘,使人畏首畏尾,不拔除則不敢左顧右盼。

關島上沒有任何一個西班牙人相信來自大明的敵人只有四百,甚至在被他們進攻之後發起內訌僅僅剩下不足百人。

在蘇尼加連隊與林滿爵作戰之後,他們更加堅信島上還有數個像林滿爵一樣的明軍連隊,他們依然處於危險之中。

他們腦海中的大明一直都是他們想象中的大明,直至與林滿爵交手,這種想象才趨於具現,當隨菲律賓失陷的消息傳達到新西班牙,來自大明的恐懼令人不能呼吸,這支英勇善戰的明軍連隊無疑加深了人們這種印象。

天色正暗,曾習舜從前船放下的小艇攀爬纜繩登上鐵甲艦,對鄧子龍遠遠指着東面海霧繚繞的陰影說:“將軍,那便是關島。”

鄧子龍正一遍遍磨礪着他的八尺眉尖刀,他正考慮要不要換個金瓜來使。

他們的船隊航行中正遇到拋棄林滿爵的一船逃兵,對他們鄧子龍並未刻意苛責,給了水糧問明情況,讓他們跟着曾習舜在前引路,再赴關島。

放他們回去是不可能的,這一路不論中軍陳璘、呂宋陳沐、廣東白元潔,各個都是嚴行軍法的主,他們這一船人哪句話說錯了都得交出自己首級,倒不如補足輜重吃飽喝足再上關島,跟着打上幾仗,到時候多半就能把事情揭過。

只要贏了,沒人在意他們在中間做了什麼事。

以勇猛稱名的宿將起身,眉尖刀自有家丁持着侍立身後,鄧子龍扶着船欄回首環顧並駕齊驅的艦隊,擡手張指:“擊鼓。”

咚!

一通重鼓,像敲擊在軍兵心頭,令人打起精神緊攥兵刃,鐵甲艦旌旗如林,隨後鼓聲不絕,各船艦長環顧海上卻並未發現敵情,紛紛持望遠鏡向遠方尋覓,終於找到陰影中漸漸顯出的島嶼輪廓。

他們此行目的所在,關島。

三艘千料六甲艦,五艘五百料鯊船將鐵甲艦夾在中間以線陣乘風破浪,左右數艘小鯊船往來馳走,自戰鼓響起,陣後兩艘糧福船就地落帆不再前進。

隨鐵甲艦上傳出幾聲號角,船板還掛着泥土、灌木的小鯊船脫離船隊,曾習舜率從關島離開的逃卒與本部七十餘人擁擠地乘小鯊船向關島南部航去,他們要繞島搜尋林滿爵的蹤跡。

龐大艦隊行至關島西面港口二十里,即被港口西班牙駐軍發現,不過航行數裡的時間,港口集結十餘艘大船、武裝商船,直迎明軍先鋒官鄧子龍駛來。

“撞船居前!”

鄧子龍下令,鐵甲艦尾端鼓樓重擊三聲,提醒麾下船艦觀旗,接着大旗招展,兩艘帶爆炸撞角的百料小鯊船速航至隊前,船上不着甲衣的水手們向天跪拜,隨後各執短兵,操櫓待陣。

其後艦隊偏航,九艘大艦以左舷面朝敵船,擺出陣仗。

西班牙十幾艘船隊向鄧子龍展開隊形,大明南洋遠征先鋒將端着望遠鏡勾起嘴角。

三艘不亞赤海的大帆船居前,船上水兵人影綽綽,帆繩甲板密密麻麻;其後六艘武裝商船簇擁着一艘大艦,最後一列則同樣是三艘大小不一的船艦。

十二艘大戰船,在兩倍小船小艇簇擁下以無畏無懼的姿態向他們衝來,巨大的帆形兜滿風被吹得鼓脹,高大桅杆與船型看起來就像一座座海上城堡向他們逼近,懾人心魄。

這很可能是鄧子龍有生以來面臨最危險的戰鬥,不論船艦數量、大小,他都不能佔據絲毫優勢。

兩軍相距十餘里,隨軍出戰的遠征小總兵石岐攀上鐵甲艦,擡起望遠鏡向東望去,對鄧子龍道:“將軍,敵軍勢大,我等宜暫避鋒芒,與中軍聯合,一舉擊潰敵軍主力。”

鄧子龍微張着嘴,兩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遠來敵船,忽而眨眨眼,擡手對石岐問道:“是宜暫避鋒芒,那石總兵知道應當如何擊敗他們麼?”

聽見這句,石岐知道自己算白說話了,拱拱手道:“將士用命,不求近擊僅以遠戰,先破其三艘大艦,分船隊爲二,合擊一船,則敵軍可敗。”

其實還是以衆擊寡的策略,無非是全局兵弱而局部兵多,集火一一擊沉敵船。

“說的正是如此,將士建功立業在今朝,宜以大勝壯我軍威,何來見宵小跳梁退避之理。”

鄧子龍別過頭來,“送他們回家!”

第三百一十五章 探險家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二十章 無恥第八十四章 暑疫第九章 潮水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十八章 由我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二章 山河第五十二章 南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暴躁易怒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三百零二章 劇本第二百二十二章 獻計第六十四章 不忘第二章 蠢賊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一百三十八章 艾蘭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十章 得罪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五章 黃犬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五十一章 飛魚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七十八章 利馬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四百八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五十一章 判斷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五章 生長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隊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軍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備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十七章 局面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十九章 志向第十二章 臨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獻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造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六章 試射第八十五章 龜島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六十章 法理第二百零三章 今夜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十一章 岱善第一百五十九章 光頭第十八章 告狀第三十一章 血統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八十五章 龜島第十七章 乘涼第一百零五章 箭車第九十六章 三眼第七十二章 奪地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二十三章 獨大第四百九十五章 截擊第六十九章 破銃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九章 餘光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六十七章 包圍第九十九章 交椅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二百六十六章 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