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騎

bookmark

山吹城遇敵,不論對陳八智還是毛利氏而言都在意料之外。

陳八智是沒有想到毛利氏的援軍來得這麼快,毛利氏則沒想到明軍的攻勢來的這麼快。

“胡賊有備而來,本家極力徵兵才趕在山吹城陷落之前馳援,此戰務必取勝。”

山吹城西南,漫山遍野的足輕陣中,從安藝國匆匆率軍趕來馳援的是毛利元就三男,同時也是西國久負盛名的智將小早川隆景,作爲‘毛利兩川’分權之一,他所掌管的一直是毛利氏的外交與政務,只是此時明軍來犯令他不得不帶兵出征。

“我等優勢在此時已顯露無疑,胡賊難料我軍動員神速,紙殼倉促應戰。”小早川隆景坐在腰掛上,對隨軍出征的安藝國人衆天野、肉戶氏武將道:“毛利氏武運長存!”

所謂‘胡賊’,是因明人有蓄鬚習慣,跟這個詞相對的是‘禿賊’,則是因日人有禿頭習慣。

這種事,友好時候我叫你日出之國天子,你稱我日落之地天子,忽然有天亮明刀槍要開片,那你是禿賊我是胡賊,都不過是言語上的互相詆譭。

在日本這片土地上,除了織田信長誰都拿不出一支能保證全年征戰的軍隊,尤其在於陳八智選擇戰爭的時間,正是春耕之時,此時整個日本所有大名都不會開戰,偏偏陳八智帶着尼子家懟進山陰。

就因爲這個開戰時間,毛利氏內部已經把尼子勝久罵得狗血淋頭了。

更別說沒有兵農分離,通常隔壁大名開始集結兵力,消息都傳回來,兵馬還沒集結好,這邊也開始集結兵力,兩方人馬等十天半個月,合兵一處纔開打。

哪兒像陳八智的部下,全是海船管飯的職業武士,召之即來來了就戰,這在三島上不論對誰都有莫大優勢,這也是陳八智橫行無忌的原因。

只不過這次小早川景隆帶兵出現在山吹城,讓他頗感意外。

景隆自稱‘徵兵神速’也不算自誇,明軍纔剛進入石見地方就能把安藝國兵力投送到這,在這一點上足可稱之爲神速,不過這與徵兵關係不大。

他從一月前就開始在安藝國動員兵力了,他也並未料到明軍會出現在石見,實際上幾乎與明軍發現他的同時他看見明軍,纔有意識地猜想明軍目的所在是爲尼子家奪回石見銀山。

景隆徵兵的原始目的,是要幫在東邊作戰的吉川元春準備兵力,以備夏季作戰構築起第二道防線,後來發兵則是爲援助出雲國的富田月山城。

此時此刻,在石見國與明軍狹路相逢,意味着富田月山城早已陷落,但到底還是趕上了明軍主力。

斥候警報,誰都不敢輕鬆,兩個千戶部由王如龍率領互爲犄角在無險可依的原野中結陣,炮隊及千戶部兵力在陳八智率領下押後,城也不攻了,互相虎視眈眈地僵持着。

“城裡有多少兵馬不知道,城東北有兩三千步騎佈陣,西南山野亦有三千之上的敵軍,不能速勝就是苦戰。”

李如柏讓倭寇帶來的木柵派上用場,很快野地平原上立起兩座高高的小望樓,高地被敵軍兩處掌握,他在平原相對低地,與敵軍中間還隔着兩處小水窪與荒蕪的田地,遠處茂密的樹木與遍地苔蘚讓人入眼一片綠色,除了田野哪裡都不適合用兵。

“灑斥候向後十里,炮隊後撤。”

陳八智自瞭望臺上下來,對傳令兵道:“讓王將軍率軍後撤至此地,旗軍挖掘工事修造木柵,敵軍人多勢衆,這場仗我們守。”

興致勃勃的李如柏也被召還,還沒到他的騎兵部大顯威風的時候,極短的時間裡,陳八智做好守備的打算,對李如鬆問道:“你的騎兵最遠能奔襲多遠?”

陳氏旗軍能應對任何情況,但唯一的短板就是從頭到尾由上至下,對騎兵全無瞭解。

他們沒有騎兵,也沒用騎兵打過仗,就連會騎馬的都沒多少,陳八智根本沒有了解騎兵的渠道。

“若在遼地,一日奔襲八十里不算什麼,但在這。”李如柏不知陳八智想做什麼,斟酌地道:“四百騎一日四十里吧,不用倭寇,再帶四百步兵行軍三十里還能打。”

山地難行官道又窄,李如柏不敢胯下海口,就見陳八智蹲在鋪開揹包地圖,點頭道:“三十里足夠了,在日本集結六七千兵馬可不容易,毛利有許多年沒打過大仗,這次應該有糧道。”

陳八智提起糧道,李如柏就明白了。

斷人糧道,是中原作戰的慣用伎倆,李如柏點頭道:“斷糧道交給在下,不過敵軍守着山吹城,是否有糧道還要兩說。”

“山吹至多千百兵力,他們全鑽進城裡最好,這座城養不活那麼多人,幾日就能把城吃空。”陳八智在地圖上畫了個圈,笑道:“要是沒糧道更好,李兄只要守住我們的糧道就夠了,餓他們幾天就斷糧。”

“不過我估計有糧道,石見國招不到這麼多兵,這些人遠到,可能是想去出雲打尼子,正好被我等截住,出雲對他們來說可是遠征,沒糧道都得餓死。”

陳八智正盤算着,可能是兵馬後撤被山上的敵人看見,便有斥候來報說有敵軍向這邊攻來,他爬上望樓不禁笑出聲來,對望樓下李如柏笑道:“敵軍好像只派出個千人隊,或許更少,旗子太多數不好估摸。”

其實毛利氏派出先作大將隊的旗幟並不算多,也不是人人插旗,各隊武士身後插旗,足輕乾脆在腹當上用漆刷個黃道下邊點仨點就算完事,只不過武士揹負的靠旗大,看起來旗多。

其實真要數,和陳八智麾下小旗的數量差不多。

望遠鏡裡,毛利氏數百軍陣停在三裡開外,一黃甲武士單騎出陣,挺穗槍在原野中策行幾圈,最後持槍向陳八智所在望樓指來,身後足輕兵陣頓矛高呼,耀武揚威。

齊行長對陳八智小聲道:“這是一騎討,他想與將軍決一勝負。”

“話本看得心竅堵了吧?”

陳八智像關愛智障般啞然失笑,心想鄧子龍要在日本見到這情景能高興地蹦三尺,操起眉尖長刀就上了。

不過小陳將軍秉承着養父優良家風,張開手臂指着遠方對望樓下等待的傳令喝道:“告王將軍,六個百戶鴛鴦陣壓上,就那七八百人一個不留全部打死!”

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二百一十四章 借道第二百四十一章 開阜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一百一十一章 硫磺味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地主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援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五十七章 復仇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零五章 與世長存第二百四十八章 推理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五章 屯田第五十五章 虎蹲第三十六章 朝貢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頭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四百四十二章 保護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二十三章 倒戈第四十八章 嚇唬第一百三十八章 艾蘭第七十四章 膽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憨愚第六十一章 海盜第一百四十九章 烏斯藏第二百八十五章 傻子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四十四章 挺美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四十章 對峙第七章 盟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文武第七十四章 聚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二百四十八章 聯合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二十六章 傳警第六十七章 教授第一百五十七章 信任第十八章 回還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五十八章 勳章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五十九章 科舉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歸心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六十八章 過分第九章 江海第四十章 對峙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七十章 寒毛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六十三章 四王第十章 遇戰第九十章 雞肉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一百零九章 鐵律第一百章 黑娃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三百零九章 奉天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六十章 法理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四章 鳥銃第三百三十二章 買賣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一百零二章 重創第十三章 乾親第九章 捕魚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