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神速

bookmark

楊家人做買賣老傳統,半賣半送。

這次例外,千口香山刀、千副鎖環甲,楊應龍全送與孟養土司思古。

因爲孟養是與緬甸作戰的前沿陣地,這的戰爭會持續很久,楊應龍不愁沒兵甲生意做,總跟陳沐寫信,姐夫用的都是言簡意賅直白易懂的詞,久而久之楊應龍也懂了市場的意思。

思古有一萬四千名戰士,他的兵甲又很破舊,這是多大的市場?

孟養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楊應龍已經替姐夫打聽清楚——良材美木、金銀玉石、滇馬大象。

划得來。

羅汝芳出舊神護關,向西顛了三十里,看着已經修好的城關與正在修築的房屋廬舍,心中頗有感慨:播州宣慰使楊應龍,這算擴土開疆了?

“楊宣慰使有所不知,從前神護關駐軍向西,最遠的哨所就在這個位置,扼守山道以備三宣六慰事變,現在關口被你挪到這裡,哨所又要放到哪裡呢?”

羅汝芳來時,楊應龍正抽檢着麾下石匠打碎的碎石,聽到羅汝芳這麼問,小土司擡手向西指去,道:“那邊四個山頭,二十三四里吧,設了烽火臺,這個地不錯,就一里多平直山道,往後都是下坡。”

“那有兩處箭樓,弓弩手扼住向下拋射,最遠能射將近二里地,這邊是炮樓,眼下沒好炮,舊神護關的將軍炮也能使,剛好能打到箭樓。”

楊應龍說起自己的建築心得,滿臉都是得意,道:“關牆三百七十步,七十步平,左右各一百五十步依山斜建,左牆將軍炮可轟右箭樓;右牆將軍炮可轟左箭樓,三面牆打山道一打一個準。”

神護關?

羅汝芳對楊應龍的軍事建築哲學並不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這座名爲神護關,實則神速關的城關,問道:“老夫看這城關皆爲堅石所制,不見山下運石,楊將軍爲何修這麼快?”

修築城關歷來都是勞民傷財的事,過去的神護關一直想修,但苦於資財不足,舊神護關在楊應龍過來之前還只是區區壁壘,根本稱不上城關。

楊應龍移防神護關半月,把關牆修了出來,又向西再移防三十里,從無到有修出一座新的神護關,而且關牆比東邊寬出二百步有餘。

就算四川播州匠人善築城的名聲在外,也不至於巧奪天工。

羅汝芳很清楚,這裡面有關竅,關竅興許就在南洋軍府從廣東一桶桶輸送來的灰土上。

上次他到神護關,關牆還沒幹,擡手一按能在城上按出印子,這次再去就已經幹了,結實得很,除了上面有些坑坑窪窪的碎石料不太好看外,幾乎沒有任何缺點。

“這可不是石頭的,好叫大人知道,土灰是廣州水泥廠用呂宋火山灰造的,混以鋼筋鐵網最爲堅固,不過向這邊輸送太難,我捨不得依陳都督所言那般造關,也是碎石沙土合木柱。”

“廣東那邊的人說這樣幾年就壞了,不過等平定緬甸,還需要這關,再修也無妨。”

楊應龍的城關比起南洋炮廟是絕對的偷工減料之作,城關主體依然是圓木柵,所以造得快,實以水泥也只是稍加堅固,遠不如南洋炮廟。

“陳都督在南洋造的工事就算重炮也轟不破,神護關差得多,但在這夠用了。”

南洋軍府。

羅汝芳記下了,他心道:這年月只要瞧見什麼好東西,往南洋軍府身上想是準沒錯,怪不得張居正那死心眼也待見陳沐呢。

“等戰事結束,雲南正是大興水利的時候,到時問問陳帥能不能購置一些。”

羅汝芳嘴上說着,不過其實心裡也沒當回事,他從隨同吏員身上拿出書信遞給楊應龍道:“隴川兵也動了,莽應龍的先頭軍隊應當已近孟養。”

“要開戰了。”

楊應龍抓着一把碎石的手一頓,石頭灑在地上,接着緊攥成拳,咬牙道:“能幫思古的,我都幫了,這場仗他只能自己打,生死有命。”

“還望副使告知,隴川動兵幾何,我能傳信向思古示警。”

神護關在孟養東、騰衝衛北,騰衝衛西面則是隴川,他們所處的地方是真正的西南邊陲,實際上楊應龍已經出境了,只不過他的兵站在哪,國境就在哪。

這種時候,孟養根本不會在乎有幾十裡山道被楊應龍佔據。

“隴川百姓大多不願隨嶽鳳出戰,僅募到兩千兵力,還停在隴川。”羅汝芳吩咐吏員將間諜傳信交給楊應龍,這才帶着小土司走到一邊,問道:“我聽說,你私下裡給思古送了千副戰甲、千柄戰刀?”

僕人端來銀盆,楊應龍洗淨了手,以絹布擦拭着點頭應道:“是,還想給他鳥銃來着,不過他的人不會用,現在練也來不及。”

別說思古的人不會用,就是楊應龍,先前看見鳥銃也發愁,這東西是好用,但他的苗人武士更喜毒弩長標,也就臨着備戰,練了一支百人銃隊。

現階段發展完備的火繩鳥銃,威力上只比苗人雙人操持的大毒弩稍弱,但更快也更好訓練,毫無疑問那是最好的兵器。

但楊應龍一時半會也不願意讓部下用,因爲一千個剛熟悉鳥銃仨月的苗人武士,在戰鬥中使用鳥銃的表現肯定不如操持一輩子的大弩長標熟練。

楊應龍說着一愣,突然反應過來對羅汝芳問道:“大人,在下這是……違律了?”

“不違律,朝廷約束三宣六慰的律法本就不多,雖止官軍私販軍械,但楊將軍這不算私販。”

羅汝芳攏着鬍鬚輕笑,說實話他也不知道這到底違不違律,楊應龍幹這事本就是模棱兩可之間,反正也沒人想追究他,他說道:“是金騰地方兵備副使與雲南都司指揮僉事,你供給軍械的事由衛軍報到都司,他們找上老夫。”

“楊將軍若有多餘兵甲,可否供雲南軍兵使用?”羅汝芳搖搖頭道:“雲南地方軍兵甲械不齊久已,一衛能有千戶被甲已屬難得啊。”

要不隨便平個亂都得動兵四五萬甚至十萬,廣東以前平亂,別管海賊山賊,一下大警就落到要集結全省兵力的田地,還不是因爲兵不中用。

一衛滿旗軍拉出去,五千軍兵乾的實際是民夫的活兒,就那五百個正規軍勉強能上陣,戰力還低得令人髮指。

整體風氣是那樣,就算有五百個精兵,又能精銳到什麼地步?

衛軍革弊後,現在廣東依然是不是鬧匪亂,臨近衛所隨便派個千戶出去,旗軍衣甲明亮扛鳥銃拉着火炮就去了,什麼山寨打不破?

“雲南都司,老大人您讓他們找南洋軍府吧,那什麼都能換軍械,金銀銅鐵、大衫老鬆,對了,您稍等。”

楊應龍話說一半,開口派僕人跑到遠處新搭的別院取來一冊薄本奉上,道:“這裡有南洋軍器局出產各式軍械介紹,姐夫叫參數。”

“雲南都司想要什麼、自己有什麼,列個單子,派人去廣州府問價,這些事我說了也不算。”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日第二十六章 節制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一百七十五章 結義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驅使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三百六十五章 鐵馬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二十四章 熱土第三十八章 道遠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五章 番夷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十二章 挖坑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十一章 漕運第五十六章 困擾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給第五十九章 科舉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二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竅第五章 生長第一百五十五章 歸心第三十一章 血統第七章 千均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三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七十三章 惶恐第一百三十八章 艾蘭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一百七十八章 誑人第五章 競賽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二十三章 獨大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六章 工期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七十七章 裡甲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蝟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三百三十一章 報酬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十九章 志向第三十一章 仇恨第二十三章 六年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九章 潮水第九十章 醫服第九十七章 坍塌第一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二十章 驛站第一百二十六章 扣盆第四百五十七章 寶藏第五十章 海難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十三章 軍法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二百八十八章 倒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三百二十三章 祥瑞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五十四章 火箭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八十一章 抗命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十八章 界碑第七十七章 改良第三百六十七章 犬馬第四十章 落空第一百六十二章 捲土第三百九十七章 評估第四章 商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十八章 由我第八十章 夜襲第七十四章 奪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揭竿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五十四章 快來第六十四章 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