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祭天

bookmark

劉顯自升龍城一封調令,給予楊應龍出境支援孟養之大權。

神護關中搭起將壇,巡撫王凝、副使羅汝芳等隨同祭天。

楊應龍終於如願以償着其戰甲登壇,自巡撫王凝手中接過酒碗,一灑向天、再傾倒地。

一衆雲南赤膊力士懷抱酒罈自壇下軍陣穿隊而過,苗人武士捧酒碗一一倒滿,與壇上諸將對飲而下,一杆杆長矛長鏢自陣中立起,陣勢左右高懸播州大旗與楊氏大纛。

時至此刻,王凝已不能再阻攔出兵,但他仍舊慎重囑咐道:“莽應龍勢大,出戰勿要貪功,遇不敵就撤回神護關,羅副使會接應你。”

楊應龍一碗酒飲盡,正待將陶碗砸下,卻因王凝此言頓住,面上一時情緒難明,最後竟有些溫柔地將陶碗又遞迴親隨手中。

“老大人放心,我楊氏列祖列宗在九霄之上看着不肖後輩,此戰必勝。”

說着,楊應龍轉身面向壇下三千播州勇士,大聲宣道:“唐乾符年間,朝廷下令天下豪傑收服播州者,永鎮斯土。我楊氏五世祖先戰死沙場,破南詔、渡唐亂、易漢俗與夷合,方定播州基業。”

“列陣諸君先祖,自那時起就與楊氏先祖同生死、共患難。”

“宋元鼎革之際,蒙古騎兵南下,皇子闊端圍宋軍於四川,我楊氏十四世先祖率五千播州軍迎風而上,鎮守平陽關,馳援青野原,大破其兵,解宋軍之圍。”

“播州軍得授御前雄威軍之號。”

“後樊城破、襄陽破,蒙古皇帝入主中原,於京師稱帝六年,元軍屢攻播州,可海龍屯還在那,直至無力迴天。”

“有明以來,太祖皇帝未徵四川,我播州先納圖於宗廟,始得祖宗親待,因此稅額不足水西十之一二,得以富貴。”

“今日是時候爲朝廷效忠了,你等需如先祖一般,隨我身赴險境同生共死,後事家書無一遺漏皆已寄回播州,播州軍法也不必再言,此戰需勝,需救孟養之難。”

“叫三宣六慰知道,播州健兒勇冠天下!”

長矛方盾轟然頓地,披掛鎖環甲頭戴鐵兜鍪的苗人武士呼嘯如山,用依然傳承祖先習慣虎口刺青忠勇二字的右手高高舉起毒弩環刀。

各隊首領體態精悍衣甲更堅的苗中老虎漢更是摘下鐵兜鍪高呼着拍擊半人高的方盾,人人雀躍,奮勇待戰。

軍心振奮,楊應龍旋即拜天跪地,焚香立誓,道:“謹以赤誠告山川天地、列祖列宗,播州軍三千干戈入秋出關,以待大戰合乎天時,入化外不毛之地,攻緬甸不臣之人,上應天子之命、下解百姓之難。”

“故。”原因向老天爺講清,小土司的總結也簡單粗暴:“此戰必勝。”

“待得勝還播州,不肖子孫當焚香沐浴,殺白馬三牲以謝祖宗相佑;如不可勝,我等以身殉之。”

王凝與羅汝芳對視一眼,他倆實在不明白這種戰前祭天,憑什麼能讓壇下幾千播州軍興奮地無畏無懼,像被施了法術一般,哪兒就激動人心了?

家族史鼓舞士氣勉強夠用,可那祭告天地祖宗說的是什麼玩意兒啊?

就因爲秋天打仗,就此戰必勝,人莽應龍也是秋天打仗。

最過分的,打贏回家,請老天爺跟祖宗搓一頓;戰敗一去不回,就帶着兄弟上去找老天爺蹭一頓。

“此戰許進不許退,可戰死無戰敗!”

說罷,楊應龍高舉兩手拍拍,遠處出關官道兩側,那些由孟養撤入明境的女子家眷夾道相送,載歌載舞間水牛角嗚嗚大作,明人把她們稱作蠻姑,但她們有自己感激援軍的方式。

楊應龍不再多言,扣好明軍指揮使盔槍孔雀翎八瓣笠盔,再向王凝等人拱手行禮,走下帥壇翻身上馬,對左右輕笑一聲道:“姑娘們都指望着你們,跟我去把殺進她們家鄉的蠢賊除盡,父兄丈夫救回來!”

一聲鑼鼓響,大纛朝前開道,三千播州軍浩浩蕩蕩行出神護關,分兵三道,向孟養地方蜿蜒共進。

“一支強軍啊!”

王凝目送兵馬出關,心中滋味難言,眉眼看鼻尖,小聲問道:“惟德啊,要連這樣的強軍都敗了,我雲南該如何是好?”

“撫臺您就放下十個百個心吧,這楊將軍領受將領,不過是助孟養據守,他單單三千人,又怎麼會與莽賊大戰。”

羅汝芳搖頭頓首,攤上怕事的主官,處處掣肘不說,時不時說些個喪氣話令人厭煩得很,偏偏還不能不搭理他,道:“即使真敗,我雲南也有旗軍營兵,再不濟,姚安知府不也編練地方軍兵,枕戈待旦麼。”

“扼守神護關,不成問題。”

人很難改變另一個的想法,王凝聽聞此言非但沒輕鬆起來,反倒拂袖乘轎打道回府,誰也不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

倒是羅汝芳,播州軍走後,將鎮守神護關的使命交給旗軍中最持重的指揮僉事侯度,騰衝衛責令金騰兵備副使許天琦守備,向南北沿線調兵近萬,入駐楊應龍曾修繕興建的防線中。

整個永昌的軍兵、輜重被調度起來,全面進入戰時防禦,境外哨所每日巡查增添一倍,交通要道各佈哨卡,將商路盡數關閉。

沒從楊應龍出關開始,朝廷已經介入這場仗,羅汝芳不會像王凝那般天真地想着全身而退。

楊應龍出關沒多久,南邊傳來戰報,令整個雲南士氣大振,各地主官也都欣喜如狂。

七月十六夜,總兵官白元潔率蠻獠營轟破升龍城水門,攻入城去因敵軍有所準備,己方不熟地形而退出。

二十一日,總兵官白元潔船行水上,炮轟升龍城東三日;總兵官劉顯於升龍城西挖掘地道,送火藥大棺於城下,掀開升龍城西牆,大軍旋即攻入城中。

二十三日早,安南北朝自知大勢已去,莫氏皇帝莫茂洽自縛出宮,獻上降書,已由軍兵送入廣西,待朝廷下令後再行輸送京師。

二十五日,南洋大臣陳沐於南山告急,鄧銓坐鎮升龍,總兵官俞大猷、劉顯、安南總兵使武公紀揮師向西,兵分兩路馳援南山。

安南北朝國都已破,在羅汝芳看來,劉顯率軍北上回還雲南,就不遠了。

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二百八十七章 親戚第四十二章 籌劃第一百零六章 開張第二百九十六章 生產力第七十八章 軍列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三十六章 朝貢第一百零一章 新船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一百九十九章 顯聖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第十九章 攻玉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七十六章 急行第三百零四章 佈陣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七十二章 交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支持第十九章 值防第二百章 飛翔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零八章 石矛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三百四十九章 炮彈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調兵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十一章 寶船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第七十章 賑濟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八十章 準備第九章 潮水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十二章 挖坑第十五章 大海第一百七十一章 蠻牛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二十一章 梯子【新一週求推薦!】第一百一十章 苦兀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七十六章 扒皮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三十章 最強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三百四十六章 繳械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十四章 記功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十二章 挖坑第四百二十二章 方丈第五十八章 勳章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七章 輜重第二百三十章 度量第四百三十八章 繞過第八十三章 探險者第三百八十九章 算數第八十四章 軍匠第四百四十章 朝貢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二百二十八章 銀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麻煩第四章 上貢第三百三十一章 核心第九十五章 代價第四百九十一章 壞主意第二百八十四章 妥了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千里第四百章 正義第十七章 瞭船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三百零六章 峰區第二十六章 傳警第四章 速報第三百八十八章 青龍第四十九章 書坊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二百零三章 今夜第四十二章 籌劃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一章 三司第九章 捕魚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七十四章 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