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掙扎

bookmark

陳沐並不知道,在白古城西南水田林地帶兵伏擊他的,就是莽應龍的兒子莽應裡。

莽應裡,嘉靖十四年生人,雖然看上去好像比陳沐小一輩,但實際比他歲數還大,今年都四十了。

當這位緬甸王子自葡萄牙人處得知明軍已登陸仰光時,他正依照出徵北上一統緬甸父親的命令,在白古指引百姓印刻佛經,並主持向被征服的暹羅國北方運送財物——暹羅國沒有佛塔,但他們不能沒有佛塔。

小王子率軍擊走明軍,百姓夾道相迎,率軍回還城中向梵天還願。

雖然他的部下中多了幾百個被水蛭咬傷小腿腳踝血淋淋的士兵,但莽應裡並不在乎,那些士兵自己都不在乎,他又有什麼好在乎的?

“明軍也不過如此,遠遠見到我們佈陣,連交兵都不敢就退回去了,這樣的敵人就算再多,沒有勇氣也是一定會被擊敗的。”

在白古城正中金身佛塔前還願後,莽應裡攀上高大且身披鐵甲的戰象,這是一頭珍貴的白象,象牙上鑲嵌着銅體金紋牙刺,好似兩支長矛,威風凜凜。

“拿去黃金與寶珠,送去暹羅興建的佛塔,爲父王祈福。”

莽應裡知道他的父親在做什麼,他們的權勢來自對佛教的護持,而對佛教能做出多大的護持則取決於他們能不能統一緬甸,“當北方戰事結束,父親將成爲像古時候阿奴律陀那樣的大帝,人們今後將會說他是緬甸的阿育王!”

戰象腳步轟踏,在白象之後,另有一頭披甲灰象,象背上座樓裡坐一青衫人,姿態肆意,身旁斜靠戰劍,頭戴網巾手中摺扇輕搖。

劍是戰場用式,平頭雲劍擋,人面三耳劍首,刃是利劈砍的厚重棱形重刃,劍具滿是中原風格。

扇是泥金烏竹骨,這是大明最流行的摺扇樣式,明人愛金扇。

摺扇的藝術,最早是朝鮮流入的扇面最爲貴重,後來則喜愛日本流來的戧金、貼金烏竹骨扇,至於此人手中所持泥金烏竹骨折扇,則是近百年來,明人工匠取朝鮮人、日人的戧金、貼金之法,合本土泥金、描金、灑金工藝,融會貫通獨創之作,深受文人墨客喜愛。

落後半步的灰象主人名叫陳安,早爲廣西郡吏,私售軍器入緬,結交土官,後來事發以致亡命入緬,其人有才智勇武,被莽應裡引爲幕僚,深受信任。

“燕歸陳不過一流連歡場之人,雖有幾分聲名不過運道使然,離了其仰仗之巨舶火炮,看來也沒什麼本事。”陳安合上金扇,大袖手臂搭在象樓窗沿對莽應裡道:“南洋軍早年得勢也不過是仰仗從葡人那弄到幾艘戰船,加以仿製,方有近日稱霸四海。”

“我早說過,只要固守白古沿海城寨,攔住他的海船,在陸上翻不起什麼風浪。”

“真正讓人擔憂的是北方俞大猷與劉顯,那纔是真正的沙場老將,輕視不得。”

緬甸的天氣很熱,陳安說着望見幾步外有百姓跪拜託舉果盤,遂拍拍右側象樓,對地上步行跟隨的武士健僕小聲說出幾句,這才接着對莽應裡道:“擋住北邊明軍,大王的霸業便只剩西面的阿拉幹,他們仗水師橫行海上,我不能擋,王子倒可學那燕歸陳。”

陳安的隨從有明人也有日人,不過如今大多爲緬甸武士裝扮,受命端來果盤,先奉到白象上莽應裡,莽應裡並不需要,擺手將果子賜回給陳安,微微傾側着身子問道:“先生說學陳沐,怎麼學?”

“陳沐打仗興許沒什麼本事,但其他財賦、造器、武備、屯田,皆爲絕倫。國中無實之輩大多以爲南洋軍府所以強盛,在於其都督陳沐於北方覲見皇帝時媚上有功,並非如此。”

提及大明南洋軍府那個本家,陳安似乎有說不完的話來,輕笑一聲道:“南洋軍府之強,早在他任香山千戶,開船廠、立軍器局時便已然奠定,因此數年之間纔有軍府稱霸南洋。難道小王子不希望,將來人們提及緬甸之強,奠定於今日的王子嗎?”

這話說得極對莽應裡胃口,如果不是身上披着鐵甲,莽應裡幾乎要在象北小樓上翻個身來,他道:“願聞其詳。”

“在天朝,葡夷的火器被稱作銃,他們管這叫火槍,還有大船火炮,誠然,緬甸縱使征服阿拉幹,國力較之大明亦相去甚遠,難與天朝爭鋒。但大有大的好處,小也有小的厲害,大明的積弊縱然人人心知肚明,卻也只能好似巨人瘙癢,難除根本,緬甸卻不一樣。”

陳安在話語中很難不帶上天朝上國的自矜與傲氣,但這會令莽應裡感到不快,所幸他也並非年輕氣盛的小孩,只是撇着笑出一句,“我緬甸阿奴律陀王也曾發七千二百萬大軍水陸齊進攻陷大理國,天朝若真像先生說的那麼好,閣下何不投奔陳沐,又爲何投來緬甸呢?”

莽應裡所言七千二百萬大軍的話被陳安一笑而過,這片土地若真能養活那麼多軍隊,何至於如今莽應裡窮兵黷武才湊出二十萬人?

“這正是我要說小國,與小人的厲害。”說到小人時,陳安攥着摺扇輕點自己胸口,道:“英雄縱橫四海兵連八荒,其有忠君報國之責,如我小人,要將每個時機攥在手中,儘可能掙扎,方可活命,活得更好。”

“天朝能讓我活得更好,我當然會在大明,可這不是私販軍械事發,回大明死路一條,逃亡緬甸卻得遇真主。”他拍着輕輕搖擺的戰象,輕笑道:“緬甸興,鄙人亦有封官得爵之姿,這難道不比在大明死中求活要來得容易嗎?”

“陳沐在廣州府練兵九年始有今日,然大明多方掣肘,緬甸比廣州要大得多,王子之下亦無掣肘,全心練兵造船,鑄炮鍛槍,只需二年。”

陳安右手扇梢指向自己,左手擡起兩根手指看向莽應裡,道:“只需二年,緬甸當有不弱廣東之虎狼之師!”

正當陳安顧盼自雄之時,遠方傳來低沉的號角之音,城中一片慌亂,戰象上二人面色大變。

這是沿海要塞遇敵的徵兆!

第二十三章 獨大第七十章 躍陣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蓋第一百一十章 同行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二百五十三章 巨銃第一百四十一章 莊園第三十五章 要人第十三章 神威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奮第九十六章 衝鋒第二百零九章 成本第十九章 圖紙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利第七十三章 歡喜第三百零六章 峰區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一百二十三章 航線第二百二十八章 深入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隱歧第五十一章 飛魚第八十四章 看船第五十二章 惱火第二十章 讓路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二百一十四章 占卜第四百零五章 糞土第十三章 廣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一百章 光頭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九章 衝鋒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四章 關銃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一百零八章 白陶第五十四章 快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劣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五十章 野戰第三百二十章 先鋒第四十二章 狼馬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十一章 書信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隻雞第八十八章 鐵飯碗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四十七章 歡呼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亂第三十章 通寶第十八章 告狀第八章 山吹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二百二十七章 引弓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二章 亂象第八十二章 科學第三百零一章 天壤之別第六章 酒館第三十八章 起航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七十九章 會議第八章 萬曆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六十三章 四王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給第四章 關銃第三十四章 乾淨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七十章 寒毛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八十七章 障礙第一百章 瓦罐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二百九十章 銅甲第二百四十二章 除害第一百五十六章 獅子第十七章 局面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十九章 圖紙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貓眼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門第九章 江海第七十章 軍心第二十三章 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