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木津

bookmark

日本,攝津國,石山地方,本願寺。

作爲擁有強大勢力的本願寺宗主,顯如這個名字在日本的意義正如陳沐在大明一般,意味着升官發財。

儘管他只是個和尚,卻是擁有天下最多信徒、信徒最多獻金,鉅額獻金在本願寺顯如的正確運用下,結交公卿權貴。

不論是細川晴元那樣的強勢大名、天台宗那樣的佛教名門、還是做過關白的近衛前久,都與本願寺顯如有很深的關係,比方說他們一個需要錢來生活,而另一個錢多得不知該往哪花。

除了花錢,顯如在掙錢上也與陳沐有幾分相似,比方說此前數年裡,只要海商能爲南洋攥取利益,那麼濠鏡就是難得的海貿避稅良港,當一個地區擁有這種特質,就會像磁石般吸入周圍大多數財富。

在日本王京附近,一個富貴的村莊只要能想辦法請顯如在當地安排代理坊主,坊主會帶着由信濃、尾張守護簽發下稅賦雜役免除的文書到來,當地上至領主下至農民,都能得到如此特權——這樣的和尚,誰不喜歡?

就連窮到沒錢開辦登基大典的天皇都因顯如贊助而順利登基。

過去的信濃、尾張守護很喜歡他,因此石山本願寺御坊外興建八座寺町,良好的海港使這裡快速繁榮起來,但現在自稱信濃、尾張守護的織田信長很不喜歡他。

尤其在第,可能織田信長也不知道是第幾次向本願寺索要錢財了,總之索要失敗,併爲得到同外商貿易的優良海港,雙方開戰了。

本願寺御坊靠海的三重櫓上,窗旁身着僧衣的顯如雙手合十,目光望向海面向身旁侍立的武士們抱怨着。

“信長爲何不願停戰,他索要石山難道不是爲得到南蠻人的鐵炮?如今海上已經沒有南蠻人了,他還要繼續打下去,五年了。難道他還看不出來,我們只是籠城什麼都不做就守了五年麼?佛祖還能讓我等再守五年!”

身旁侍立的武士身着黑甲,頭戴袈裟佩掛佛珠,名爲下間賴廉,是本願寺的坊主,在織田對本願寺的圍攻中一度擔任總大將,他瞪着眼睛抿着嘴,舌頭在脣邊轉了一圈,尷尬地揉揉眼睛望向海面。

顯如確實沒做什麼,他寫信召集信徒,寫信聯合各地,兜轉在寺町爲那些堅信與佛敵作戰殉道而死更容易取得極樂往生的信徒鼓舞士氣,除此之外顯如確實除了籠城什麼都沒做。

都是他們這些坊主與各地奔赴趕來的信徒阻攔織田軍,不過事實也確實像顯如說的那個樣子,不集中力量,信長根本到不了本願寺城下,而現在的局勢,集中力量對付本願寺顯然是不可能的。

“信長公非是爲鐵炮,海外有無南蠻人於他毫無分別,門主給了他多少錢支援作戰,五千貫、五千貫、又是五千貫,信長公要支配大阪。”

“他要控制奈良、堺與京都,從澱、鳥羽到大阪城的入口,都可乘船直達,這裡據四方之要地,北有賀茂川、白川、桂川、澱川、宇治川這些大河,二三裡之內,還有中津川、吹田川、江口川、神崎川流,本寺可造渡明船,這一切都是他想要的。”

說着,下間賴廉撇撇嘴道:“或許他已經不想要渡明船了。”

在二人閒聊間,木津川集結出成羣結隊的近海戰船,百餘條插各色陣旗的大小戰船槳帆齊用,快速駛向大阪灣,出川口後即尋找合適的海上戰鬥隊形。

與此同時,木津川南岸,一隊隊武士與足輕結合的部隊向津口集結,統率農夫修築防務。

相距過遠,在本願寺御坊三重櫓上看不清領軍之人,但金色木瓜紋在遠距離也擁有超乎尋常的辨識度。

下間賴廉自三重櫓探出身子,眯起眼睛遠遠瞭望着,回首道:“是織田,他們沿岸修造工事,爲海戰中彌補對抗明船羽箭疲憊的劣勢,想要以海陸其攻的手段封鎖大阪灣,並隔斷木津砦與石山的聯繫,斷我補給。”

木津砦在木津川另一邊,由本願寺坊主鎮守,不拔除僧侶在攝津國的一座座據點,織田無法大規模圍困石山。

“織田的船來了,明國的戰船也就不遠了。”本願寺顯如兩手在胸前捻着念珠,神色如常地望着海面,竟然還有心思發出感慨:“盛極一時的毛利,就敗在這些明船手中,就讓他們打吧,我們不必出戰。”

“不出戰?等明船來戰,我們在穢田城的一向一揆順勢進攻住吉,就能全力奪取港口!”

“所以呢?”

顯如嘆了口氣,口中念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道:“織田是佛敵,毛利不是,毛利氏衰弱,明國將軍依然給我們運糧,是寄望我們幫他拖住織田,並且由他控制日本貿易。”

“他們控制長崎、博多、出雲,如再取得大阪、堺,明國戰船便可直抵京都。”

控制貿易啊朋友,直抵京都啊朋友!

顯如瞪圓眼睛看着下間賴廉:“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下間賴廉眨眨眼,大光頭鋥光瓦亮:“明軍逐走信長公,法主上洛?”

我一出家人上什麼洛!

信長上洛之前小僧可是整天在京都大搖大擺走來走去沒人管啊!

“上洛,怕是明軍上洛,明國以勤王討逆詔聚關西諸侯以用,唯信長公不服結兵以抗,信長要絕我宗門,小僧自要招攬天下信徒與之相拒,以期換人掌控京畿。”顯如微微撇嘴,露出些許不甘道:“這場海戰,不論誰贏,小僧皆心有不甘……可惜了輝元公!”

京畿之地的人至今不知爲何曾強盛一時的毛利氏會在決戰中被區區數千明軍截斷退路,更不知大友氏是如何將勢力擴張至山陽道,風雲轉瞬變幻的戰國時代,因明國的加入而愈加混亂起來。

漫無邊際的海上,小早、關船相結的戰船自瀨戶內海呼嘯而來,在天海之間連成龐大陰影,關船上沉重的明國戰鼓被擂響,舞者穗槍打刀的倭寇高聲應和,聲勢震天。

船分五隊,自海上排兵佈陣,五艘帆書漢文的龐大戰艦自陰影中來,破浪突出橫於陣前。

海的另一側,奉命封鎖大阪灣的織田水軍嚴陣以待。

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十章 不吝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二百三十五章 指南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三十三章 新年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二十四章 灑銀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六十章 彈劾第十六章 主教第二十五章 如願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峙第二十四章 灑銀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五十章 如期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三百八十八章 青龍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知第二百七十四章 羅剎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四百一十七章 廠衛第三百四十二章 賠償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涉第七章 戰船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二十六章 傳警第七章 隊列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三百七十六章 車營第二百三十五章 指南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五十七章 肖恩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濟濟第三百四十八章 叫花子第一百七十章 迎接第三十二章 金子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二十一章 難題第七十九章 結餘第十七章 玳瑁第四百三十七章 伙食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二章 南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六十三章 收拾第一百章 光頭第三百四十二章 賠償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三十五章 混血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七十九章 會議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九十四章 到頭第三十九章 戰壕第十七章 乘涼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八十六章 鯤鵬第八十三章 分崩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十八章 渡海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八十一章 驟雨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止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二百三十章 度量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一百七十章 迎接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四十四章 憂慮第五十七章 禮畢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八十一章 關島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三十四章 乾淨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五十八章 紅果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五十三章 三衛第一百三十八章 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