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法理

bookmark

“給海外夷人封國?”

北洋軍府的前景無疑是好的,這在做實事的朝臣們眼中已成公認的好去處。

就像過去南倭北虜大患時的九邊與東南,只要有纔能有野心,倭寇能讓名不見經傳的登州指揮僉事成爲薊鎮總理,能讓小小的台州知府成爲兵部尚書,更別說那些歷任九邊名震一時的文臣——是有雄心壯志之人嚮往的風雲地。

四洋也是如此,海外意味着財富無人不曉,就算本來無法知曉的如今看見陳沐,動動腦子也知道他散財童子的名號是怎麼來的,沒人覺得陳沐是生性大方。

涉及錢財,最愚鈍的明人都會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才能,大方的本質是富有。

不過一涉及到具體工作,葉夢熊就抓瞎了,北洋軍府住了個萬里之外來的外國人,東洋大帥還準備給請奏皇帝封他爲王?

葉夢熊眨眨眼,語重心長地對陳沐道:“陳帥,即使手本奏上,閣臣應允、皇帝歡喜,國朝詔書能管到那邊?我看過天下輿圖,那並非我宗藩之地。”

“管不到。”陳沐擱下軍府的書信,笑道:“但要管,葉公知道爲何南洋諸國對我朝皇帝信服,就連國君交替都要遣使來請皇帝冊封麼?”

北洋軍府衙門不算安靜,雖然並不吵鬧,但當步兵校場旗軍放銃時總能聽見一點聲響,人們曾因炮術校場距離過近而提醒陳沐,不過被他以提醒軍官勿忘戰事而回絕,以至於如今在軍府衙門辦公時常覺得戰場就在附近。

又是一陣銃響,葉夢熊皺着眉頭,他還真沒細想過諸國爲何會恭敬大明天子,仔細思索半天,說出耐人尋味的四字,道:“祖宗遺德。”

人們希望自己更有道德,但世界運行的本質大多時候是殘酷的——元朝發兵打過大多數國家,三寶公下西洋的龐大艦隊向半個天下宣告中國鼎革,建立了全新的華夷秩序。

“下官並非說不應冊封,陳帥應當知道我的,同僚多言男兆文質好戰。”葉夢熊自嘲着說着他因阻止議和而受貶的經歷,道:“對待不臣之人,自應發兵討伐,可朝廷的心腹大患應當在北方!”

“就算再被貶一次,十次!我也是這麼認爲的。議和設口市的初衷是以議和休養生息再待戰事,如今朝臣皆以爲北虜之患已經消弭,邊事廢弛。”

“如今人們只將目光投向海外,人人追逐富貴卻忘了北疆,東洋封國必會引起戰端,抽調國力投向海外,重金撫虜的招安政策非長久之計,難道似陳帥這樣的清醒之人不是這麼認爲的嗎?”

陳沐沒有說話,他只是想起了海瑞,想起海瑞說他父親死在倭患之中,南倭北虜不過區區四字,卻重過千斤。

他們是受過南倭北虜之害的一代人,於國家而言,就像是被割了一道傷口,傷口會癒合,可這疤還在那,只有到這代人都入土了纔會慢慢淡去。

也只有他們,纔會在懷揣這種念念不忘、耿耿於懷的力量。

“我們與北方打了很久,九邊軍將歲費米糧八百萬石,我當然希望一絕後患,在軍事上解決北方禍患,過去中原之國是有過先例的,漢朝曾將匈奴人驅趕向西邊,唐朝邊軍時常出塞,但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並非是我軍將不強,不敢與之搏命,實在是沒有餘力組織一場大規模陸上遠征,而再次開展,可不是單單一場遠征就能解決。”

“朝廷一年歲入,九邊軍費與宗室祿米花去大半,我擬向大東洋遠航萬里,備軍士兩年兵糧才止三十萬石;要打一場一絕北方後患的大陣仗,九邊兵齊出,各地動員要民夫百萬,行軍板升的路耗就要百萬石米糧。”

“要朝廷拿出糧食不難,但這要打空三年國力,現在看來打也未必能贏。”陳沐微微抿嘴,擡手點在桌案上道:“不如先把問題解決掉,南洋已有成效,內閣前番來信,欲在天下通行變法後即着手向海外新明等地轉封藩王,如此一來蕩清沉痾,我國力必將強盛,誰都不敢作亂。”

“其實對北疆,我有別的想法,我們未必非要做敵人,在日本有個故事,三個家族領地相近,既要向外開拓,又擔憂腹背受敵,因此相互聯盟;在我國更早的時候,更有尊王攘夷之說,尊崇周王室,諸侯不兼併,侵奪外夷地。”

陳沐探出手來,道:“古人云王者無外,我們與北方強鄰一直有很深的交際,他過不下去便要我打,我過不下去也要打他,只不過我們一直過得很好,所以戰爭很少停息,但如果我們有共同的敵人呢?”

“我招募過他們的人爲我作戰,俺答與各部酋長也樂於如此,他現在是我們的順義王,各部首領都是都督同知,但我們沒有管轄他們的能力,爲何不想辦法真的治理他們,真的讓他們成爲我們的都督同知?俺答也是尊崇大明天子的,即使有人不尊崇,北洋軍的鎮朔將軍也能教他禮義。”

“我希望讓蒙古騎兵與女真勇士在天津乘船出海遠赴亞墨利加成爲常態,更希望他們在那邊得到天子的封地,不願得到封地的人也能帶着財富回到大明的漠北都指揮使司,讓普天之下流傳大明勇士四海爲家的傳說。”

“生逢此時,我等都受過時代的刺激,也許葉公與南洋的海公受到南倭北虜的屈辱會影響一生,我也一樣,但不是南倭北虜。”

陳沐的眼神有一個瞬間變得狠歷,不過接着又溫和如初。

他輕輕笑着,語氣平淡:“在紫禁城,先帝捨不得吃餡餅。”

“也許他不是捨不得,只是像尋常百姓般抱怨宮裡的東西太貴,但我看見了,就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我不知道先帝想要的天下是什麼模樣,只知道不論今後是什麼模樣,後人都會說這一切奠定在先帝掌國之時,葉公說皇帝的詔令在大洋那邊沒用?對的,現在還沒有用,因爲我們在那片從未涉足的土地上沒有法理。”

陳沐不再說話,放在桌案上的拳頭微微攥緊。

世上本無法理,直到有了第一個拳頭大的人。

“那是因爲陳某還沒去。”

第九十四章 賭博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三十章 國名第七十一章 伏擊第九章 捕魚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三百零四章 佈陣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三十一章 四畏第四十二章 狼馬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一百三十八章 吹灰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八十九章 將門第七十四章 太多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二十八章 革弊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一百八十章 廢立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二百八十七章 親戚第九十章 驢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乾瞪眼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十三章 軍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擔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事第十四章 恐懼第一百零三章 兵器博覽會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十八章 告狀第二百一十二章 高人第二百八十章 吸納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一百章 光頭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一百章 船舵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四十三章 分田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想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六十章 廣海第二十九章 大佛第一百零五章 預言第六十六章 惡人票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三百章 鄉約第五十章 海難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五章 黃犬第五十八章 勳章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五十二章 絲綢第八章 橋第三十三章 尾巴第五十五章 虎蹲第七十八章 軍列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二百三十一章 國書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二百三十八章 來路第二百五十四章 榮辱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十四章 狂病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三十九章 木津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七章 斷糧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二百零九章 邀請第二十五章 赤巾第四百三十九章 劣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八十一章 普吉第四百九十七章 動靜第三十章 修心第十五章 算計第七十一章 心臟第六十八章 單騎第七十七章 裡甲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一百七十二章 名目第一百六十四章 輪迴第三百四十五章 桃花源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八十五章 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