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

bookmark

紫禁城,東宮。

宮人將宮紗帷幔放下,向立在殿前的陳沐微微頷首,腳步輕輕向後退去。

遵照太后詔書,陳沐在入宮後將蟒衣換下,穿上北洋軍府的軍服甲冑,在四名持金瓜挎雕弓的大漢將軍看護下在慈慶宮覲見太后。

陳沐有一種預感,李太后這次找他來,是要罵他的,上次被罰了兩年官俸,弄不好這次靖海伯的食祿也保不住了。

耳邊安靜地聽不見動靜,殿前四名金甲大漢將軍立得紋絲不動,只能聽見遠處傳來細微蟬鳴,不時一陣涼風穿過殿前檐廊,給人在乾熱的夏季帶來些許慰藉。

這是萬曆在登基前的住所,有時是太后宮、有時是太子宮,如今作爲每月經筵講學之處。

шшш. тт kǎn. Сo

陳沐靜立,直至他聽見殿中傳來紛踏腳步,雖未見鳳輦,但宮人宦官已自殿後上前侍立,帷幔後隱約顯出人影旋身落座,他聽見立在御前的宦官高聲唱名,招他入殿。

“外臣靖海伯陳沐,拜見慈聖皇太后!”

“免禮。”

隨後便是有點嚇人的安靜。

帷幕後的太后半晌沒有說話,就放陳沐端端正正地立在殿中,他也不好擡眼去無禮地直視帷幕,腦袋裡一直斟酌着思慮要不要問問叫自己過來做什麼。

同時心裡還惡趣味地想着,太后會如何自稱呢?

哀家?本宮?老身?

他並不知道,帷幕後的李太后一直以一種審視的目光看着他身上的甲冑與大漢將軍身上的金甲,似乎在衡量兩種鎧甲究竟哪個更合適儀制。

四名大漢將軍,甲制武備略有不同,儘管各個體態威武、腰間抱肚皆爲紅綢、頭頂皆戴鳳翅紅纓盔,但衣甲上分爲兩種,一爲北邊總兵官時常穿戴的那種銀鱗金邊罩甲,二爲山紋金葉甲,嚴格來說,這兩種鎧甲其實都近於禮服,注重裝飾,同野戰制式鎧甲模樣不同。

陳沐曾向徐爵打聽過,這幫隸屬錦衣的大漢將軍也辛苦着呢,每日下班要把鎧甲交還,擦拭保養乾淨才能出宮,否則會因此受到責罰。

過了很久,帷幕後的太后纔開口,以一種陳沐從未想到過的自稱,並且還問出一個非常令人詫異的問題,道:“予不曾想,北洋新軍連鎧甲都是新的……此甲,能擋銃炮?”

予?

這跟張居正寫信自稱僕一樣令人詫異。

“回慈聖皇太后,時至今日,只要距離夠近,天下沒有任何鎧甲能完完全全擋住銃子,要想擋住銃子甲就要夠厚,極厚的甲人是走不動道的,臣穿的這件胸甲能在三十步擋銃子,如內襯鎖甲衣,可在二十步保中銃不死,十步之外,也有些許生存可能。”

“這是南洋衛軍器局匠人、廣州講武堂研究經過測算、實驗後在士卒累贅與防護之間選取最合適的結果。”

陳沐口中的‘生存可能’與甲冑質量無關,只於運氣有關。這麼近的距離,銃子肯定要破甲打進身子裡,最常見的銃子材料是鉛與倭鉛,也就是鉛和錫,當場不死後續帶來的麻煩很讓很多人死掉。

李太后的語調有些好奇,儘管話還沒說完就矜持地又恢復清冷嗓音,還是能爲人所知:“測算、實驗?”

“太后聖明,不看華麗裝飾,鎧甲的防禦與鋼鐵厚度有關,鋼鐵厚度關係到重量,同樣甲冑形制,十六斤與三十二斤防禦當完全不同,在保證士卒能穿戴甲冑作戰、行軍的前提下儘量將甲做厚,需大量測算並做出鎧甲認真檢驗。”

“予明白了,甲冑先不說,有話問你。”帷幕後的李太后似乎對想要問詢的事極爲好奇,道:“聽說先帝當年於京師大閱便與靖海伯有關,如今皇帝又要再言大閱,且於天津大沽東洋軍起航之時,靖海伯爲何執着於皇帝閱兵這種勞民傷財的事。”

“靖海伯一向爲朝廷做事盡心盡力,予雖婦人也知此舉必有緣由,這是爲何?”

說起李太后對陳沐這句‘盡心盡力’,確實和陳沐在南洋爲朝廷解決錢糧問題沒有關係。

南洋事情做的再好,同宮中的太后沒有絲毫關係,她身居後宮不幹朝政只管家事,即便皇帝年幼也將事情盡數託付張居正,宮內宮外一道宮牆隔絕開兩個世界,外邊縱然狂風暴雨,又與宮內有什麼關係呢?

這在於早年隆慶帝登基沒錢,陳沐從京裡賣煤球,好生糟了一頓罵名,末了錢全交到皇帝的內庫裡,儘管這造成宮內物價再一次飛漲,隆慶皇帝也沒因這些銀兩實質上過得多舒服,但李太后是記着的。

“臣是老兵出身,幸蒙先帝賞識提拔於行伍,後來躋身將帥,先帝大閱時臣人微言輕,不過順水推舟。臣下南洋本意就是想爲先帝賺些錢來,補貼宮中用度,出海後才知道天下竟有如此之大,臣還要爲先帝取些疆域,卻不料在途中聽聞先帝駕崩的喪訊。”

“先帝大閱時臣在城下率兵五百操練,許多旗軍知曉先帝在城上看着,便激動落淚神情不能自制,那時臣就知道,皇帝能給軍隊帶來非凡的士氣與戰無不勝的勇氣。後來那些人許多都做了千戶、指揮甚至總兵官,爲皇帝統帥成千上萬的軍隊,他們比哪個軍兵都對朝廷更忠心。”

“他們知道自己在爲皇帝而戰,他們見過皇帝。”

“陛下雖年少,但陛下是皇帝,臣以爲皇帝制御天下,掌握一切權力,自然也包括軍權,不過這次陛下要大閱,臣確實是在皇帝決定之後才知道的,但臣非常贊同,有此明君朝廷當不復有庚戌之禍的憂慮。”

李太后靜靜聽着,只在陳沐稱自己是老兵出身時笑了一下。

人家馬芳纔是真老兵,你至多說自己是個小軍官出身。

“今時不同往日,臣出洋爲朝廷尋來新的財源、糧源,解決舊的問題也帶來新的問題,大明在海外需要許多駐軍,作爲開拓者,他們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與誘惑,他們比誰都需要知道,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是爲了什麼。”

“臣以爲,讓他們知道自己在爲皇帝而戰、在爲大明而戰比什麼都重要。”

說罷,陳沐行禮拱手,李太后才帶着笑意說道:“靖海伯很知人之憂慮。”

從頭至尾,李太后沒有提起過皇帝要穿新衣服的事,但陳沐已經把這個問題解答了。

問題的關鍵根本不在做一套皇帝戎服或甲冑的問題,世宗皇帝在位是就做了一套武弁服,萬曆皇帝再做一套也沒什麼不可。

“陛下要在靖海伯啓程之時大閱軍兵,予以爲靖海伯製作這身戎服甲衣再合適不過,稍後你去見皇帝吧,不過還有一件事。”

帷幕後的身影起身,留下一句話。

“皇帝可以上朝也可以親政,但國家大事都要過問閣老,就請靖海伯轉達陛下。”

第三十八章 起航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一百一十一章 隱歧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一百四十章 國界第五十二章 三錯第九章 衝鋒第六十七章 包圍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二十九章 餓死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九十九章 遭遇第四百六十八章 駐帳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十九章 硫磺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七章 盟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邊境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日第二十章 清洗第一百章 樣炮第一百五十八章 暴躁易怒第三十三章 火力第五十九章 裡甲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一百零一章 爭鋒第八十六章 指揮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六十四章 練兵第二十八章 基礎第九十二章 馳援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二章 山河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六十八章 鼓舞第三十四章 損失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害第十章 不吝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四百零三章 母系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一百五十四章 輕車第十章 走廣第一百四十八章 辟邪第一章 丁家莊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十五章 大海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四十章 面子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四十二章 威望第三十一章 仇恨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四十三章 寂寞第九十一章 取捨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五十三章 殲滅第二百六十八章 議會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十一章 共舞第二十五章 賭注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二百六十八章 議會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三百五十四章 吐蕊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三十二章 文盲第二百三十章 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