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革漕

bookmark

萬曆六年,中原出了一件此時看上去不過尋常,對今後影響卻極爲重要的事。

辦完父親喪事回返朝中的張居正返鄉來去一途挨盡了旁人戳脊梁骨痛罵不忠不孝貪戀權勢,回到京師又做出一個會遭受更多罵名的決策。

在北直隸、南直隸、山東、浙江四省設立官辦工匠學堂,由工部直接管轄,學科分織造的棉紡毛紡帆布、作谷的釀酒制曲榨油製鹽與製茶、日用的服裝百貨造紙印刷、匠器的工具製作與建材磚瓦,最後還有造船修船木煤火油等燃料學科。

工匠學堂在明朝已經不是新東西了,由熟悉分科教學的官員制定規則也不奇怪,唯獨張居正一條命令讓整個大運河風聲鶴唳。

四大官辦學堂不面向天下吏民招生,這個時代任何國家的基本盤都是農業,尤其像明朝這樣的大國,一旦農戶都放下鋤頭做別的,亡國有日。

三成學員準各地軍匠民匠入學,餘下七成只准運河上的漕戶子弟進學。

四省官辦匠人學堂牛氣哄哄,一年四省合計招生三千二百學員,學制四年,官府只給學堂場地,每名學員一年交學費白銀三兩,多交三兩纔在學堂管吃。

住宿基本上也是學員自理了,學堂給地,但從學堂、食堂到宿舍,全部都是這些交了銀子來上學的學員自己出工出力,每個學堂先蓋起來的都是磚瓦窯和小棚屋。

所幸工部的心沒有太黑,磚土由各省布政司調撥,沒再讓學員花錢。

待遇如此之差,結果不言而喻,招生告示從北京印刷,順着運河發到每一個漕長手中,由漕長向漕戶宣讀,三個月後四省學堂哪個都沒招夠學員。

南直隸僅招到一百單八人,被人稱作梁山學堂,成了萬曆六年最大的笑話。

朝野只有少之又少的人對張居正這一行爲有所揣度——朝廷以海運代漕運的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爲真正的現實。

誰都知道海運的成本比漕運低得多,但一來漕運在數百年以來與商業、軍事相聯繫,成爲極大的產業,影響甚多;二來漕運從業人口超過十萬,再算上他們的家人足有百萬漕民指着這個活兒吃飯。

這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上百萬人的生計,這些人一沒土地二沒手藝,就算想去當兵都沒有軍隊收——這年頭從戚繼光、俞大猷始,募兵都講究個非良家子不用。

漕民大部分是城市人口,用戚氏的話說就是城裡人套路深。

沒了漕運,這些人會讓社會動盪。

就算是陳沐的海運,都沒能觸動漕運分毫,他們海上運的不過是南洋的錢糧貨物罷了。

但現在這兩件事都不問題了,百萬漕民只需十年,十年後下一代漕民大部分就會通過工匠學堂進入宣府、南直、北直、廣東的官辦大工廠,剩下的漕民也依然能滿足漕運所需。

至於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張居正不怕,張居正現在什麼都不怕——都他媽是豬狗不如的不肖之徒了,自己帶出的學生、同鄉都這麼罵自己,經營人脈有用嗎?

他還有什麼事不能做、還有什麼人不能得罪的呢?

立壁千仞無欲則剛,張居正不需要拜將,照樣上至九天、下至九淵,在沒有人能制他。

對於這個動作,與大明的海外市場再一次擴張有關,不過跟陳沐關係不大,關鍵在於西洋大臣殷正茂的進度太快。

在果阿盤踞數十年的葡萄牙人放棄了這個商站,在萬曆五年末徹底撤出印度,宣告其官方東線航線完全失敗。

唯獨留在印度洋上的葡人勢力也已經與葡萄牙沒剩多少瓜葛,他們廣泛分佈在阿拉幹王國、緬甸印度諸部以僱傭軍活躍在動盪不安的戰場上。

殷正茂取得果阿依靠的不是軍事或是賄賂,恰恰相反,是果阿總督實在沒辦法,賄賂着殷正茂才將這片土地歸到大明西洋軍府治下,以濠鏡的形式繼續存活在印度大地上。

如今印度南部散落的各個城邦,一多半土地被殷正茂劃分南印度都司治理,三千里江山預計在萬曆六年能向國內輸送棉花九萬擔。

果阿總督放棄對果阿統治的原因說來好笑,因爲他們和里斯本的聯繫被完全切斷了。

至於爲什麼,就得問阿拉伯海另一邊定都西大城,取國號爲漢的非洲國王林阿鳳了。

接近兩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一艘葡萄牙船能安然無恙地通過阿拉伯海抵達印度洋,同樣的遭遇也出現在波斯人的薩菲王朝、土耳其人的奧斯曼帝國身上。

這裡面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即使奧斯曼在萬曆五年同神聖同盟議和之前,西面在地中海他們打得腦漿子都快崩出來,印度洋與地中海的貿易都沒有停止。

誰都需要這筆稅金來支持戰爭。

結果印度洋上的貿易硬是被一幫戰力高強的海盜攪渾了。

倒不是說林阿鳳及其部下有多強的進攻性,恰恰相反,兩年的時間裡除了一開始四面威風外,後來大多數時間他們的船隊都飄在海上躲避薩菲王朝與奧斯曼被觸怒後組建的艦隊追擊。

但這個時代比較流行三角貿易,非洲西部有一個屬於白人的三角貿易,他們把黑人裝上船送到美洲販賣,被稱作黑奴貿易。

非洲北部也有一個三角貿易,巴巴里海盜在地中海掠奪歐洲船隻或直接攻打歐洲沿海城市後把白人賣給奧斯曼帝國做白奴。

現在非洲東部又有一個出現、興盛至結束都非常短暫的三角貿易,明朝商賈與葡萄牙人把貨物通過馬六甲販賣到印度洋與阿拉伯海,奧斯曼與薩菲的商人通過紅海再走陸路賣到大馬士革。

不過大多數時間,這批貨離開明朝商賈的手,再轉向大馬士革的路上就被漢王國的海盜船搶下,低價賣回給明朝商賈,再由明朝商賈賣給印度洋上的商人。

短短兩年,一個成熟的商業航道就幾乎被海盜毀掉,林阿鳳在忙這項主業的時候還順道去了一趟果阿,把那變成一片廢墟。

葡萄牙人自己的力量根本守不住,何況殷正茂在印度的擴張太快,眼看不可阻擋又無力聯繫國內,果阿總督與澳門主教商議後,決定暫時脫離教廷的控制,歸附明朝。

而在大洋另一邊,一場戰鬥即將因一支接近報廢的火繩槍打響。

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一百一十五章 飛鯊第四十六章 石炮第五十二章 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一百章 樣炮第二百一十一章 卜商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七十八章 大收第二百零二章 車陣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四百八十六章 忌憚第八十六章 首功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止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七章 戰船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一百三十章 佔地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備第一百七十二章 名目第一百七十二章 名目第十八章 告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說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羔羊第八十七章 障礙第六十一章 開光第二百四十六章 夢想第二百九十二章 野性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四章 商隊第四百八十六章 忌憚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二百四十一章 太壞第一百零五章 箭車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四百二十五章 看熱鬧第九十九章 活口第九十章 驢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三十五章 混血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三百四十二章 賠償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五章 番夷第五十七章 述職第二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二章 門清第四十八章 不情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一百四十章 封鎖第二章 都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角貿易第八十章 野人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八十章 月港第十四章 蜈蚣第一百一十七章 老薑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九十六章 三眼第二十九章 歃血第二百七十三章 乾瞪眼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二十九章 大佛第一百五十六章 獅子第四十四章 罵陣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四十章 大亂第八十章 準備第九十三章 多得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記第五章 白鹿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十章 遇戰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