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

bookmark

人生的際遇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改變的呢?

楊兆龍捏着書信坐在木椅上眺望漫長的海岸線,赤着的腳下踏着一塊細綢,披在身上的暗紋薄棉毯被吹在沙灘隨海風飛向遠方。

他轉過頭,目光對上穿着御賜鬥牛服的李化龍,開口道:“東南比北方好多了,對吧?”

李化龍沒有說話,儘管二人面前的食盤擺着碩大龍蝦與國中運來的佳釀,但誰都沒有大快朵頤的興致。

等了一會,李化龍纔開口,帶着點於心有愧道:“北方那有鐵礦。”

楊兆龍在北方待了很久都沒探出礦來,可他剛帶着船隊去環島遊玩,李化龍就在新明北方的沙漠裡找到鐵礦,並且越找越多,發現龐大的礦脈,用他傳送給皇帝的公文,以萬人可開掘萬年而不盡。

也正因這封公文,李化龍在今年穿上了鬥牛服,幾乎平步青雲被皇帝授予新明總督的官職,統管新明諸事。

新明也隨礦山被發現而從僅出現於天下輿圖的一小塊區域,正式成爲隸屬大明的獨立行政單元。

“那是有礦山,但你覺得那能養活十萬人麼?”

不提礦山還好,李化龍一提礦山,楊兆龍驟然變臉,掌中書信被拍在案上,揚手幾乎指着李化龍的鼻子喝道:“你也太不拿我播州人當人了吧!”

信是楊應龍差人從播州送來的,兩封,一封寫於去年十月、一封寫於今年一月,因二月新明北方海岸的颱風耽擱,一道送到楊兆龍手裡。

僅僅差了仨月,楊應龍兩封信的語氣大不相同。

第一封挺高興的,寫了家裡亂七八糟各種事情,像西南的商路更遠,楊家能把買賣從緬甸做到揚州,海陸一道,一年就弄到二百棵建殿良材,統統貢去北京。

皇帝一高興,給他加授了正二品驃騎將軍。

第二封信則是責罵,皇帝的詔書到了播州,要授予楊應龍新的官職,依照播州方圓擴大十倍,準他率播州軍四千、民夫八千,軍民家眷兩萬,把楊氏轉封到新明去,做最大的宣慰都督。

而且是好言相商,說是皇帝最青睞楊氏忠心,只要楊應龍這裡答應了,後面的土官與宗室就都往外封了。

別的土官還恭喜楊氏,還眼饞呢。

別人不知道新明州是怎麼回事,可楊應龍再清楚不過,轄制土地擴大十倍聽起來是很好,但新明北方綠地至多四十里,餘下都是沙漠,皇帝讓他帶三萬人出海,他養不活,誰都養不活。

七百年的宗族基業眨眼就要沒,楊應龍認爲是他這個在新明州的弟弟給皇帝上書裡說了糊塗話,因爲這不是楊應龍第一次聽見這個思路——他姐夫陳沐以前就是這麼想的。

但不是新明。

楊兆龍非常委屈,他什麼都不知道,繞着島航行都沒走完,經過東北的雨林到南邊適合生存的海岸當即就決定不走了,讓人在這蓋了房子修了港口,整天蝦兵蟹將吃着舒服,結果被大哥寫信臭罵一頓。

“我待你沒有虧欠吧,若有你先說,楊某出海半年,每到一處便繪圖差人送你——你不記我好,也不必如此吧?”

李化龍起初還覺得心裡有愧,但一聽楊兆龍說起個人恩義,他就不覺得有愧了,朝着北方拱手道:“各地土司改土歸流是正途,或早或晚,如今是最好的契機,土司出海還是土司,楊氏出海還是楊氏,這樣的好事上哪裡去尋?”

“此事於國家有利,於你楊氏也絕非壞事,你不妨往好的地方想想。”

李化龍面色稍緩,循循善誘道:“這分明是改土歸流,朝中卻有人說皇帝這是開疆闢土,你說在下不拿播州人當人,在下是當的,但朝中卻有人不將你們當作大明子民。”

“土官與朝廷的交集太少了,如今是陛下寬宏,若今後你們的子孫遇到不是如此寬宏的陛下呢?一封詔書什麼都不給就要改流官,你們又能如何?”

李化龍看着楊兆龍一副‘難不成還得感謝你’的樣子毫不客氣地點頭,道:“地還在、雖然沒播州富裕,但還有礦山,更何況朝廷還有別的恩賞。”

楊兆龍聽到恩賞,向椅子後靠着撇撇嘴,大明朝才立國二百年,他們楊家在播州七百年,代代兵役貢役換來數不清的恩賞,要說奇珍異寶,親王府都比不上他們家,他們缺什麼?

什麼都不缺。

賞賜又有什麼意思?

李化龍將楊兆龍的表情盡收眼底,輕笑一聲道:“你輩兄弟二人皆在海外,待你兄弟後繼有人,陛下準楊氏兩個長子科舉入仕,一支回國內仕官;待今後次子有後,仍準長子科舉入仕,留籍京城,楊氏在你們下一代,要分爲四支了。”

楊兆龍輕描淡寫的神情頓住,他花了很長時間才從腦子裡反應過來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楊氏還是土官,但也不是土官了。

土官被地方流官看低,這是不論哪個土官都能感覺到的,尤其楊氏,在四川省府的眼睛裡就是個錢袋子,誰來了都想訛一筆,偏偏還不敢拿人怎麼樣。

但要是讓人選,還是願意做土官,哪個流官能比得上土司富貴、能比得上土司有權?

無非這權與富貴,是低頭來的。

可隨皇帝這個恩賞,一切都不一樣了,今後楊氏會分爲四支,兩個海外繼承土司、兩個國內科舉入仕。

既有站着的底氣,又有土司的大權與富貴。

“在下知道你耿耿於懷的是什麼,你不在意楊氏轉封海外,卻在意爲何不是新明東北或新明東南,東北的山林跟播州相似、東南的情形更好,但我打算在東南設府,東北一時半會沒有意義。”

“陛下,真是這麼說的?”楊兆龍沒理會李兆龍故作理解的話,擺手道:“今後楊氏四支?”

“你自己去問吧。”李化龍對楊兆龍道:“我過來可不單是給你送信的,陛下召你進京,要聽你說新明州是什麼樣的。”

直至李化龍說完這句話,楊兆龍腦子裡還在思慮……爲什麼是四支?

他們楊氏要有兩個總督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四百六十一章 路遙遠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六十章 望風第四百零六章 流放谷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一百三十章 兩萬第五十五章 續絕學第四百九十七章 動靜第一百零五章 意志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二百零四章 希望第二十二章 老幺第三百三十八章 詐力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結義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二十九章 海盜第七十五章 蜀藩第三百三十五章 斬棘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第三百三十二章 騰驤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蝟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二百四十八章 推理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一百六十九章 揭竿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三十八章 怪異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九十七章 坍塌第二百九十四章 新三角貿易第一百二十八章 相好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二十八章 基礎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七十一章 吃虧第二十六章 潞水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力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四章 褻瀆第一百七十二章 印刷第十八章 界碑第三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四十九章 魔鬼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三百零四章 佈陣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二百八十五章 傻子第六十七章 新銳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花第一百零八章 末將第一百零四章 邊疆第一章 丁家莊第一百三十二章 邊境第一百零三章 碾碎第八十六章 鯤鵬第九十八章 將軍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三十七章 王港第三十四章 乾淨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第二十章 無恥第一百一十一章 隱歧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花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亞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統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二百三十章 度量第九十二章 產業第五十一章 援軍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二百七十六章 殺降第一百零八章 援軍第十章 走廣第四十五章 爺們第十六章 雙倍第九十六章 買賣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九十七章 伏擊第三十四章 數目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二百八十三章 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