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會

bookmark

所謂的東邊不是常勝的東邊,而是金城的東方,很遠。

但其實稱不上急報。

因爲戰鬥發生於去年。

去年明西戰爭結束,金城督軍麻貴放麾下蒙古、女真兵及少量精通製圖的旗軍奔赴東方,隨後一次次增兵、一次次派遣,又自移民中招募開拓者,與金城知縣吳中行一道經略金城。

他的出發點不單單試圖在地圖上擴大他們對亞洲的認知,更爲踐行他對麾下旗軍的諾言,即東征前許下的賞格——依功勳升官,設立百戶所。

麻氏麾下二百多個百戶等着呢。

不光金城在向東開拓,在常勝北方,黑雲龍同樣在戰爭結束後率麾下步騎向東奔走,不過他的開拓容易得多,亞洲中部早就被西班牙納入新西班牙範圍內,他只是率領部下將大致道路、地形親自勘探一番。

因此黑雲龍在去年早就抵達東海岸的佛羅里達,甚至還在西班牙人的指引下參觀了西班牙人在聖約翰河附近的殖民地,聖奧古斯丁堡的古戰場遺址。

在將沿途地形與見聞派人送回常勝後,黑雲龍便在聖奧古斯丁堡北部劃定新西班牙界限,接着率騎兵北上沿着大海漫無目的起巡視屬於大明的亞洲東海岸。

但最早在這片對大明來說無比陌生的土地上戰鬥的並非黑雲龍,而是自金城向東一路奔走的蒙古首領呼蘭。

在過去,呼蘭只是蒙古草原上不起眼的戰士,儘管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戰士追隨,可他甚至連拔都兒都算不上,更不必說部落首領了。

但他跟隨麻貴越過冰川,蟄居麻家港兩年有餘,又在後來同西班牙人的戰鬥中斬獲首級,成爲東征千人中最終活下來的二百餘人之一,而且在這寥寥可數的二百多人裡,呼蘭還是一名騎兵軍官,這令他變得與衆不同。

現在蒙受皇恩,呼蘭有了自己的部落——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大明金城衛右千戶,不過這在呼蘭眼中和擁有自己的部落差不多。

明西戰爭結束後,呼蘭得到的命令是率領部下向東開拓版圖直至東臨大海,等他標下的旗軍將地圖測繪完,他將受封指揮使,並在他測量過的土地上任選一塊土地作爲他的衛所,今後世代爲皇帝鎮守這片土地。

名字麻貴都起好了,就叫呼蘭衛。

這在呼蘭眼中,所謂的‘呼蘭衛’無異於‘呼蘭部’,以後還有可能像成吉思汗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一樣,受萬曆大汗冊封,變成呼蘭汗國,世代向皇帝進貢。

帶着這個夢想,呼蘭先遇到了無法翻越的高山,他便率領部下沿着山腳一路向北,在山脈的缺口向東前行,隨後又遇到高原,高原之後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就這樣夏去秋來。

爲應對冬季的寒冷,發現自己所處方向太靠北的呼蘭又向東南走,途中遇到一個又一個村莊,當他表明來意,從來沒有人向他們發起攻擊,相反當地居民還用糧食試圖救濟他們。

畢竟打也打不過,他們這支部隊看上去非常可怕不說,還有太多人了。

麻貴一直在向東派遣人手,最早是呼蘭的千人步騎,後來又派出一個個百戶從南北不同位置向東開拓,他們在廣袤的草原上互相聯繫,就算走丟了也沒有關係,只要向東走到盡頭的大海,他們總能在那相逢。

整整半年都很平靜,冬季他們找到了望不見邊的巨大湖泊,呼蘭以爲這就是大海。

但當地住在湖邊的自稱博塔瓦托米部落的原住民告訴他這是湖,總之,萬曆六年的冬天呼蘭是在湖邊渡過的。

博塔瓦托米的名字不好記,呼蘭麾下的旗軍稱他們做‘淘米部’,呼蘭則向淘米部介紹他們是來自大明帝國的呼蘭部,他們在淘米部旁邊從篷車上卸下北洋軍帳與氈子,砍伐林木紮起墨綠色的氈帳。

淘米部女多男少精通種植與捕魚,呼蘭部全是男丁又有鳥銃在手,打獵是一把好手,兩個部落剛好互補能互相貿易熬過冬天。

在最冷的時節,呼蘭部包括千戶呼蘭在內的一百多個小夥子們和淘米部的姑娘們結爲夫婦,兩個部落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在大湖邊聯姻,隨後戰爭就來了。

他在這個時候才知道,北亞東海岸的外來者不止他們。

在萬曆六年的冬天,騎着高頭大馬的外來原住民衝進淘米部的村子,對呼蘭的老岳父大呼小叫,聞訊策馬趕來的呼蘭彎弓搭箭,在他用箭矢射穿那個騎手的喉嚨前,他來自淘米部的妻子在馬下拉住了他的繮繩,告訴他:這是易洛魁聯盟的戰爭領袖在召集軍隊。

易洛魁聯盟。

不論是呼蘭的岳父還是妻子,亦或是呼蘭部一百多個小夥子來自淘米部的岳父與妻子們都無法準確地告訴呼蘭什麼是易洛魁聯盟。

他們只知道一切爲人所知的強大的部落,都是易洛魁聯盟的成員,而淘米部?他們並非易洛魁的成員,但這個強大而好戰的部落聯盟發出了戰爭威脅,要徵召一切能徵召到的戰士去東北遙遠的魁北克作戰。

魁北克是峽灣的意思,呼蘭捧着木製菸斗發愁的老岳父說,那是另一個大湖的河口,很遠,聽說順着河流能駛向大海。

大海!

這個詞令呼蘭動心。

岳父和妻子口中的‘很遠’,在呼蘭看來那就是‘不遠’,因爲他們一沒有馬、二沒有車,別管去哪兒都靠腿,說的‘不遠’基本上就只有十里,超過十里都是‘很遠’。

他長途跋涉沿途拐彎,一路走了七千多裡才走到這,現在岳父說很遠,那呼蘭估計他離大海已經不到三千里路了。

來自遙遠草原經歷過黑水靺鞨羣島嚴寒的蒙古戰士心中已有定計,實在不行就殺過去,管你什麼魁北克還是易洛魁,統統殺過去。

但緊跟着岳父的話令他改變了主意。

老印第安人磕了磕菸斗裡的燒盡的菸草梗,道:“在那有一些很久以前到這裡的入侵者,他們很白和我們長得不一樣,說腳下的土地不是魁北克而是拉拆那,又自稱這裡不再屬於中國君主,而叫新法蘭西的人,他們在河口獵殺海狸砍伐森林,還攻擊了易洛魁聯盟的部落。”

就像哥倫布堅信他抵達的印度一樣,最先抵達新大陸的法蘭西探險家也篤信自己登上了中國沿海,堅定地認爲魁北克是中國的一個省份。

聽見長得很白的外來者,呼蘭就明白了,他舔舔乾澀的嘴脣,道:“我們也去吧,易洛魁聯盟在大河召集兵馬,這也是大聚會吧?在我的家鄉有那達慕大會,這也該有。”

“不要擔心這,後面還有很多我的人會過來,我會留下一些軍隊接應他們,我們去參加易洛魁大會!”

呼蘭搓着雙手走出屬於部落首領的長屋,對左右道:“派人回去,要告訴大帥,這裡要打仗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吹灰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四十八章 不情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十四章 高低第四十章 落空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八十一章 驟雨第九十三章 如鬆第一百二十五章 進忠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一百八十章 廢立第十章 清野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三十章 營房第四章 速報第六十五章 皈依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二百六十六章 自在第三百六十五章 鐵馬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三百三十二章 買賣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二百七十章 力量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三十章 通寶第三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花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三百一十一章 神仙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一百章 光頭第六十四章 自縛第七十章 賑濟第三十章 通寶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二百二十六章 覺悟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生第四百四十八章 當十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十七章 胭脂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二百二十一章 水門第四十五章 爺們第四十八章 不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三十九章 禍福第一百三十七章 驕傲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七十二章 亞念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五十七章 清化第三十八章 撞角第一百一十九章 甲衣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二百四十三章 培訓第十一章 岱善第三百九十七章 評估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六十三章 收拾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十一章 共舞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十一章 四洋第二百二十七章 引弓第五十二章 三錯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十六章 眼鏡第二百八十八章 倒退第九十三章 太一第四十章 大亂第三百四十一章 裴囂第二百三十六章 支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突破第四十一章 小魚兒第六十二章 人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五十九章 裡甲第三十八章 勉強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軍第五十六章 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