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杜如晦
養心殿。
在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把太師聞仲的遺體送回太師府後,就馬不停蹄的直接進了宮,來到了養心殿面見周辰。
周辰坐在龍椅上,看着面前風塵僕僕,面色有些蒼白的二人,平聲道;“兩位愛卿回來了?一路上辛苦了。”
“皇上,末將有罪。”
“末將率領十萬北營神武衛大軍平叛,因報仇心切,急功近利,中了黃天教叛賊之計。”
“結果,末將兵敗黃天教叛賊之手,致使十萬北營神武衛大軍損失慘重,死傷過半。”
“就連皇室隨軍出征的兩位大宗師也戰死了。”
“末將有負聖恩。”
“請皇上降罪。”
“不會是又一個房玄齡吧!”
現在又敕封了一位禮部尚書杜如晦。
兵部尚書要去禮部尚書拜會拜會這位杜如晦。
周辰看了一眼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平靜的說道。
這讓百官都不由的猜測着杜如晦的底細,不會和房玄齡一樣吧!
……
八賢王周賢也跟着威武候一起跪了下來請罪。
“他不負我大周皇室子弟。”
康王的遺體在幾天前已經被神武衛從代州護送回了洛陽,周辰讓曹正淳親自出城迎回的康王府。
八賢王周賢聞言,立即領命道。
而朝堂上現在的禮部尚書一職已經空餘了有些天了,正好讓杜如晦接任這禮部尚書一職。
戶部尚書府邸。
問罪這事先不急,周辰現在想聽聽,這些事情的具體經過。
爲了救援威武候,八賢王周賢可是扔下了身爲賑災欽差大臣的職責,前往西安府救援威武候。
最後沒能完成他這位賑災欽差大臣的職責。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在八賢王周賢和威武候二人離開後,周辰沉默了片刻,便開始了今天的簽到。
那是呂布的功勞,不是他這位負責剿滅黃天教叛賊中郎將的功勞。
等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講完後,周辰心裡不由的嘆了口氣。
既然簽到出了杜如晦這樣的人傑大才,那麼周辰當然要立馬安插到朝堂上去,挑起大梁了。
所以,周辰決定讓他們功過相抵。
【叮……。】
兵部尚書聽聞了這個消息後,直接朝着門外喊了一聲。
沒想到,今天簽到出了杜如晦這位人傑,算是解了周辰的燃眉之急。
……
“請皇上降罪。”
“但皇上若有所需,草民願爲皇上分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與丞相袁博和戶部尚書他們這幾人比起來,兵部尚書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卻只是小小的詫異了一下。
可沒想到,今天曝出了一個驚喜,居然簽到出了一位人傑。
威武候也沒想推。
不管是世家豪門,還是官員被曹少欽和呂布緝拿抄家滅族了不少。
搞不好,這又是一個和房玄齡同級別的對手。
丞相府。
這一點,威武候自己心裡比誰都清楚。
而朝堂中的諸多事情,又都離不開文臣的處理。
杜如晦新來駕到,有很多事肯定不知道也不熟悉。
要知道,之前已經出現了一個房玄齡了,這又出了一個杜如晦,和他們並駕齊驅,同爲六部尚書,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尤其是威武候,重重的磕了一個響頭。
“臣先告退去禮部上任了。”
“先是房玄齡,這又是杜如晦。”
“禮部以後就交給你了。”
那不是死幾個,幾十個或幾百個那麼簡單,一場大戰下來,那是可以用屍堆如山來形容都不爲過。
青史上的杜如晦,也就是鞠躬盡瘁,才染上重病,撒手人寰的。
這突然冒出來的杜如晦,要又是一個房玄齡,那就有些麻煩了
一個房玄齡就已經夠他們頭疼的了,這要是再來一個和房玄齡有着一拼的杜如晦,那可真就是不單單是讓他們頭疼怎麼簡單了。
“這杜如晦又是什麼底細?”
“皇上謬讚了。”
“朕總算是可以輕鬆一下了。”
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聽到周辰的話,立馬把這些事情的經過對着周辰詳細的講述了一遍。
丞相袁博眉頭緊蹙在了一起。
杜如晦拱手一道;“皇上放心,臣一定不會讓皇上失望的。”
本來有個房玄齡能挑起大梁,可被周辰暫時的派去了北方四州之地。
所以,周辰的身邊是真的很缺能挑起大梁的文臣。
要不是呂布及時的趕到支援,恐怕他這位主要負責剿滅黃天教的平叛中郎將帶領的大軍就全軍覆沒了。
最主要講的是北營神武衛平叛大軍和黃天教叛賊交戰的過程。
房玄齡的手段,丞相袁博也已經領教了一些,的確是個不簡單的人物。
……
周辰滿意的點了點頭。
那位唐皇能一掃天下,榮登九五,這二人可是佔據着重要的原因。
杜如晦一聽,立馬再次的跪了下來;“臣杜如晦,謝旨隆恩。”
所以,算起來,八賢王周賢也是有罪在身。
……
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話還真是一點都不假啊!
通過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的講述,周辰能感覺到戰場上的那種殘酷。
畢竟,他威武候所犯的罪責根本不僅僅是功過相抵就能抵消的,那可是大軍慘敗,死傷慘重的罪過。
“杜如晦,這又是哪裡冒出來的,宮裡那位居然直接敕封了他爲禮部尚書。”
幸好,有南營神武衛的平叛大軍在,要不然還真有些彈壓不住這雍州和幽州這兩州的局勢。
“你既然回來了,就親自負起康王的後事吧!”
“朕看你們一臉風塵僕僕的,臉色也很差,就都先回去休息吧!”
有了房玄齡的前車之鑑,他們可不會認爲,能被宮裡那位敕封爲禮部尚書的人物,會是一般簡單的人物。
周辰想起了什麼,又看了一眼八賢王周賢道;“八賢王,康王的後事朕已經交給了你宗人府。”
雖然,之前有戰報傳回,可戰報上說的都很籠統,並不詳細。
“謝皇上。”
有了杜如晦的出現,周辰接下來就能輕鬆不少。
“房謀杜斷,雙劍合璧。”
面對曹少欽和呂布帶人緝拿抄家,這些官員和世家豪門起了激烈的反抗廝殺。
“康王的木棺也已經在幾天前就運回了康王府。”
“曹正淳。”
【恭喜宿主獲得人物‘杜如晦’的效忠。】
反倒是他這位主要負責剿滅黃天教的平叛中郎將大敗於黃天教叛賊之手,致使十萬神武衛平叛大軍損失慘重。
畢竟,之前周辰已經這樣敕封過一位吏部尚書房玄齡了。
畢竟,這些天除了簽到出一個魏續外,其他簽到出來的都是廠衛。
房玄齡不知道,與他雙劍合璧,合稱‘房謀杜斷’的杜如晦已經出現了。
現在,這兩州的局勢是被彈壓住了,大批的官員被拿下,可接下來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這幾天,周辰正在爲身邊缺少文臣而愁眉不展了。
杜如晦站起了身,拱手堅定的說道。
刑部尚書和工部尚書二人也都是皺着眉,對於周辰突然下旨敕封杜如晦爲禮部尚書有些驚疑不定。
似乎,有了燕州和代州的警醒,這雍州和幽州兩州之地的官員和世家豪門都有了準備。
“草民當不起皇上口中的大才。”
“有克明這樣的大才在,朕就能輕鬆很多了。”
【簽到成功。】
“草民杜如晦叩見皇上。”一道身影出現在了養心殿內,對着龍椅上的周辰跪下行禮。
“簽到。”
周辰目視着杜如晦離開的背影,嘴角勾起了一絲弧度。
周辰對着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平靜的說道。
隨着周辰敕封杜如晦爲禮部尚書的旨意一出,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當中又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震動。
畢竟,朝堂那些人,忠心且能頂起大梁的沒有幾個。
……
“一定要厚葬康王。”
周辰打量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杜如晦道;“克明不用多禮,朕這幾天正愁身邊無人可用。”
“臣遵旨。”
都是從一介布衣,一步登天,步入朝堂重臣之列。
周辰看着杜如晦說道。
威武候‘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直接請罪道。
周辰一臉認真的看着八賢王周賢囑咐的說道。
然後,八賢王周賢和威武候二人便直接退出了養心殿。
杜如晦是誰?
這可是名留青史的人物,大唐的宰相,與房玄齡合稱‘房謀杜斷’,可謂是雙劍合璧。
丞相袁博坐在主位上,皺着眉頭,嘴裡唸叨着;“杜如晦,禮部尚書?”
整治吏治,擒拿官員簡單,可這後面彌補官員就麻煩了。
十萬平叛大軍,死傷過半,身爲十萬平叛大軍的主帥,這個責任,威武候的背。
所以,這兵敗之罪,威武候是推不掉的。
“好,杜如晦,朕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宮裡那位到底從哪找來的這些人?”
“還有你們此行的經歷。”
一些奏章什麼的,也不用再親力親爲了,交給杜如晦就行。
威武候知道,黃天教雖然被呂布剿滅了,但這跟他這位主要負責剿滅黃天教叛賊的平叛中郎將卻一點關係都沒有。
要說八賢王周賢功過相抵說的過去,可他威武候功過相抵,那就真的是皇恩浩蕩了。
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沒想到,周辰沒有降罪,齊齊的伏首跪謝。
西安府,府城,
杜如晦伏首大聲的說道。
同時,刑部尚書府,工部尚書府。
周辰心裡默唸了一聲。
“準備車架,去禮部。”
周辰擡眼看向了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你們二人是辜負了朕的信任,罪責不輕。”
周辰看着杜如晦淡笑的說道。
再加上,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又迎回了太師聞仲的遺體。
只見這道身影一身的清樸長衫,面龐清瘦,眼裡綻放着灼人的光芒,給人一種平淡又不可忽視的感覺。
此時,房玄齡坐在府衙大堂上,正一臉的愁眉不展。
所以,兵部尚書要去看看,和杜如晦交流交流,看看杜如晦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
乾脆利落,沒有一絲的拖泥帶水。
還真是讓人意外。
杜如晦說完,站起了身,拿着聖旨離開了養心殿。
周辰知道,杜如晦和房玄齡二人都做過大唐的宰相,胸中都有宰相之才。
“臣辜負了皇上重託,沒能完成皇上交付的賑災救民之事。”
周辰擺了擺手;“克明不用多禮,起來吧!”
“敕封杜如晦爲禮部尚書,立馬前往禮部上任。”
杜如晦?
周辰一愣。
雖然兵部尚書不知道這杜如晦是何人物,但能被皇上直接敕封爲了禮部尚書,想來應該也不一般。
“給朕擬旨,杜如晦德才兼備,胸有謀斷,乃我大周棟樑之才。”
尤其是北營神武衛平叛大軍和黃天教大戰的詳情。
這幾天,雍州和幽州兩州之地,被曹少欽和呂布帶着人那是殺的人頭滾滾而落。
“來人。”
所以,對於杜如晦這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周辰信。
……
既然是皇上敕封,那大家就都是自己人。
“對了。”
“克明來的正是時候。”
那就是這麼多官員被拿下,房玄齡手上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官員補上這些位置。
周辰聽到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的話,看到二人跪下請罪,臉色沒有太多的變化。
戶部尚書挑着眉,喃喃自語着。
跟他們二人與黃天教叛賊拼死一戰比起來,這點罪責真的不算什麼。
“先跟朕說說,你們平叛的經過吧!”
本來周辰以爲今天簽到又會是廠衛。
“皇上,臣也有罪。”
經過周辰對這些事的詳細瞭解,周辰知道,威武候和八賢王周賢二人或許是有些罪責,但也是罪出有因。
“但,念在你們二人迎回了太師,算是功過相抵了。”
周辰立馬撇了一眼侍立在一旁的曹正淳直接下旨的說道。
總不能隨便提拔一些人做官吧!
也不能讓拿下的這麼多官員位置一直空着吧!
那兩州之地還如何治理安民。
這正是房玄齡此時最頭疼的問題。
哪怕是房玄齡和八賢王周賢之前二人從洛陽帶出了不少選撥出來監督賑災的官員,也彌補不了這麼多地方官員的空缺。
“房大人,皇上密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