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忠烈千秋(第一更,求訂閱)
忠烈祠,既是供奉陣亡官兵的祭祠所在,同樣也是國家公墓,位於應天南郊的忠烈祠佔地達數百公頃,這片規模宏大的墓地,盡是一片綠色,看起來宛如國防綠一般。和所有的墓地一樣,這裡顯得有些冷清,綠色的墓地上,只有幾條白色綿延到遠處,那是白色大理石製成的墓碑,數量雖然不多,但這只不過是剛剛開始罷了。
在公墓的入口處,是一座華夏式城門式的牌坊,牌坊中央門廊上書“忠烈千秋”,右側門廊上書“成仁”,左側門廊上書“取義”,此取自於文天祥的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再往裡走,沿着通道兩側的松柏,就能看到一座規模宏大的中式建築,那裡就是忠烈祠了,它的形制借鑑了唐代的含元殿——完全出自朱大皇帝之手,他憑藉回憶繪製了後世對含元殿的復原草圖,然後將草圖交給建築師們,歷時三年才建成這座大型宮殿式建築,從其建成的那天起,就是整個南美最具華夏風韻的華夏式建築。
不建皇宮建忠祠!
由此可見大明與歷朝歷代的不同!
忠烈祠不僅供奉着大明陣亡將士的牌位,同樣也供奉着自先秦起到明末的華夏忠臣義士的牌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華夏文明的傳承。
畢竟立國於南美的大明,不過只是華夏數千年曆史中的一員,華夏的先賢英烈們可以在這裡得到一年四祭。
對於大明而言這裡既是祭祀先烈的忠烈祠,也同樣是一個紀念中心,他右翼側殿是先賢祠,供奉着華夏先賢,而左翼側殿是遊就館,展示着大明軍隊的武備以及繳獲的各國兵器,從其建成的那天起,就經常有學校組織學生來這裡參觀。
今天和往日一樣,有從應天學校過來的小學生來這裡參觀,與往日不同的是,平日裡靜悄悄的忠烈祠顯得有點“喧囂”。
“砰!砰……”
整齊的排槍聲,從空曠墓地裡傳來時,正在進行參觀着學生們,紛紛的立正,他們目視着槍聲傳來的方向。烈士的葬禮正在進行着,戰爭總是會死人的,每天都是陣亡戰士的骨灰從前線送到應天,在忠烈祠的公墓裡每天都會有葬禮進行着。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如茵的綠地上,在白色的墓碑之間,順着槍聲的方向走去,這些年少的學生們,對於軍人的葬禮充滿了好奇,甚至有些嚮往,畢竟,在大明的中學課文中,就有軍人葬禮的描述。
莊嚴且肅穆。
這是他們第一次目睹軍的葬禮,但是與書上的描術不同的是,今天這裡沒有親人的抽泣聲。
“砰……”
待學生們走近後,他們看到了十幾米開外正在進行着的葬禮。
六名持槍的軍人,舉着步槍對着空中鳴槍。
“預備……放!”
“砰!”
槍聲再次隨着軍士的口令聲響起,儘管槍聲讓學生們的身體微微驚顫了一下,但是此時他們的神色卻變得的更加的肅穆。
學生們自覺的排成排對着墓地行着軍禮。
“砰!”
“嘟……嘟……嘟、嘟……嘟、嘟……”
禮槍聲結束之後,軍號手拿起軍號吹響了熄燈號,低沉的熄燈號聲此時顯得極其的肅穆。
墓前,沒有送行的親人,只有六名身着禮服的士兵站在那裡,即將入土的棺材上蓋着國旗,這是屬於軍人的榮耀,
伴着低沉且肅穆的熄燈號,站立在棺旁的六名士兵同時擡起國旗,他們的手上戴着白手套,然後輕輕的把沿中線國旗合攏,戰士們按照標準的折旗步驟,站立軍棺兩側六手相交,動作輕緩的將國旗折起。
領隊的士官雙臂交攏將國旗合抱在胸前,然後緩緩的走前墓地前的士兵。
щщщ⊙тt kΛn⊙c○
“這面旗幟,以皇帝陛下和國家的名義,獻給您!用以感激您的兄弟爲帝國做出的光榮、忠誠且可敬的貢獻,謹以這面旗幟表達整個國家以及帝國軍團對他的感激之情。”
孩子們甚至可以背下這段話,這是寫在書本上的“贈旗語”,按道理是應該交給陣亡官兵親人的,如果他們沒有親人,則交給他的兄弟——戰友。
事實上,在大明許多陣亡的戰士都沒有親人,他們孤身一人飄洋過海來到這裡,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忠誠締造了這個國家,爲華夏民族開拓了這片土地,他們被安葬在忠烈祠,他們理應得到祭奠與愐懷。
士官的聲音低沉,他用雙手把國旗輕輕的送到戰友的面前,儘管一切就像是流程一般,但當戰士接過國旗的時候,他同樣用雙臂將其抱在胸前,像是擁抱着自己的兄弟一般。
完成“贈旗禮”後,士官向年青的戰士敬了一個軍禮,他的動作輕緩,似乎充滿了不捨,此時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的肅穆……
以皇帝陛下和國家的名義緬懷他們,感激他們!
在大明,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背出這句話,是軍人的犧牲奠定了這個國家的一切,也正因如此,他們值得人們去尊重,也必須得到人們的尊重與緬懷。
十七年!
在過去的十七年間,許多人的習慣和性格都發生了變化,十七年前,軍人是當差吃糧的丘八,而現在呢?軍人是神聖且令人尊重的。
是什麼鑄就了這一切,是軍人的犧牲,軍人的勇敢,當然還有就是國家發自骨子裡對軍人的推崇以及諸多的保障,而不是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軍人是令人尊重的職業”。
爲了表示對軍人的敬重,大明用許多看似有些教條化的東西,用細微到繁瑣的條令去保障軍人生前以及身後的利益,正是這樣細緻入微的關切,讓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得到軍人地位的不同尋常。
此時,在這些魂歸忠烈祠的忠烈之士的葬禮上,這些神情肅穆的學生們,又一次接受了愛國主義的教育,這比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的“軍葬”更加的直觀,對他們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還是很難受……儘量三更吧!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厚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