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薯(求首訂)

bookmark

“王大人,同喜同喜,下官可不敢居功,這是遵義軍民府上下全體官員以及那些農業人員的功勞。”黎安明朝他拱了拱手說道。

王遠志也沒在這個話題上深聊,而是說道:“如果本官所記不錯的話,今年開春軍民府上下可是種下了大概上百萬畝紅薯,按照兩千斤的均值來算,至少得有兩百萬擔的收成。而按照約定,農戶們前兩年按照“三谷八薯”的地租交稅,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成,黎公子可想好如何處理了?”

wωω◆т tκa n◆co

今年遵義軍民府上下每人最少都分到了五畝地,加上後來又陸陸續續的開了不少山地、荒地,算下來,每人十畝地是有的。種玉米的地裡黎安明基本都要求套種了紅薯,新開墾的山地裡他也要求種了紅薯。反正新開墾的山地肥力也不夠,種什麼產量都不高,索性就中紅薯了,因爲紅薯在貴州還有一個名字,叫山蘿蔔,山地對它沒什麼影響。

這樣算下來,遵義軍民府前前後後確實是種了不下百萬畝,不過均產量應該達不到兩千斤,能有個一千五百斤就不錯了。因爲農戶們肯定不會像黎安明的試驗地裡這麼精細的打理,所以產量上最多有個兩千多斤就不錯了。

“相信今年我們遵義種了新糧食的消息已經在周圍各省傳開了吧,等下再找人把這紅薯的產量傳出去,王大人,您說會怎樣?”黎安明笑着問道。

王遠志聞言一愣,隨即說道:“那一定會有人來購買種子和耕種方法。”

“其他不說,光是雲貴川桂湖廣這些山地多的地方,知曉了有一種在山地裡產量也很高的糧食後,大部分肯定會爭相來購買種子的。”黎安明點頭笑了笑說道。

這年頭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貪贓枉法,還是有很多一心爲民的好官的。而對於西南山區,能種在山地裡收穫還頗豐的糧食,無疑與是救命糧了。

小麥在山區的產量還不足一旦,水稻稍多一些,估計也就三擔多些,但種植水稻的水田卻是不多,再加上沉重的賦稅,這些地方的百姓一年到頭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依黎安明的估計,紅薯之所以在明末推廣不開,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推錯了方向,南方本就是稻米產地,北方則是小麥產地,這兩個地方的主糧產量相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本就不俗了,誰還願意來種植那個只能用來填飽肚子的紅薯?

而西南山區就不同了,不管在這裡種小麥也好、種水稻也罷,產量都是提不上來的。如果有一種能在這裡種植且產量高的糧食,基本不用怎麼推廣,老百姓自己就會要求種的。

王遠志聞言點了點頭,道:“這樣一來,起碼能去除五六十萬擔的庫存,再留下二十萬擔的種糧,這就去了一半了。眼看着西南就要生亂了,口糧留存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一來,確實所剩無幾了。”

不愧是能做到知府的人,這一套一套下來,就把黎安明的意圖摸得一清二楚了。

趁着聊天的工夫,黎安明連忙生起一堆火,丟了幾個紅薯進去蓋着碳灰燒了起來。王遠志見狀有些疑惑的問道:“黎公子你這是何故?”

“王大人,一會兒您就知道了。”黎安明笑了笑賣了一個關子說道。這是他在現代的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不管是在山上放牛,還是家裡生火做飯,他總喜歡丟幾個紅薯進火裡燒着。

半個時辰後,黎安明丟下手中的鋤頭跑了回來,用一根樹枝掏出已經燒熟的紅薯一看,有幾個有些糊了,火太大。

他拍了拍紅薯上的碳灰,擡頭問向一旁的王遠志和於啓晨道:“二位不介意這有些粗鄙的吃法吧?”

“無礙,本官正想嚐嚐這紅薯的味道。”王遠志不介意的擺了擺手說道。於啓晨就更加不用說了。

見狀,黎安明便摘下幾張樹葉,把紅薯包裹半截後分別遞給他們,道:“把皮剝了就可以吃了,小心燙哦!”

說完,他自己也同樣拿起一個剝開吃了起來。在現代他也是十多年沒有吃過這樣燒的紅薯了,火爐裡烤的他倒是一年能買一兩回來吃,不過味道嘛肯定就沒小時候的那麼香了。

“這味道倒是挺香甜的。”王遠志嚐了嚐讚歎道。以前他只是聽說過這個東西,別說吃了,見都沒見過,要不是被分配到這裡來,這樣的“粗糧”他恐怕一輩子也不會嚐到。

一旁的於啓晨見狀張了張嘴說道:“王大人,這東西好是好,就是不能多吃,吃多了.........”

後面的話他有些不好說出口,黎安明見狀直接說道:“吃多了屁多!”

紅薯裡含有大量氣化酶,在胃酸的作用下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會導致肚子漲,放屁。當然,這些他沒法給他們解釋,簡單粗鄙的“屁多”兩個字比解釋什麼都有效。

“不過對於填飽肚子來說,這紅薯還是很不錯的,不但如此,這東西還有藥用價值呢,東璧先生的《本草綱目》載:“番薯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陽之功效”。”於啓晨連忙尷尬的接話說道。作爲跟着徐光啓學習的學生,這紅薯的習性他是瞭然於胸的,不過像黎安明這樣直接丟火裡燒着吃,他倒還是頭一次見。

王遠志也沒有在意黎安明那粗鄙不堪的話語,頗有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撲在了品嚐手裡的紅薯上。吃完一個後他還有些意猶未盡的看了看地上那幾個已經燒好的,不過一想到黎安明說的“吃多了屁多”幾個字,頓時又按下了自己的口舌之慾。

“農戶們的地窖都挖好了吧?”吃着紅薯,黎安明突然想到了紅薯的儲存問題,便對於啓晨問道。

於啓晨聞言點了點頭,道:“挖好了,早在春忙後,我們就已經安排人去各村各戶監督挖好了。”

“既如此,那就準備開始秋收事宜吧。”這遵義說不準什麼時候就得開始備戰了,趁着現在時間還算充沛,糧食還是早日歸倉的好。

而就在黎安明帶人忙着秋收的時候,八月十七日,經過近一個月的加急傳遞,萬曆皇帝的死訊終於傳到了四川,傳到了遵義...........

第一百零二章 初見第一百章 見天啓第九十六章 李進忠第一百七十六章 加緊訓練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日葵與番茄炒蛋第二百二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西出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城破第四十八章 打撈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遠志的改變第一百六十九章 京城來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細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八十一章 備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襲南坪關第五十五章 海島大建設第四十二章 巧遇第八十四章 秦榆婷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外發展第一百一十四章 沙盤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見恨晚第五章 摸清家財第二百零八章 開州磷礦第八十章 夜襲第五十五章 海島大建設第二百三十章 思路第一百零五章 吳又可第四十二章 巧遇第四十章 萬奴行第十七章 招募第三章 揹包也穿越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十五章 安排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魂(打賞加更)第二百三十二章 援助第二百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一百四十章 老謀深算第二百零六章 楊愈懋進永寧第一百四十二章 遭遇第一百八十一章 備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奢崇明的抉擇第六十七章 抓錯人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理第二百二十七章 生產大隊第十九章 訓練第十章 鏡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招兵第二百四十章 順利第九十四章 抵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沙盤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應泰第二百三十一章 螺式炮閂後裝炮第一百八十八章 夔門激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眼界第三十八章 紅夷大炮第三十三章 合作 (求推薦、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思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報入京第十一章 水泥第七十九章 平亂第一百九十二章 入貴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黎文海到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四十二章 巧遇第三十三章 合作 (求推薦、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八章 夔門激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應泰第五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二十二章 遇敵第二百三十五章 孤城危局第四十二章 巧遇第二百三十章 思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仰第一百六十七章 養寇自重第九十七章 面聖第三十九章 濠鏡澳第十四章 擴張第三十章 故友 (求收藏、求推薦)第八十三章 公審第二百三十二章 援助第三十三章 合作 (求推薦、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試驗第四十八章 打撈第三十三章 合作 (求推薦、求收藏)第三十章 故友 (求收藏、求推薦)第七十八章 萬曆四十八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經略去職第十七章 招募第一百零九章 岱山會第二百零八章 開州磷礦第二十五章 抵達第一百一十九章 剿寇第一百八十六章 瞿塘關第二十八章 廣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釣魚城之戰第四十章 萬奴行第七十五章 情報部門第五十章 購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