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報入京

bookmark

“急報!急報!閃開,急報!”落日餘暉下的京城,顯得那麼的祥和,不過這樣的氛圍沒有持續多久,便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

時來無事,兵部尚書黃克瓚正準備下值,卻見到一小吏着急忙慌的跑了進來。

黃克瓚見狀眉頭一皺,頗爲不悅的說道:“何事如此慌張?成何體統!”

“黃公,西南急報,永寧土司叛亂,成都危在旦夕!”那書吏氣喘吁吁的回稟道,說着便遞上一封求援奏摺。

黃克瓚順手接過,毫不在意的喝道:“一個土司叛亂而已,何故如此慌張?”

“據傳信兵報,他受四川布政使朱大人派遣來京求援示警時,叛軍已攻陷重慶府、瀘州府等地,正向成都攻去,而四川兵力大部分在遼東,成都守城兵力只有兩千。”那書吏快速的回道。

黃克瓚見戰事確實有些嚴重,便不敢耽擱,連忙拿着奏摺前往內閣,找到剛接任內閣首輔的劉一燝,遞上奏摺回稟道:“劉公,西南急報!”

劉一燝接過看了看朱燮元的求援奏摺,見包括四川巡撫在內,被殺二三十官員,知曉事情嚴重,便也不敢耽擱,“啪”的一聲合上奏摺,急道:“走,去見陛下!”

二人來到乾清宮求見天啓,沒一會兒,天啓召見。

“臣等參見陛下!”見到天啓,劉一燝、黃克瓚二人趕緊跪拜道。

天啓虛扶了一下,道:“二位愛卿請起!”

對於翼衛自己登上帝位的劉一燝,天啓皇帝很是尊敬。等他們起身後,他纔開口問道:“二位卿家此時來見朕所謂何事?”

對於天啓皇帝,在後世一直是備受爭議的皇帝,主要原因是他不理政務整天沉湎於木匠,是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素認爲衡量一個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的標準:國泰民安,對外能有效的抵禦外來勢力的入侵,可以說這兩點天啓皇帝做到了。天啓皇帝在位期間沒有農民起義,在對金戰爭中也是連連大捷,這些得益於天啓皇帝”無爲而治”。

劉一燝聞言趕緊遞上張我續的求援奏摺回道:“啓奏陛下,四川永寧奢氏叛亂,重慶、瀘州等地相繼失陷,四川巡撫徐可求、總兵黃守魁、王守忠,道臣孫好古、駱日升、李繼周等四川、重慶二十餘官員死難,目前叛軍兵指成都,成都危在旦夕,川貴總督張我續求援!”

“什麼?豈有此理,這幫賊子真是膽大包天!”天啓聞言,頓時氣得站起身怒喝道。他沒想到,自己剛上位,還沒來得及大展一番呢,就聽得土司叛亂的消息。

隨即天啓皇帝又怒問道:“四川兵馬呢?難道朕的大明軍隊還攔不住一個小小的土司嗎?”

“回陛下,四川兵馬大多被調往遼東了,現四川各地只有衛所軍留守!”兵部尚書黃克瓚趕緊回道。現在大明真是多事之秋,遼東還未平息,西南又發生叛亂了。而四川精銳兵馬還在遼東作戰呢,至於留守的衛所兵,作爲兵部尚書的黃克瓚知道,那些衛所兵已經與農民無異,能指望他們有什麼戰力?

天啓皇帝聞言,頓時冷靜的坐了下來,問道:“依二位愛卿只見,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其實天啓皇帝有自知之明也只知道知人善用。一個皇帝沒有必要什麼事情都去過問,只要把控大局知人善用就可以了。當前大明最大的問題是財政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問題,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其他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別看歷史上的天啓帝表面看上去沉迷於木匠,可是一點都不糊塗。他發現魏忠賢對自己忠心耿耿並且具有很強的治國才能,於是他把政權交給魏忠賢大理,自己則幕後指使。魏忠賢不負厚望採取了系列賦稅改革:減輕農業稅,加大對土豪地主、工商業稅收的力度。這系列稅收政策有力的穩定了明朝的政治居民,明軍對後金作戰也扭轉了明軍屢戰屢敗的局勢。

魏忠賢在治理國家抓住了問題癥結所在,是絕對的能臣。素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君子、清流自居東林黨人沉不住氣了,因爲魏忠賢徵收商業稅已經觸動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在天啓皇帝面前彈劾魏忠賢。這一下激怒了魏忠賢,於是他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的打擊,於是出現了所謂“東林黨前六君子”和“東林黨人後七君子”。

可是一到愚蠢的崇禎帝上臺,明朝就進入了多事之秋,那可謂內憂外患。李自成在陝西揭竿而起,外界後金是虎視眈眈,明軍是屢戰屢敗。財政立馬陷入了困境,在對後金的戰爭中明軍發不出軍餉了。

爲什麼會出現這情況了,魏忠賢被殺後東林黨人一黨獨大,他們立馬廢除了工商業稅、海外稅、礦山稅和鹽稅,他們把賦稅強加給農民,那些可憐的農民再沒有活路的情況下不得不揭竿而起。

愚昧的崇禎帝一輩子都不知道爲什麼自己會把明朝帝國治理的那樣糟糕,臨死前才明白是那些文官集團坑了自己,才意識到魏忠賢是賢臣,於是匆忙間他又把魏忠賢給厚葬了。

然而可惜的是,崇禎此時的做法並沒有什麼用,如果他聽從知人善用的天啓的遺訓的話,大明或許又是另一幅景象了。

聽到天啓的問話,劉一燝想了想,回道:“回陛下,老臣以爲,當務之急是迅速調派軍隊,以解成都之圍。”這張我續的求援奏摺是一個月前發出的,現在的成都估計也差不多被圍困住了。

天啓聞言,看了看手中張我續的求援奏摺後,便開口說道:“朕觀這朱燮元能力不錯,便升他爲四川巡撫吧,剩下的四川總兵一職,兩位愛卿可有人選?”

聞言,劉一燝、黃克瓚二人相互對視了一眼,劉一燝拱手回道:“回陛下,兵部侍郎楊愈茂可堪其職!楊愈茂曾在湖廣任職鄖陽知府,對西南軍事頗爲了解。”

天啓聞言點了點頭,有些不在意的說道:“既如此,明日內閣議處後,便加緊調派吧!”一個小小的土司而已,可以說朝廷上下幾乎都不怎麼重視。

而就是因爲朝廷前期的輕視,才導致了西南的叛亂愈演愈烈。

頓了頓,天啓皇帝忽然問道:“遵義如何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洞房花燭(月票加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勝第七十七章 熊廷弼第四十九章 遭遇海盜第八十四章 秦榆婷第一百二十六章 回程第一百三十七章 羅氏土司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日葵與番茄炒蛋第一百六十三章 水西安氏第二百零二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四十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葬第一百八十二章 攻防戰第六十七章 抓錯人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見恨晚第一百零四章 遊醫第二百三十三章 工匠精神第九十一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臨濠鏡澳第八十二章 抓捕第五十八章 徐爾覺第二十四章 慘勝第三十一章 孫元化第二百五十六章 絕望第一百一十章 商會成立第一百九十章 西進合江(30月票加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茫第三十六章 瑣事一堆第二百三十四章 提前佈局第四十五章 遼東第二百三十三章 工匠精神第一百三十九章 軍議第六十五章 喜鵲第一百四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奠 (求首訂)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報入京第七十二章 父子第六章 謀劃未來第二百五十四章 教育爲本第二百二十五章 清剿第一百三十章 打穀機(求首訂)第一百八十八章 夔門激戰第三章 揹包也穿越第一百六十一章 蜀王(二合一章節)第五十章 購島第十章 鏡子第十三章 亂象初現第四章 家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結束第十七章 招募第二十七章 準備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方穩定第八章 謄抄公第六章 謀劃未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成都決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洞房花燭(月票加更)第二章 萬曆四十七年第二百一十三章 宴請第十六章 現狀第六十五章 喜鵲第二百四十二章 結陣以待第二百一十章 糧食第五章 摸清家財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招兵第九十九章 早朝第二百一十三章 宴請第一百七十二章 洞房花燭(月票加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兵發永寧第四十八章 打撈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衣人第六十三章 試炮第七十一章 車牀第一百一十二章 黎文海到來第二十二章 遇敵第一百七十二章 洞房花燭(月票加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瞿塘關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勝第九十章 進京事宜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上初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兄弟相見(二合一章節)第二十四章 慘勝第七十章 板甲第二百一十七章 熱氣球實驗(補更1/28)第八十七章 肥皂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七十三章 亂局始!第二百零二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四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二百三十五章 孤城危局第二十五章 抵達第一百零五章 吳又可第七十五章 情報部門第七十九章 平亂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魂(打賞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仰第一百一十二章 黎文海到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洞房花燭(月票加更)第二百四十一章 就緒第二百三十三章 釣魚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