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洞房花燭(月票加更)

bookmark

婚禮者,昏禮也,古時於黃昏舉行,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

黎安明的婚禮也按古禮與黃昏舉行,載有秦榆婷的花轎到達黎府時,正好接近黃昏。

花轎進門,何源連忙讓人奏樂放炮仗迎轎。停轎後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俗稱“出轎小娘”的迎秦榆婷出轎,用手微拉秦榆婷衣袖三下,始出轎。

秦榆婷出轎門後得先跨過一隻硃紅漆的木製“馬鞍子”,然後進黎府門前再得跨過一個火盆,步紅氈,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位置,這時黎安明才由捧花燭小儇引出站在喜堂左側。

接下來便是拜堂成親了,喜堂布置與各地相同,拜堂儀式則與黎安明所想的稍有不同,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擔任,黎家則由黎荃擔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贊禮聲動作。

負責唱贊禮的是程家的一個老太公,今年已經七十多了。

時辰一到,程老太公便高喝道:“行廟見禮,奏樂!主祝者詣香案前跪,皆跪!”

黎安明與秦榆婷、以及主香公公黎荃聞言,皆詣香案前跪下。

程老太公隨即又喊道:“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升,平身,復位!跪,皆跪!”

“升,拜!升,拜!升,拜!”

“跪,皆跪,讀祝章!”

接着便由一個十三四歲小儇跪在右側拜佛凳上讀早已準備好的祝章。

等祝章讀完後,程老太公才接着讚道:“升,拜!升,拜!升,拜!”

整個過程總稱爲“三跪,九叩首,六升拜”,這一套流程下來,別說秦榆婷一女子了,就連黎安明也累得不輕。

好在黎安明兩人終於聽到他們最想聽到的話語:“禮畢,退班,送入洞房!”

繁縟的拜堂儀式畢,由兩個小儇捧龍鳳花燭導行,黎安明則執綵球綢帶引秦榆婷進入洞房。

讓黎安明沒想到的時,去洞房的路上也還有一套流程,二人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爲5只,走過一隻,喜娘等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意謂“傳宗接代”、“五代見面”。

好不容易入洞房後,按男左女右坐牀沿,稱“坐牀”,然後由一名福壽雙全婦人用秤桿微叩一下秦榆婷蓋着彩羅袱的頭部,而後交於黎安明挑去“蓋頭篷”,意示“稱心如意”,謂“請方巾”。

因二人先前早已見過面,這一環節倒也沒顯得有多尷尬,只是秦榆婷作爲女兒家,稍微有些臉紅害羞而已。

黎安明沒坐多久便被喜娘轟了出來,接下來秦榆婷要換裝,還有儀式沒完成呢。

而後,黎安明、秦榆婷行“拜見禮”,論親疏、輩份依序跪拜見面,稱“見大小”。拜時起樂,堂上擺大座兩把,受拜者夫婦同坐,如一個已故,則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着。拜畢賜紅包給新娘,俗稱“見面錢”。公婆可不掏紅包,謂“媳婦自家人”。新娘與同輩見面則作揖,若小輩拜見時,新娘亦給“見面錢”。之後,舉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勸食,新娘多不真吃。

終於在一套繁瑣到極致的環節完成後,黎安明牽起新娘秦榆婷回洞房,完成最後一道程序。

“喜娘,還有多少禮節啊?這結一趟婚,感覺都快累死了。”黎安明笑眯眯的問一旁的喜娘道。

二位喜娘、送娘聞言對視一眼後笑了起來,說道:“少爺,少夫人,下面倒是還有些禮節,否則會不吉利的,這些做完我們就走,耽誤不了二位的好事。”

喜娘、送娘一般都是都是老油條,嘴上什麼話都能說。

如此露骨的話讓黎安明和秦榆婷都是臉色一紅,彷彿是相親剛見第一面,媒人就勸去約炮一樣尷尬。

咳嗽了一聲,黎安明假裝正經的說道:“如此,還請二位費心了。”

合巹之禮,乃是婚禮的最後一道程序,即新夫婦在新房內共飲合歡酒。這一習俗起源於上古,原本是將葫蘆一剖爲二,兩瓢分別盛酒,夫婦共飲,表示從此成爲一體,開始進入婚姻生活。後世改用杯盞,乃稱“交杯酒”。明代禮制規定,婚娶儀式的最後一步,新婚夫婦步入寢室,各自盥洗乾淨後,分別於案前就坐,夫東婦西,共飲合歡酒。這就是明代合巹禮的儀式過程。

加上什麼系禮服,吃棗子等一些小禮節做完後,又是半個時辰過去,這些繁瑣的禮節才結束,最後,黎安明讓喜鵲給了二位喜娘、送娘賞錢,這些事情才終於告一段落。

等喜鵲、小環陪着喜娘、送娘出去後,只剩下黎安明和秦榆婷坐在牀沿上。一時間氣氛有些尷尬,秦榆婷害羞的低着頭,黎安明則不知所措的擡頭望天。

好一會兒,黎安明才輕輕咳嗽了一聲打破了死寂,畢竟這個時代的女性還是十分保守的,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作爲男人的他主動一點才行。“夫人,這天色也不早了,該安歇了。”

黎安明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厚顏無恥地脫口而出說出這句話的,說完他心裡才覺得異常的尷尬。

“嗯!”好在秦榆婷輕若蚊聲應了一聲。

黎安明見狀心神一震,隨即慢慢伸手捧着秦榆婷的臉龐,親了上去。秦榆婷頓時全身緊張,整個人僵在那裡不敢動彈,只任黎安明親吻。見狀,黎安明笑了笑,慢慢把秦榆婷推倒在牀上,幾番雲雨一晚溫存,自不用說。

婚房外,喜鵲和小環兩個小腦袋貼在窗戶上一臉的壞笑。正在這時,屋內的燭光忽然滅了,二人一驚,頓時趴在了窗戶邊。

不多時,一些讓人面紅心跳的聲音傳了出來。

程芸路過見到這一幕,望着二人猥瑣的模樣頓時沒好氣的說道:“兩個小丫頭片子,也不害臊!”說着,程芸便一手一個把這兩人提溜了出去。

而就在遵義城內爲黎安明的新婚而鞭炮聲聲、鑼鼓喧天時,西南地界也進入了槍炮齊鳴、殺聲震地的局面,西南大亂,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兵進仁懷第六十二章 問魔怔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結陣以待第二百零五章 劍門關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衣人第二百零一章 各打各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釣魚城之戰第五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九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零四章 遊醫第一百七十六章 加緊訓練第六十二章 問魔怔了第九十二章 解惑第二百三十四章 提前佈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茫第一百九十五章 成都決戰第四十章 萬奴行第十六章 現狀第八十八章 黎小妹第六章 謀劃未來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關第八十章 夜襲第九十二章 解惑第二十三章 初戰 (打賞加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酉陽冉躍龍第二百二十八章 重慶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熱氣球實驗(補更1/28)第八十四章 秦榆婷第二百零三章 火攻第一百五十五章 蒸汽研究第一百八十一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會晤第四十三章 暢聊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啓元年第十七章 招募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人反應(補更2/28)第一百三十九章 軍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衣人第二百零八章 開州磷礦第八十八章 黎小妹第三十八章 紅夷大炮第二百一十一章 計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二百二十六章 番茄、花生第七十七章 熊廷弼第二百一十四章 投井自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招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想和太陽肩並肩(十月票加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二百三十九章 演戲第二十六章 意外之喜第九十七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三十九章 演戲第四十二章 巧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回程第一章 北山有墓碑第二百二十九章 後裝燧發槍第七十八章 萬曆四十八年第三十九章 濠鏡澳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日葵與番茄炒蛋第二百一十三章 宴請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日葵與番茄炒蛋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西出兵第四十八章 打撈第一百零三章 香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報入京第四十五章 遼東第一百七十三章 亂局始!第十一章 水泥第一百七十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沙盤第二百三十三章 釣魚城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顆粒火藥(二合一章節)第一百八十章 風雨飄搖第三十八章 紅夷大炮第一百六十四章 兄弟相見(二合一章節)第二百三十二章 試驗第一百四十七章 仁懷內亂第九十章 進京事宜第四十章 萬奴行第一百六十二章 急報入京第四十六章 兄弟第七十三章 談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衣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九十章 西進合江(30月票加更)第三十七章 夫妻雨聊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關第一百五十章 婚事第六十三章 試炮第二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一章 蜀王(二合一章節)第一百一十九章 剿寇第二百二十八章 顆粒火藥(二合一章節)第二十九章 眼鏡 (求推薦、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加緊訓練第三十九章 濠鏡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