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爆發前,石友三與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拉上關係,藉助日本人勢力,勾結失意的軍人政客,組織隊伍在冀東活動,爲日本侵略軍開闢道路。
這次石友三與日僞軍勾結,其部屬十分不滿。師長米文和、張雨亭等不願當漢奸,準備伺機除去石友三。高樹勳因不願進攻八路軍,石友三便挑動日軍襲擊高部。
這樣,石、高之間的矛盾就進一步加深了。石友三嫡系部隊第六十九軍政治部主任臧伯風及總參議畢廣垣,利用這些矛盾,與高樹勳策劃,尋機殺掉石友三,以除大患。
按照歷史的原本進程,1940年11月,石友三在冀南戰鬥中遭到八路軍的毀滅性打擊,遂轉而投靠日軍,在開封與日本駐軍司令佐佐木簽訂互不侵犯協議,並準備在聯合消滅八路軍後向日軍投降。
臧伯風、畢廣垣、高樹勳等感到形勢緊迫,決心趕快下手。他們請出原西北軍將領、時任魯西行署主任兼遊擊主任的孫良誠,由他出面請石友三到高樹勳部面談,說是要消除兩人的隔閡。石友三見是老長官出面邀請,便表示同意。
12月1日,石友三率一連騎兵隨孫良誠到高樹勳部駐地河南濮陽柳下屯。高樹勳率旅長以上軍官將他們迎進會議室。不一會兒,一勤務兵入內對高樹勳說:“太太有事相請。”高樹勳即離室而去。
突然,4名衛兵進入會議室,將石友三架走。孫良誠這時才知受了利用,但已無可奈何,只得獨自離去。當天夜裡,高樹勳命士兵將石友三活埋於黃河岸邊。
石友三被屬下處決的的事情當時在國內引發軒然大波,而高樹勳也因此差一點被老蔣給殺了,因此馬錚很清楚石友三和高樹勳之間的矛盾,而且馬錚更知道高樹勳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愛國將,在抗戰後不久就率部起義,投靠了延安方面。
事實上高樹勳和馬錚之間也是有一些聯繫的,儘管到目前爲止兩人誰也不認識誰。馬錚和高樹勳之間的關係是源於一種辦事方式,要知道馬錚在綏察軍區初建到現在所執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針政策,包括瓦解敵軍、政治工作策反、收編僞軍等等,而這一切可不是馬錚自創的。
當然了,對於現在的八路軍來說這一體系是馬錚最先提出並且實踐的,但是實際上這一切都和高樹勳有着直接密切的關係。
這樹有根事有因,這件事情還的從頭說起。整個抗戰期間國共雙方雖然偶有摩擦,但是迫於外部壓力,雙方都還比較剋制,最終沒有徹底的決裂和翻臉。
但是抗戰勝利後事情就不一樣了,沒有了日軍這個頭號敵人,國內的階級矛盾再一次上升成爲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抗戰勝利後不久,國民黨方面赫然發動了進攻解放區的上黨戰役和平漢戰役。而延安方面也是寸步不讓,劉伯承等人當即進駐邯鄲一線打擊國民黨反動派。
而在進行平漢戰役的同時,開展了秘密爭取高樹勳率部起義的政治攻勢。高樹勳對老蔣在軍隊內部排斥異己、挑起內戰的行動表示不滿和反感,1945年9月上旬,高樹勳派人秘密來到上黨戰役前線指揮部面見劉伯承,商談和平事宜。
10月,孫連仲率高樹勳、馬法五、魯崇志等三個軍沿平漢路北上。大軍走到邯鄲、磁縣一帶,被我軍圍阻,我軍發起了平漢戰役。
我軍區參謀長李達冒險穿過火線親自到高樹勳軍營面談,這使高樹勳很感動,終於下定了決心起義。10月30日,高樹勳率新8軍及河北民軍萬餘人在馬頭鎮正式宣佈起義,以通電形式向全國發出了停止內戰團結建國的起義宣言,聲明脫離國民黨陣營。
高樹勳率部起義後,使敵軍受到很大震動,喪失了固守的信心。劉伯承將解放軍主力調至漳河以北敵退路兩側,於運動戰中殲敵孫連仲部兩個軍計2.3萬餘人,生俘敵40軍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等高級將領,取得了平漢戰役的勝利。
高樹勳起義對於及其統帥部引起較大的震動,使其感到“兵心不固,民心不歸”,發動內戰的時機還不夠成熟。高樹勳起義及平漢戰役結束後,老蔣陰謀部署發動內戰的大量文件被繳獲,延安新華社選其重要密令7件公開發表,使全國人民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挑動內戰的真相。
高樹勳起義後,在延安方面的主持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擴大邯鄲起義的宣傳,從國民黨在內戰中的致命弱點上來痛擊敵軍,瓦解國民黨軍隊,促成第二個、第三個邯鄲起義的爆發。於是乎延安方面在全國範圍內高調開展“高樹勳運動”,目的就是讓大量國民黨軍隊在戰爭緊急關頭,仿照高樹勳榜樣,站到人民方面來,反對內戰,主張和平。
爲使此項工作切實進行和迅速生效起見,各地必須依照中央指示,設置專門部門,調派大批幹部,專心致志,從事此項工作。各級領導機關,則要給以密切指導。高樹勳運動的成果是喜人的,國民黨軍隊的很多官兵在經過政治工作的感悟以後,思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覺悟以後,軍隊就必然脫離帝國主義與封建獨裁者,拒絕做他們的工具,站到人民方面來。
這是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在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中是如此,在護國討袁的戰爭中是如此,在反對北洋軍閥的北伐戰爭中是如此,在大革命失敗後的十年內戰中是如此,在八年抗戰中是如此,在今天的獨立、和平、民主、內戰、獨裁兩條路線的鬥爭中更是如此。
高樹勳起義及隨後開展的高樹勳運動,成爲國民黨軍隊中有愛國心、厭惡內戰的廣大官兵的一面旗幟,他們在此後的內戰前線大批倒戈起義,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
而在解放戰爭4年中,高樹勳運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震驚。第一年,國民黨軍隊起義及被我軍俘虜人數是69.4萬,佔該年度我軍殲敵總數62.0。解放戰爭第二年,國民黨軍隊起義及被我軍俘虜人數是98.1萬,佔該年度我軍殲敵總數64.4。第三年的人數是247.8萬,佔該年度我軍殲敵總數81.2。第四年的人數爲220.6萬,佔該年度我軍殲敵總數92.7。
所以說通過高樹勳我黨開展了高樹勳運動,而高樹勳運動又讓我軍找到了一條高效率的整治工作的方法並且取得巨大的成效。馬錚在建立綏察軍區的時候就一直將這些理念帶入了軍區,不管是僞軍俘虜還是山賊土匪、不管你是漢族還是回族、不管你是農民還是軍官,只要你真心抗日,我馬錚就敢收你。
事實證明馬錚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儘管黨內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對於馬錚這種做法還有一定的疑慮,但是綏察軍區的強大的毋庸置疑的。
而且正因爲遵循了這一方針政策,在實戰中遵守了這些原則,綏察軍區纔會在短短兩三年裡形成了飛躍式發展。也正因爲如此馬錚對於高樹勳這個愛國將領給與了高度的關注,並且在冀南佈局之前就將高樹勳計算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