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門的火炮進入了預定的炮位,高高的揚起了炮口,瞄準了當翁河東岸的日軍防線。
抗日救國軍第1軍的第1重炮旅的72門155毫米重型榴彈炮,6個步兵師下屬的炮兵團,各有12門155毫米重型榴彈炮和36門105毫米榴彈炮。各步兵團下屬的炮兵營的18門75毫米野戰炮,總計144門155毫米榴彈炮,216門105毫米榴彈炮和324門75毫米野戰炮。
總共六百多門大炮,分散在長達六十公里的防線上,每公里就有超過十門大炮。這樣的比例,已經算是相當高了。
抗日救國軍在緬甸戰場上,依靠強大的火力,打的日軍抱頭鼠竄,損失慘重。雖然,這使得抗日救國軍的後勤壓力非常的大,耗費了大量的戰爭物資。但同時,這對於抗日救國軍打敗日*本人,無疑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的。至少,遭受抗日救國軍強大的火力打擊之後,日軍已經損失慘重了。在那樣的情況下,抗日救國軍打敗他們的難度,自然就降低了不少了。
相比抗日救國軍第1軍擁有如此強大的炮兵,當翁河對面的日軍和泰國*軍隊,就要弱小得多了。日軍的兩個師團,總共也只有108門75毫米野戰炮而已,至於泰國*軍隊的兩個軍,一共十個步兵師,擁有的大炮,也不過百餘門而已。並且都幾乎是口徑小於一百毫米的大炮。這樣的武器裝備,在對付弱小的敵人的時候,或許有效。但是,想要對抗強大的抗日救國軍,這無疑就遠遠不夠了。
1月19日,上午9點,抗日救國軍第1軍的攻擊,正式拉開了序幕了。六百多門榴彈炮和野戰炮,開始向日軍的陣地,傾瀉炮彈。一門門的大炮,開始怒吼。炮彈如同雨點一樣,狠狠的砸向日軍的陣地。
“咻!咻!咻!”
當尖利的呼嘯聲在天空中響起的時候,陣地上的日軍士兵,一個個臉色大變,紛紛朝最近的防炮洞鑽,想要躲避從天而降的猛烈炮擊。而那些泰國士兵們,則還處於一片茫然之中。
雖然,日軍第15師團和第22師團的士兵,都是預備役,比不上真正的精銳。但是,他們好歹是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的,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但泰國士兵,就不一樣了。戰爭爆發之前,泰國只有十萬軍隊而已,算是比較現代化的軍隊,裝備比較好,訓練也較爲到位。但是,泰國和日*本結盟之後,泰國*軍隊從十萬人,像是滾雪球一樣,一下子擴充到了六十萬人。兵員急劇擴充的同時,不僅沒有讓他們的戰鬥力提升,反而還使得軍隊的素質急劇下降。如果說,之前的泰國*軍隊在全世界範圍內,還算得上是二流軍隊的話,那麼現在,泰國*軍隊只能夠算得上是三流軍隊了。
“快,炮擊,隱蔽!”泰國*軍隊當中的一些軍官們,也發現了情況,連忙大喊道。
只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有些晚了了。炮彈已經落下了。
“轟!轟!轟!”
連綿不絕的爆炸聲,在泰國*軍隊的陣地上響起,無數的泰軍士兵,被撕成了碎片。炮彈爆炸後,在日泰聯軍的陣地上,留下了一個接着一個的彈坑。
威力強大的155毫米重型榴彈炮的炮彈和105毫米輕型榴彈炮的炮彈,更是將日泰聯軍挖掘的戰壕都給炸塌了。一些機槍火力點、機槍碉堡,在爆炸當中,被摧毀了。
“佛祖在上,保佑中國人的炮彈,不要落到戰壕裡面來。”一個年輕的泰軍士兵,虔誠的祈禱着。
但是,他的祈禱根本就沒有什麼用。幾秒鐘,一枚炮彈就砸進了戰壕內。炮彈爆炸之後,那個泰軍士兵已經變成了一堆碎肉了。同時,戰壕也被炸塌了一截。
來不及躲避的泰軍士兵,在抗日救國軍的炮擊當中,付出了極其慘重的傷亡。被炸死炸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剩餘的泰軍士兵們,只得趕快鑽進防炮洞或者戰壕內,躲避抗日救國軍猛烈的炮擊。只不過,當他們的防線都在抗日救國軍的炮擊當中被毀於一旦的時候,那些泰軍士兵,同樣會被炸死。
先一步躲進防炮洞或者戰壕內的日軍士兵們,同樣沒有好到哪裡去。他們固然躲避了第一波的炮擊,但是,當防炮洞被炸塌的時候,裡面的日軍士兵也通通被活埋在了裡面了。
日軍雖然精心構建了防禦工事。但是,他們的防禦工事通常都是就地取材的土木結構的。鋼筋水泥的工事,非常稀少。因爲對於日*本人來說,鋼鐵和水泥等,都屬於重要的戰略資源,前線的戰場上,除了繳獲之外,往往是很難分到的。
而土木結構的防禦工事,根本就無法抗住抗日救國軍的猛烈炮擊。特別是口徑在一百毫米以上的重炮,可以輕易摧毀日*本人的防禦工事。就算是防炮洞,也很容易就會被炸塌。
“八嘎!頂部出現裂縫了。這個防炮洞要垮塌了。”
一個防炮洞內,一名日軍士兵驚恐的吼道。
隨即,防炮洞內的日軍士兵們,瘋狂的向防炮洞的出口涌去,想要逃離這個即將垮塌的防炮洞。
正在這個時候,一枚105毫米炮彈,擊中了這個防炮洞頂部。劇烈的爆炸聲響起,整個防炮洞,一下子就垮塌了。大塊大塊的泥土,往下砸。裡面的日軍士兵們,更是驚叫起來。
除了少數幾個原本就處於洞口的幸運兒逃出了防炮洞之外,其餘的日軍士兵,都被活埋在了裡面。
這並不是唯一一個被炸塌的防炮洞,在抗日救國軍猛烈的炮擊之下,被摧毀的日泰聯軍的防禦工事還有很多。被炸燬的防炮洞,自然也就有非常多了。
“該死的支那人,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大炮?難不成,他們是打算直接用炮彈來將我們淹沒嗎?”不少的日軍士兵們,臨死之前,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不過,他們並不能改變這樣的結果,只能夠被動的接受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