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雲華也不怯場,從容地走上主席臺,眼睛的餘光掃了一下看臺上的觀禮人員,用充滿感情的內蒙古口音說道:“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丟掉了東三省;1935年華北事變,中國掉丟了整個華北五省的控制權;1937年盧溝橋事變,我們丟掉了半壁河山。我們還有多少退縮的餘地,上海丟了我們可以退往南京;南京丟了我們可以撤往武漢;武漢丟了我們也可以撤到重慶。但是如果連重慶、成都或者是大後方的昆明也丟了,那我們還能撤到那裡?
忘不了接受改編的那一天,許多戰士紛紛問:打日本鬼子爲啥非得穿國民黨軍服?而時任紅軍軍團參謀長的左權同志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說:爲了抗日,我們戴個國民黨的帽子有什麼關係?大家跟着他的口令,脫下了五星八角帽,戴上了這頂抗日的帽子。全面抗戰的烈火點燃,爲了國家和民族的自由富強。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我中國工農紅軍不計前嫌,進行改編,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揮,迅速開赴抗日前線。而衝破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勝利完成萬里長征的4萬名紅軍戰士,改編爲國民**軍第八路軍;1萬名走出深山的游擊隊員組成國民**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無數支抗日武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深入敵後,遊擊作戰……
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爲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抗聯將士活躍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隊讓日軍聞風喪膽;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等救亡組織紛紛成立,不同黨派、團體捐棄舊怨,共赴國難。臺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全民抗戰的大潮讓侵略者“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言徹底破滅。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1937年,日本年產鋼580萬噸,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大炮740門。而當時的中國,鋼的年產量只有4萬噸,軍事工業薄弱,只能生產一些輕武器…… 但是我們沒有退縮,1937年7月17日,蔣中正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了著名演說:“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我們正是這樣做的,我們忘不了踏着長征路上的紅軍小戰士,我們忘不了雪山高原上的那一座座的豐碑,我們忘不了硝煙瀰漫戰場上那染血的紅旗,更忘不了那血紅色旗幟下的那羣仁人志士。正是有了這麼一羣熱血青年,國家和民族纔有了希望;正是有了這麼一羣鋼鐵鬥士,中華民族才能洗刷百年屈辱,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他們前赴後繼,他們捨生忘死,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寧願拿起簡陋的武器反抗也不願意做沒有骨氣的奴才。從平型關到太行山上,從黃土高原到茫茫林海,從山東丘陵到塞北草原,人們始終忘不了那紅色的戰旗和戰旗下那灰色的鬥士。任憑戰爭飢餓如何襲擊,不管災難疾病怎樣洗禮,那象徵着民族抗日的血色戰旗巋然不動,漢奸折不斷它的旗杆;走狗打不爛它的旗面;侵略者更是在它迎風招展的旗幟下瑟瑟發抖。
這又是一場讓侵略者膽寒的戰爭:阻擊日軍無數個日夜後,寶山營幾乎全軍覆沒,全營只剩下三人活了下來;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江。中國報以四萬萬人犧牲的慘重代價,發誓要打垮了驕橫一世的日本法西斯……中華民族最終必然會奪取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血火淬鍊的抗戰精神,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血可以流,淚可以灑,但頭不能低下,這是中華民族的本色,中國人的血脈流淌着頑強不屈的精神多少榮辱,多少艱辛,多少奮鬥,多少犧牲,我們用血,用汗,用寶貴的生命鑄就東方大地不屈的中華魂換得了華夏後世的燦爛陽光爲我們的後世子孫創造幸福的生活。無數的英烈帶着對祖國的摯愛,對人民的赤誠,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這來之不易的幸福,這裡面凝聚着無數英雄的血與生命。那麼多任人志士,爲了新中國的解放,爲了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它是華夏兒女精誠合作共驅外辱的象徵,它是中華民族不屈民族精魂的完美詮釋。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那個時候,才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分量。”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有許多值得我們銘記的人和事。淞滬會戰、忻口太原之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和徐州會戰、保衛武漢……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在正面戰場奮起抵抗。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爆炸英雄李勇、女戰鬥英雄呂俊傑、神槍手李殿水。國難當頭,英烈輩出。從楊靖宇、彭雪楓,到佟麟閣、趙登禹、郝夢齡……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國民黨中的愛國將領,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曲蕩氣迴腸的愛國之歌。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怕犧牲、英雄頑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確保了全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萬衆一心,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敢於勝利,在國共雙方的共同領導下,中華民族不僅能擊敗任何外來侵略,而且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說到這裡韓雲華緩了緩神情,平息了一下激動地心情,繼續用那悲壯的聲音高聲道:“正如蔣委員長所說的那樣:中國民族本是酷愛和平,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來主張對內求自存,對外求共存。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果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那時節再不容許我們中途妥協,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的條件。全國國民最要認清,所謂最後關頭的意義,最後關頭一至,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會陷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現在我們團結在一起共同抵抗殘暴的日本侵略者,愛國主義旗幟下的大團結、大聯合,既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保證,事實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將所有的日寇驅逐出中國。艱苦的磨難,壓不垮中國人民;殘暴的敵人,只能激發起中華民族誓死抗爭的英雄氣概。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必將勝利,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這也是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長達一個小時的激情演講使得整個會場羣雄激憤,每一個人心中都燃起了一團不滅的抗日的熱火。當韓雲華鞠躬致敬時,會場所有的人都不自覺的站了起來,向這位年輕的八路軍將領獻上了熱烈的掌聲。
韓雲華原本沒打算說多少,他只是準備上去簡單地說幾句就可以了,但是沒有想到這一說便是一個半小時。站在臺上韓雲華並沒有覺得自己說了多少,但是當意識到自己已經佔了這個舞臺整整一個半小時的時候,韓雲華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韓雲華演講完畢後,照例是回答記者的提問。首先提問的是新華日報的記者:“韓將軍,你認爲抗日戰爭究竟將如何發展?中國能不能取得全面勝利?”
“現階段的中國民族矛盾上升爲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的階級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在加上共產黨的宣傳——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所以國共有了合作的基礎。危亡關頭,對民族前途、命運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國人的心。關鍵時刻,我黨***主席集中全黨智慧寫就的《論持久戰》等重要著作,系統闡述了全面全民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爲抗戰的勝利指明瞭正確的道路,所以我堅信抗日戰爭我們一定能夠勝利的,而這個時間不會太遙遠。”韓雲華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無比堅定的信念,極具感染力。
第二個提問的是一個外國記者:“我是大英帝國倫敦時報駐華記者,我想問韓將軍的是,你有什麼證據能夠說明你們一定能打敗日本呢?要知道現在的日本是多麼的強大,他們的海軍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氣的,而他們的政體以及國內的情況也比現在的中國好得多,我並不能從現在的中國看到絲毫勝利的跡象。”
韓雲華的神情還是那樣的從容不迫,聲音堅定而有力:“就如同蔣委員長在廬山講話中所說的那樣:萬一真到了無可避免的最後關頭,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但我們態度只是應戰,而不是求戰;應戰,是應付最後關頭,因爲我們是弱國,又因爲擁護和平是我們的國策,所以不可求戰;我們固然是一個弱國,但不能不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負起祖宗先民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時,我們不能不應戰。至於戰爭既無之後,則因爲我們是弱國,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我們有着不得不勝的歷史重任,同時我們也有着不得不勝的實力。的確我們的綜合實力遠遠比不上日本,但是我卻不認爲我們一定會獨立抵抗日本的入侵的。縱觀日本政府制定的所謂的大陸政策,其目標可不止中國一國,這裡日本想要統治殖民的區域包括東南亞、南亞甚至東北亞地區。我想以日本的擴張慾望,最後的結局必然是羣起而攻之,也許到時候還有英美法蘇等國的參與。記者先生你先不要急着辯解什麼,時間會證明一切的,你就當這是我的一次預言,能不能實現就讓時間自己去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