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毛子清理完了

大廈將傾,在大廈裡的人則會各奔東西,現在蘇聯有些辦法的人都陸陸續續的找關係,託人離開蘇聯,此時蘇聯混亂不堪,難得的是在斯大林的威嚴下,軍隊並沒有崩潰,政府還能比較正常的運轉。

德國遭受兩線作戰,形勢也不是很好,德國本土的工業遭受盟軍轟炸,大多數工業已經無法存在在地面上,好在蘇聯的重工業被德國控制,加上東歐那麼龐大的地域,之前都是奧匈帝國和沙俄的遺產,工業、經濟都有着良好的底子,生產起來沒有什麼困難,也可以支持戰爭消耗,要不然德國真的會像一戰那樣軍隊沒敗,卻不得不投降了。

德國的困境令希特勒加緊了催中國軍隊進攻,現在德國已經很難再對蘇聯發動致命的一擊,根本無法抽調那麼多軍隊,因此給蘇聯的最後一擊恐怕只有寄託在中國軍隊那裡,蘇聯人真的太頑強了,這個時候居然還不投降,反而抵抗起來更加的瘋狂了。

不過如今已經是10月份了,按照往年,估計不到一個月西伯利亞就會下雪,所以中國方面包括王漢章在內對於一個月內拿下西伯利亞不抱任何希望,蘇聯人可謂是無處不在,原本大家對於驅逐蘇聯人還有分歧,但是隨着傷亡越來越大,連小孩子都會拿着槍打黑槍之後,大家也統一的口徑,就是將所有的歐洲人驅逐出亞洲,一個不留。

空軍在轟炸的時候投下的除了炸彈,現在還有宣傳單,宣傳單明確的告訴所有的蘇聯人,亞洲是亞洲人民的亞洲,絕對不允許亞洲以外的人來亞洲剝奪亞洲人民的生存空間,爲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非亞洲人自覺離開。

中國空軍的地毯式轟炸,無數的蘇聯人已經無房可住,一部分人怨恨,發誓要報仇,但是更多的人則想着離開了,戰爭到了這種份上,要贏的可能性不大。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是蘇聯東西伯利亞最大城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疆區首府,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與葉尼塞河交匯處,原本人口約50萬。

1628年建爲要塞,隨周圍地區採金業而發展,1823年爲葉尼塞縣首府,189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工商發展,人口劇增。

十月革命之後,在蘇聯的工業化進程中,不計其數的重工業,如造紙廠、造船廠、大型河港、水電站(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裝機容量爲世界第五,俄國第二)等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建立起來

1934年,蘇聯成立了俄羅斯第二大行政單體——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成爲其行政中心。

在斯大林大清洗時期,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是蘇聯勞改總局的一個主要中心,這個時期作用最突出的勞改營是“克拉斯拉格”勞改營(1938~1960),該營由於關押犯人過多,在周邊城鎮也設置了兩個分營,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城內部,“葉尼塞拉格”勞改營在二戰的戰火中仍發揮重要作用。

蘇德戰爭爆發後,許多工廠爲避戰火,從烏克蘭和俄羅斯西部遷到此地,大大促進了當地工業發展,許多爲這些工業提供原料的大工廠也被建立起來:鍊鋁廠、冶金廠、次要金屬加工廠等等。

戰爭期間工業及城市發展很快,工業以機械製造、冶金和化工爲主,木材加工和造紙工業也較發達,市內有一批骨幹企業,市西南有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市內有許多科研設計單位和高校,還有列寧流放時的故居博物館和自然公園等,蘇維埃大廈等是主要建築,市區坐落在葉尼塞河兩岸,左岸爲老市區及商業中心,右岸爲第二次世界大戰間興建的新工業區。

此刻經過無數次激戰,中國軍隊終於奪取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右岸地區,當然得到的是一片廢墟。

中蘇雙方在這裡僵持已經有半個月了,而中國方面已經有了3萬多人的傷亡,至於蘇軍就無法統計。

戰爭期間,蘇軍像老鼠一樣從地底下鑽出來偷襲中國軍隊,這也是造成傷亡最大的一個因素,真正的對戰中中國軍隊損失只有這個數量的三分之一,現在中國軍隊都有點恐懼攻城戰了。

每一處房子內都可能隱藏着蘇軍,就算城市完全被摧毀,你也無法判斷出那個廢墟下面隱藏着蘇軍,這些蘇軍完全是不要命的,落單的會被槍殺,一起吧就會有蘇軍抱着炸藥包突然衝出來。

東岸的蘇聯人現在一個都看不到,他們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而不必擔心從地底下突然冒出一羣蘇軍。

“我終於明白德國人在莫斯科爲什麼被擋住那麼久了。”說話的是張靈甫的軍參謀長。

“是啊,我們奪取這麼一個小小的城市都用了半個月才奪取了一半,蘇軍實在太頑強了,大橋被我們炸斷了,沒有制空權,他們就晚上慢慢的運送物資到東岸,這麼個小地方拿下來都要這麼久,那打到烏拉爾山得什麼時候啊!”

“此戰傷亡雖然不小,但是我們也殲滅了不少蘇軍,奪取伊爾庫茨克之後,我們殲滅的蘇軍至少有80萬了,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戰果,而且這期間我們的空軍持續不斷的轟炸他們的工業區和城市,現在西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大部分成爲了廢墟,他們空有人,很快物資也會消耗乾淨,到時候我們還打不過拿着沒有子彈的蘇軍嗎。”張靈甫信心滿滿的道。

“不錯,這期間我們主要做的不是佔領多少地盤,而是消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和他們的戰爭潛力,如今消滅了蘇軍80多萬,如果這些人全部集中在城區而不是泰舍特這一帶的山區、平原,恐怕我們要消滅這麼多蘇軍損失必然會更加的慘重,另外我們要是在蘇軍準備已久,物資充沛的時候新進攻西伯利亞工業區,而且還是巷戰,可想而知後果是什麼,恐怕我們現在依舊沒有拿下那些地方,而且損失慘重,我們的精銳部隊可能也被耗乾淨了,到時候光靠新兵彌補,那損失就更加的巨大,而且還未必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如今經過這段時間的狂轟亂炸,西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的城市和工廠,大部分被摧毀,蘇聯囤積的物資也有相當部分被摧毀,這就嚴重的打擊了他們作戰能力甚至是信心,等到我們再次發動進攻之時,他們能給我們的危害必然大大的減小。”軍參謀長道。

副軍長道:“上面三個月前我們就拿下了葉尼塞河下游以東的地區,這三個月來,上面都是派軍隊肅清所有的蘇聯人,聽說已經被肅清了,少量逃入了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恐怕是活不過這個冬天了!”

張靈甫道:“嗯,其實這樣也好,我們也是吸收了德國東歐作戰的經驗,他們沒有清理當地人,或者說那裡人太多,沒工夫清理,也無法短時間清理,所以當蘇德戰場出現僵持的時候,大量的當地人起來反抗德軍,給德軍制造麻煩,雖然給德軍的人數上傷亡不大,但是游擊隊的活動牽制了大量的德軍,還有游擊隊炸鐵路,襲擊運輸隊,給原本物資並不充裕的德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前線的德軍缺少作戰的物資,也嚴重拖了後腿,造成了德軍一定程度上的被動!”

“索性西伯利亞也是蘇聯纔開始開發,之前根本沒什麼俄國人在這裡,加上這裡又是極寒之地,開發也難以開發的起來,因此俄國人並不是很多,這就好清理多了,能有今天的成果也是極爲不錯的,至少我們沒了被游擊隊襲擊的後顧之憂,也能專心的往歐洲推進了!”

參謀長道:“是啊,國家現在不斷的移民外興安嶺和貝加爾湖地區,要是不清理那些毛子,那對移民的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威脅,我不認爲這些嗜毛飲血的毛子能安分守己,所以還是清理乾淨比較好,沒了這些毛子,不但移民安全了,我們也不用派很多兵力駐守在這裡保護移民,國家的負擔也就小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兵力不會分散,不會落得德軍那樣的下場,總是今天去這裡鎮壓,明天去那裡鎮壓!”

“我還一直着急,上面怎麼一點不着急呢,看來他們也精得很,只要這裡沒有毛子,又移民了這麼多我國民衆,那算是徹徹底底牢牢的控制了這裡啦,憑藉我們佔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先進的裝備,任何人想要從我們手裡奪走這片土地那付出的代價恐怕沒有人可以承受!”

清理計劃是王漢章制定的,在開戰之前就制定了,西伯利亞地區,特別是葉尼塞河以東的地區人口稀少,清理起來非常的方便,才幾百萬人,要不是毛子不甘心離開這裡,很多人逃進了原始森林和深山,加護嗓這片土地實在太大,那還需要清理三個月啊!

索性終於清理完了,少數落單的已經不足以對中國永久控制這裡構成實質一點的威脅,當然清理孩子啊繼續,一直會到沒有一個毛子爲止,

第7章 冷槍冷炮戰第39章 諾曼底登陸第43章 大戰前第22章 石油工業第34章 對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50章 德國對華宣戰第51章 進攻第11章 升官了第31章 尼赫魯決定了第21章 進攻克孜勒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34章 看不起蔣介石第55章 遠征軍抗命第33章 美、德聯盟第13章 日本人的擔憂第17章 轟炸珍珠港第37章 檢閱88軍第6章 深入會談第25章 沒有希特勒的德國第41章 民主抉擇第35章 還得鄙視蔣介石第25章 果敢之行第54章 英美求援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37章 中東戰爭(一)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4章 局勢危急第48章 對日談判第57章 龍雲稱帝第40章 重重一擊第18章 美國人的決定第18章 奪島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65章 杜魯門的盤算第2章 局勢惡化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10章 小艦隊覆滅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49章 開戰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20章 夜間作戰第50章 空戰第50章 下定決心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15章 進軍唐努烏梁海第24章 石油大騙局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13章 奪取尼豪島第50章 盟軍統帥朱可夫第18章 亂扯一通第68章 欲哭無淚第55章 人工降雨第5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1章 落日前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27章 卑鄙無恥的英國人又來了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第4章 空中絞殺(下)第65章 杜魯門的盤算第58章 逃出生天第31章 尼赫魯決定了第5章 交好德國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第11章 落日前第36章 彭德貝攻防戰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從第19章 蘇軍跑了第39章 中東戰爭(三)第36章 東德和西德第55章 受降第4章 橡樹嶺風雲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53章 日軍攻印第29章 收復失地第6章 深入會談第50章 空戰第28章 猶太建國談判(一)第12章 我爲什麼升上校第50章 空戰第5章 遠征軍不潰第6章 潛艇絞殺(中)第3章 被坑的總是我們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46章 見龍雲(一)第63章 龍式步槍生產第59章 原子彈第49章 白人聯合第37章 中東戰爭(一)第41章 下廣西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54章 英美求援第61章 籠絡軍心第35章 日本攻澳第27章 憤怒、抉擇第20章 英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