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控制緬北

面對國際上的指責,日本政府把事情推給了緬甸方面軍,山下奉文對此是一籌莫展,好像不太好解決,難不成要殺自己的部下來討好那些所謂的媒體嗎?誰都知道這些人是見縫插針的人,同時這些敵對國家的人恨不得自己處置自己的部下,已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經過一番思考,山下奉文決定對此不予理睬,王漢章正好對此大做文章,經過前面的宣傳,緬甸人對於日軍在緬甸的屠殺有了個瞭解,現在第二輪宣傳,王漢章指責日軍包庇屠殺緬甸人民的罪犯,要求日軍懲辦戰犯,同時在緬甸中國控制區的城市內舉辦各種活動,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發起活動在長長的白布上簽名,一起要求日本人懲辦屠殺緬甸人民的兇手。此舉得到緬甸有識之士的鼎力支持,不過他們也不敢不支持,要是你不支持,那麼緬甸的下層民衆肯定認爲他是緬奸,以後這些人肯定不會有什麼號召力了。

另外中國方面可以藉此和緬甸各界打好關係,打破冰凍的關係,讓緬甸人從仇視中國遠征軍改爲支持遠征軍。

同時王漢章也借舉辦活動的名義,將部隊開進密支那、八莫等緬北的英國行政區域,雖然王漢章的部隊不多,但那是王漢章主要是接管大城市的行政。

王漢章首先以舉辦活動把這些城市搞的一團糟,讓原來的政府喪失對城市的控制能力,而中國軍隊不協助他們。

另外就是慫恿已經投靠自己的緬甸人,讓他們在視爲遊行的時候慫恿百姓進攻那些親英的緬甸商紳,和一些政府官員的家。

在亂了一兩天之後,這些人受不了了,死活求中國軍隊幫助穩定局勢,經過一番你來我往之後,王漢章的部隊宣佈進行軍管,穩定局勢,趁機奪取權利。

而緬甸的商紳一直被人罵緬奸,那裡還敢出頭露面,巴不得中國軍隊接管管理權,剩下的英國人對此也無可奈何。要是英國人來追究,那麼完全可以把責任推給他們,反正理由多的是,而且也不勉強,不過王漢章還是希望把英國人徹底趕出去,一個人也不留。

事後王漢章成功的接管了緬北二十於處的行政管理權,而且都是重要的地方,王漢章大爲高興,控制了這些戰略要地,緬北慢慢的就是自己的私人地盤了,不過王漢章需要十萬人馬才能徹底控制緬北,因此時間還長的很,王漢章還需要繼續努力。

不過好在在各地都控制了稅收的主要來源地,因此只要英國人不會有強烈的舉動,完全掌控緬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就在大家一位要完了的時候,王漢章有發動了一次行動,那就是驅趕印度人,自從緬甸成爲印度的一個省之後,大量的印度人來緬甸生存、定居,通四海他們也獲得了英國人的重用。儘管之前有大量的印度人逃走了,但是依舊還有大量的印度人留在了緬甸。

王漢章自然不喜歡這些阿三,所以王漢章打算借緬甸人的手將這些印度人趕出去,很快一些投靠王漢章的緬甸人就開始散步謠言,說印度人勾結日本人,印度人在緬甸收集情報傳給日本人,一遍將來日本人打過來。

關鍵的還不是這些,這次緬甸各地爆發了大規模反對日軍的遊行示威,日本人將來打過來,要把這些緬甸人一一的清算,那也就是這些人很可能會被殺掉。緬甸人也再一次被調動起來。

在密支那一個緬甸人道:“是不是真的啊!”

投靠王漢章的那個緬甸人道:“當然是真的了,你看昂山將軍都被騙了,我們開始不是也被騙了嗎,要不是在日本控制區的同胞拍了大量的被屠殺同胞的照片,你相信日本人會那樣嗎?”

那人搖搖頭,投靠王漢章的那個緬甸人又道:“我也不會,可是現在我相信了,要不是我沒有錢,早就逃跑了,纔不留在緬甸,等着日本人來呢!”

那個搖頭的緬甸人道:“膽小鬼,不是還有中國軍隊嗎,他們之前不是打死日本人十幾萬嗎?”

投靠王漢章的那個緬甸人道:“話雖這麼說,但是萬一中國軍隊敗了怎麼辦,你也知道我們的同胞裡面就有大量的緬奸勾結日本人,現在還有印度人幫助日本人,所以很難說啊!要是能離開緬甸,去印度,最好是去美國,那是最好的了。去美國肯定不會再有危險了。”

其他人道:“是啊,可是我們又沒錢,只能留在緬甸了。”

在八莫,在緬甸的各地到處可以看見上面的那一幕,一時間緬甸人心慌慌。

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排斥印度人,其實印度人一直是英國人的幫兇,經常欺壓他們,接着這股日本人的陰霾造成的怨氣,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緬甸人把怒火發泄在印度人身上。開始是暗着來,後來改爲明火執仗了,大量的緬甸人組織起來衝擊印度人的家,搶劫、殺人樣樣都做。

英印留下來的人看着緬甸人覺得後背毛冷汗,很多人擔心會波及到他們,特別是英國人,他們本來就沒幾個人,權利也被中國軍隊接管,他們變得無事可做,本來上報之後,一直在等上面的通知,現在他們看見緬甸似乎亂套了,他們不敢在呆在這裡了,他們覺得應該先行撤退,緬甸本來英國就打算放棄了,只不過是中國人要堅持在緬甸對抗英國。

而印度人似乎還有些不捨,他們在這裡結婚生子,有產業,捨不得離開,王漢章繼續縱容緬甸人進攻他們。

看着英國人紛紛離開,王漢章立即讓衛立煌發報給英國,告訴英國人,根據中國的情報顯示,日本人很有可能下次直接進攻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的同時,還會派遣一直海軍和一直十萬人的徵印軍越過孟加拉灣從東印度登路,具體地點不詳。希望英軍做好準備。

衛立煌知道王漢章想要幹什麼,他也很願意配合,於是立即發報給英國人,同時王漢章也給重慶發了一分累似的電報,除了上面所講的事情,另外就是讓蔣介石加快建立工業體系,讓他跟美國人溝通,讓美國人加快援助中國,無論是技術還是成品物資,中國需要大量的物資,就算防守也需要一年的纔可以。

蔣介石現在對王漢章的話還是非常確信的,他也覺得以防萬一比較好,於是立即跟美國方面做協商,同時也希望美國在太平洋加大工事,消耗日軍的物資和兵力,是日軍沒有過多的兵力進攻中國,減小中國的壓力,蔣介石還告訴美國政府,中國缺乏物資,現在隨時都可能崩潰。

羅斯福看着下面人傳達老蔣的話,覺得蔣介石越來越無恥了,不過中國方面的情報未必不準確,從常理來講雖然日本海軍損失慘重,不太可能在動用海軍去印度洋作戰,但是現在誰都知道日本戰敗是時間問題,在太平洋美國經過中途島海戰就扭轉了局面,慢慢的化被動爲主動,日本人在還是的抵抗不過是慢慢的等死罷了。

日本人要想扭轉戰局,除非在陸地上取得戰略性的勝利,可是在中國的日軍已經沒有多大的作爲,一直止步不前,在緬甸的日軍被消滅十幾萬之後,就警覺了很多,不敢輕易的進攻,在緬甸駐紮了中國最精銳的三十萬大軍,要是日軍按照常理慢慢進攻,不知道要死傷多少,要調動多少部隊才能打的下來。

可是要是直接兵行險招,越過緬甸進攻印度,那麼可謂一箭雙鵰,印度現在有大量的獨立分子想要獨立,整個印度現在也是風雨飄搖,要是日軍真的有一直大軍進攻印度,那麼印度很可能會崩潰,羅斯福知道印度人都痛恨英國人的殖民,所以想要獨立,印度不是中國,印度很可能會像緬甸人那樣爲了獨立引狼入室。

要是印度真的崩潰了的話 ,那麼英國就會喪失百分之四十的物資來源,這一切就全部需要美國支援,那麼美國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另外要是緬甸背後被日本人佔據,那麼中國遠征軍恐怕也支撐不下去,畢竟不是本土作戰,那樣的話中國軍隊只能撤回中國。

還有一點就是日本佔據印度後無論緬甸在不在中國手中,特別是緬甸不在中國手中,美國就無法運送物資給中國,那個時候中國還能支撐多久,羅斯福也不知道。

就像法國很強大,但是誰能想到他一個月就投降了呢,戰爭變幻莫測,中國這個貧困的國家在之前獨自對抗了強大的日本五年,現在還在繼續抵抗,確實是奇蹟。

羅斯福想了一下,召集他的得力助手馬歇爾商量了一下之後,覺得應該加大對中國的援助,要是萬一出了問題,很可能大好的形勢就會逆轉,美國只能在太平洋上獨自對抗日本了,那個時候也許英國也會投降,美國還得對付德國,蘇俄那個時候單獨面對所有的德軍,恐怕也未必能支撐很久。

第32章 到底還是美國人奸詐第25章 計劃泄漏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13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1 4章 策略第38章 中東戰爭(二)第3章 戰爭終結者第16章 變故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8章 確立合作第48章 御前訴苦會第15章 進軍唐努烏梁海第41章 日本又焦慮了第55章 人工降雨第8章 裡賓特洛甫的野心第2章 ,三巨頭會議(中)第3章 空中絞殺(上)第47章 隊友是用來賣的第43章 顧氏外交第3章 戰爭終結者第55章 人工降雨第20章 猶太人的的盤算(一)第5章 潛艇絞殺(上)第47章 大德爾塔會戰第15章 日蘇勾結第50章 空戰第54章 日本人的狂歡第59章 原子彈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24章 石油大騙局第51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下)第32章 仰光大屠殺(下)第26章 轟炸勘察加第44章 登陸阿爾巴尼亞第34章 對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29章 裕仁死後第52章 高爾察克投降(上)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27章 英美蘇密約第8章 進去外蒙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38章 陽謀成第33章 美援第5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7章 絕不忍辱偷生第15章 內政(二)第63章 失落的裕仁第18章 美國人的決定第59章 蔣介石翻臉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58章 和社會黨談判第53章 黃種人應該和解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14章 內政(一)第61章 轉道日本第27章 憤怒、抉擇第18章 美國人的決定第8章 蘇聯太平洋艦隊第8章 蘇聯太平洋艦隊第16章 水淹日軍第4章 收復領土第35章 還得鄙視蔣介石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第25章 計劃泄漏第17章 核武器第27章 憤怒、抉擇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38章 援助德國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25章 第13艦隊覆滅第54章 追擊麥克阿瑟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60章 三哥的奇幻漂流第20章 猶太人的的盤算(一)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7章 潛艇絞殺(下)第66章 目標非洲第5章 小鎮槍聲第61章 冬季攻勢(一)第4章 德國人第28章 峰迴路轉第52章 全面撤退第36章 迎頭追擊第51章 對日條約第35章 猶太建國第4章 德國人第22章 美國人的心思第58章 印度人的哀嚎第42章 日本密謀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49章 開戰第16章 美蘇關係第35章 日本攻澳第68章 欲哭無淚第37章 檢閱88軍第31章 仰光大屠殺(中)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