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遠征軍不潰

亞歷山大在計劃敗露之後,並沒有彌補什麼,而是公開直接了當的告訴史迪威和中國遠征軍,他們已經不打算守衛緬甸了,而是要撤回印度去。

亞歷山大也不等中美兩國的答覆,而是公開細緻的全面後撤,將中國遠征軍的右翼暴露給日軍,不用再隱隱藏藏的英國人撤退的速度快了不少。

在200師抵達臘戌的前一天,英國僑民、記者、傳教士、英軍,所有人都準備好了全面撤退,而新三十八師則被史迪威嚴令要掩護英國人撤退。

4月23日,亞歷山大、被新三十八師就出來的斯利姆,就是那個被包圍的7000英軍的最高指揮官、史迪威、羅卓英在喬克西舉行聯席會議。亞歷山大在會上強調:英緬軍必須撤過伊洛瓦底江,然後前往印度,不然的話,他們就會陷入正在想曼德勒推進的一支日軍突擊隊的包圍。當天夜裡英軍第一軍團的先頭部隊即渡過伊洛瓦底江。

4月24日新三十八師全部憋屈的渡過伊洛瓦底江,佔領溫德,一掩護英軍後衛的撤退。到了4月26日,英軍基本上渡過伊洛瓦底江,同時英軍還炸燬了位於曼德勒以南的伊洛瓦底江最大的一座橋樑--阿瓦橋。

渡江以後,英緬軍狼狽的沿着彎彎曲曲的鐵敦江想西北方向撤退。到處可見衣衫襤褸的難民,耗盡了油料的軍車和負傷的士兵。一路上日本空襲不斷,還不斷的組織突擊隊突擊,縱深穿插,瘋狂的襲擊英緬軍,企圖切斷英緬軍的退路,而英緬軍一心想着逃回印度,根本無心作戰,因此處處捱打,死傷慘重。

半個月後英緬軍第一支撤退部隊抵達印度阿薩姆邦達武鎮,前後有12000官兵抵達,13000多人在撤退的時候被打死,75萬難民在撤退中死去。

而英國遺棄的軍事物資更是不計其數,連英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4月24日重慶蔣公館,老蔣看着戴安瀾發來的數千字的電報,第一句就是希望蔣委員長派兵支援臘戌,蔣介石接着往下看,裡面分析的絲絲入扣,正式王漢章寫的那篇文章。

蔣介石考慮了一下就派司令長官部直轄36師從雲南大理緊急趕往臘戌,對於蔣介石來說那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戴安瀾在電報中已經說了,派兵支援的好處,一來可以增強臘戌的兵力,就算不堅守緬甸,也可以保證遠征軍的退路,二來堅守緬甸的話,也可以增強本地的兵力。

蔣介石看着帶俺來發來的電報,讓副官召集他的幕僚們,這種在英國人已經放棄緬甸,中國軍隊要獨自面對日軍強大的攻勢,他是在下不了決心。

對於蔣介石來講他是不想拿他的戰略預備軍在緬甸跟鬼子耗的,因爲原來的戰略目標已經失敗了,已經沒有達到的目標了,但是戴安瀾發來的電報明確的指出要是放棄緬甸的後果,讓蔣介石猶豫不決,所以他需要召集幕僚和他的得力學生們商議。

晚上6:30,一干軍部的大員們到齊了,蔣介石讓他們一一看了戴安瀾發來的電報,足足一個小時過去了,所有人都仔細的看了一邊,然後私底下還討論了一下。

蔣介石道:“大家都看過了,這封電報是戴安瀾發來的,收緬甸和不守緬甸的後果都說了,也預測了未來的戰局,大家說說吧,我們守不守緬甸?”

大概兩分鐘之後顧祝同道:“如果戰局真的按照戴將軍說的那樣,我們確實應該守緬甸,另外我也想過了,我們得戰略物資要是沒有外援,頂多三個月就要消耗乾淨,也就是說我們到時候將沒有武器彈藥補充,前線的弟兄就祝你能拿燒火棍跟裝備精良的鬼子打了。”

蔣介石點點頭道:“文白,你說說看!”

張治中想了一下道:“看戴將軍的分析報告確實應該守緬甸,如果緬甸真的被日軍佔據,那麼他們下一步的動作自然是北上進攻雲南,然後向西還可以進攻印度。同時緬甸被佔據,我們得外援就真的斷了,只能像戴將軍說的那樣,空運了,而西藏一線是高原,還有喜馬拉雅山脈,因此空軍只能按照戴將軍說的那樣走中緬印邊境,而這樣的話就回遭受日本空軍的襲擊,損失定然不小,另外要是日本進攻印度,要是英人還是想現在這樣一敗再敗,那那我們連空運的基地都沒有了。不過要是守的話,我們得兵力又少,萬一守不住緬甸,又把兵力拼光了,到時候日本人佔據了緬甸,然後進攻雲南,我們就無兵可守了。”

蔣介石的第六大金剛錢大鈞道:“我覺得現在還是應該暫避日寇鋒芒,扯着主力損失不大,撤回國內,否則局勢危急,到時候託在那裡,很可能錯過回國的良機。”

顧祝同再道:“委座,我看這樣,其實戴將軍的電報中提到美國人的物資,我看能不能守住緬甸,還是得看美國人給什麼樣的支持,要是美國人全力支持,那麼我們應該守住緬甸,適當的時候,將日本人趕出緬甸,要是美國人不能全力支持我們,那麼按照我們得現狀,我們根本就沒有足有的物資在支持緬甸幾十萬大軍作戰了,只能採取守勢了。”

張治中道:“我贊同墨三意見,不過我們要儘快,前線局勢瞬息萬變,要是美國人託在那裡,我們就把兵撤回來,保存實力,以圖再戰,同時現在我們應該積極動員兵力出兵中緬邊境,要是守緬甸,到時候直接入緬,要是不守到時候就可以再雲南抗擊日寇。”

蔣介石想了想確實對,其實只要美國人的外援充足,那麼他就下得了決心在緬甸跟鬼子敢,可是美國人要是沒有足夠的重視,就算明知道後果,那也不得不撤回遠征軍了,否則把戰略預備軍的第五軍和第六軍拼光了,日本人再進攻的話,他就沒有什麼精銳的士兵來抵擋了,中國或許真的要投降了,而這自然不是美國人想看到的。

會議結束後,蔣介石立即找自己的老婆宋美齡商議,宋美齡在美國有不少熟人,另外現在跟美國總統打交道也是熟門熟路了。

宋美齡在第二天約見了陳納德,把情況跟他分析了一下,希望他們跟美國總統也溝通一下,陳納德不像史迪威權力慾望那麼大,而且他是真心想幫助中國抵禦入侵,而不是帶着利用的目的,因此他立馬答應了。

而宋美齡同時也與美國駐華全權大使高斯會面商談美國進一步支持的事宜,宋美齡把所有的放棄緬甸的後果可能造成的後果一一跟高斯分析,不過高斯做不了主,他只能上報美國政府。

4月25日,200師搜索分隊和日本前哨部隊接觸的這一天,美國白宮,羅斯福收到了包括陳納德,美國駐華大使高斯以及中國政府的電報,中國駐美大使還直接找上門來,說的內容都差不多,就是希望美國能加大對華援助。

羅斯福一如既往,有事找美國的“託管者”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他知道中國這次真的是急了,也真的是想跟日本人好好打一仗。

羅斯福道:“親愛的馬歇爾,看看這個,”說着拿出中國駐美大使送來的中國戰局分析書,因爲這份是最詳細的。

馬歇爾接過來仔細看了一遍,中國的大概局勢他是清楚的,想了想道:“如果中國政府真的打算跟日本人在緬甸繼續作戰,我們可以支持物資給他們。”

羅斯福道:“馬歇爾,你覺得如果中國真的退出緬甸,局勢會惡化到那種程度嗎?”

馬歇爾道:“應該會的,這份報告分析的很詳細,如果緬甸被日本佔據,那麼日本就可以進攻雲南,迫使中國投降,另外隨時可以進攻印度,據說現在印度十分的不穩定,要是日本人真的打過去,那麼英國人未必能守得住,所以還是多花點物資,讓中國人吧日軍至少牽制在緬甸,使得日本人沒有精力進攻印度,要不然喪失印度的英國需要我們支持的東西會更多,另外沒有印度的英國說不定很快就會垮掉,到時候我們只能獨自在大西洋上面對德國人了。而喪失物資供應的中國政府也支撐不了多久就會投降,到時候就只有蘇俄和我國在對抗,恐怕局勢會更加的惡化,尤其是蘇俄,沒有了英國得牽制,,德國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進攻蘇俄,日本也可能會在這個時候趁火打劫,蘇俄覆滅也就不遠了。我想沒有到萬不得已我們還是不要讓局勢發展道那種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樣我們到時候恐怕不能獨善其身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固然是天險,不過已經不足以保護我們了,要知道南美那些國家可是親德的,戰事對美國稍有不順,他們很可能倒向軸心國。”

羅斯福考慮了一下道:“那就答應吧,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無比讓中國人儘量拖住日本人,該死的英國人從來就沒有大局觀,要不是他們那麼自私,局勢會更加的好的。”

馬歇爾道:“總統閣下息怒,英國人不管他們了,現在解決問題纔是關鍵,我們得士兵訓練才半年,所以還需要中、英、蘇國人在未來的半年內拖住日本和德國人,等今年一過,我們得士兵訓練完畢,那麼就有軸心國受的了。”

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47章 送唐刀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33章 美、德聯盟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30章 登陸阿拉斯加第35章 賺錢第14章 夢想破滅第12章 導彈攻擊第5章 交好德國第32章 仰光大屠殺(下)第46章 日軍撤退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60章 地球統一第17章 糾結的美國人第4章 德國人第15章 進軍唐努烏梁海第39章 滅印度第66章 目標非洲第65章 中日結盟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54章 英美求援第46章 英雄歸來第60章 夭折的叛亂第10章 美國霸權主義的雛形第6章 優柔寡斷的裕仁第31章 德國人的背叛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1章 三巨頭會議(上)第1章 三巨頭會議(上)第50章 空戰第28章 追擊阿拉斯加艦隊第9章 王漢章 的擔憂第53章 民族未來(下)第17章 糾結的美國人第18章 奪島第65章 撕破臉皮第42章 紅魔第41章 中蘇戰爭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7章 絕不忍辱偷生第43章 社會黨軍要進攻了第33章 四大核心技術第7章 冷槍冷炮戰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5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4章 緬甸計劃開始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21章 進攻克孜勒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58章 局勢轉安第25章 果敢之行第41章 下廣西第61章 轉道日本第51章 日本對華宣戰第36章 王漢章的陽謀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54章 日本人的狂歡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54章 蔣介石決定了第64章 羅斯福之死第42章 紅魔第22章 怒江空戰(下)第33章 美、德聯盟第39章 第一波攻擊第33章 四大核心技術第12章 海上大戰(下)第4章 收復領土第37章 檢閱88軍第46章 日軍撤退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61章 冬季攻勢(一)第13章 奪取溫都爾汗第23章 質問第4章 收復領土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第8章 裕仁的最終目的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第33章 美、德聯盟第28章 發動機第51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下)第55章 噴氣式飛機V5第13章 日本人的擔憂第55章 人工降雨第23章 質問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69章 轟炸美軍艦隊(上)第11章 白人的本質第21章 怒江空戰(中)第59章 空中支援第29章 工業計劃第14章 內政(一)第56章 他們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