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遠征軍抗命

遠征軍抗命不但英美震驚,就連重慶也震驚不已,蔣介石立即嚴令遠征軍調集兵力支援,否則嚴厲查辦,要不是現在戰爭正在緊要關頭,他們早就將衛立煌免職了。

王漢章這次收到電報,沒有直接說不行,而是分析了一下遠征軍無兵可派的原因。

後世他人都認爲日軍的作戰能力十分的強大,經常一個鬼子兵能打10箇中國軍隊,並且拿出每次戰鬥的戰損來說明,但是王漢章認爲鬼子整體的戰鬥力量和單兵實力確實優於中國軍隊,不過國軍並沒有大多數人認爲的那樣弱,或者說日軍沒有大家認爲的那樣強。

分析歷次戰役,即使按照最極端的戰報數據來看,抗戰期間國軍與日軍的損失比也不會超過1:10,而抗戰時期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接近八成的國軍都死於撤退途中,而戰鬥中傷亡的八成又都是由於飛機和大炮。換句話說,只要國軍還在堅持戰鬥而沒有崩潰,日軍又沒有使用重火力(儘管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那麼日軍與國軍的傷亡比應該是差不多2:1(拼刺刀除外,國軍這方面的訓練一直不重視。),當然這也與國軍都是防守、日軍都是進攻有很大關係,進攻一方的傷亡總是會更大一些。但是至少能夠證明國軍還是不必日軍差那麼多的。

而關於國軍撤退導致巨大傷亡的問題,一是國軍(尤其是中央軍)不會撤退,一退就亂、一亂就垮,原因大概是他們此前甚少這樣的經歷;二是國軍良莠不齊,而中國人的從衆從上心理又強,只要有人(尤其是軍官,這方面國軍與日軍的差距遠較士兵更大,尤其是湯、劉等幾個老蔣愛將。)一開始逃,大家也就跟着逃了,而日軍普遍戰鬥意志較強(簡單來說,就是國軍的精銳並不弱於日軍精銳,但國軍裡面的垃圾遠遠不如日軍中的垃圾......),又有嚴酷的軍法與軍官們的以身作則,所以潰敗極少。

綜合起來說國軍只要能頂住攻勢,在武器裝備相同的情況下,就算有從衆的意外,中國軍隊也不會比日軍弱多少,現在遠征軍的武器裝備是要優於日軍的,只是武器彈藥並補充足,所以放不開手腳,從這近一個月的作戰情況來看,士兵作戰能力和意志十分的頑強,一直在進攻,如果停下來的話,或者遠征軍調走了三分之一,那麼後方要是被日軍插一刀,很可能導致遠征軍的潰敗,這以潰敗就沒人能收拾的了。

如果遠征軍潰敗,那麼山下奉文絕對不會留着這樣一支部隊返回後方重整再戰,到時候丟的不僅僅是緬甸,同時還有三十萬中國最精銳的將士。

王漢章將自己的分析發給了蔣介石,同時讓每個遠征軍都清楚的知道遠征軍的弱點,王漢章最後有兩個建議。

第一個方案,讓英美支持更多的物資,如果物資夠,那麼遠征軍很快就能圍殲東線的日軍主力或者把日軍趕下海,到時候遠征軍一部與日軍隔着怒江(薩爾溫江)對峙,保證東線的安全,在抽調一支至少12萬人的軍隊進攻印度的日軍,只要英美保證日軍得不到大量的補給,解決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另外王漢章認爲英軍說日軍有10萬,王漢章認爲誇大其詞,一定是英國人被日軍偷襲,不好意思承認,說以找了各種藉口來掩飾自己,至少英國人那麼愛面子,而且一直都市這樣做的,因此英國人的話不可信。

第二個方案,遠征軍抽調2個師,另外王漢章訓練的5萬新兵開赴印度,但是這些人除了遠征軍的兩個師大不了仗,所以可以讓他們留在因帕爾等地防禦鬼子偷襲,在因帕爾的英軍則全部移師越過恆河對日軍主力作戰,王漢章認爲日軍頂多5萬人馬,英軍肯定是被印度人的響應和之前被日軍嚇破了膽,要是英軍連五萬日軍還打不過,那就沒辦法了。

另外王漢章勸告蔣介石,如果緬甸失守,不但三十萬精銳損失殆盡,另外三十萬的人員裝備也會損失殆盡,還有就是英美許諾再多的東西,緬甸被佔據,那麼他們怎麼給中國送過來呢,還有就是山下奉文要是突破了緬甸,定然不會坐視印度的日軍存亡不理,山下奉文必然會全力揮軍進攻印度,到時候日軍就有十幾萬人,印度人早就想早英國人的反,要是有這麼多日軍幫忙,英國人就只有灰溜溜的撤離印度,英國人離開印度還可以去歐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亞,可是中國能去哪裡。

如果日軍和德軍會師中東,中國從哪裡獲得外援呢,蘇俄可是跟鬼子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議,蘇俄絕對不會援助武器物資給中國。

到時候日軍就真的能集中力量進攻中國,那個時候日軍只要大量的武裝印度人進攻西藏甚至直接來緬甸進攻中國,中國怎麼辦,恐怕只有投降一條路了,因此保住緬甸,不但能保住印度,更能保住中國,上面兩個方案,英國人只能從中選擇一個,要想遠征軍在沒有打不敗緬甸日軍主力之前抽調大部兵力去給他們打仗,沒門,那還不如直接把軍隊撤回國內更加的安全。

王漢章不但把電報發給了蔣介石和軍政部,另外直接轉告給史迪威,英美怎麼選擇都無所謂,如果中國註定要亡國,那麼也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選擇,王漢章還直接挑明英美要是當初能全力支援物資給遠征軍,那麼日軍肯定不會冒險派兵偷襲印度。

山下奉文定然是認爲印度是英軍必救之地,所以在印度來一刀,想讓英國人迫使中國軍隊救援印度,從而突破緬甸,再揮師入印,這種小把戲騙騙三歲小孩可以,但是想騙遠征軍是不可能的……

王漢章和史迪威說了一個小時,但是表達的意思很清楚,遠征軍不會放棄打敗緬甸日軍的,如果要是英美斷絕物資,遠征軍就直接撤回中國。

史迪威也來不及細想,他現在立馬得把情況報告白宮,自從上次袒護英軍,欺騙遠征軍之後,史迪威完全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顧問了,中國沒有人聽他的,除了他的那個警衛連之外。

蔣介石很快就收到了王漢章發回的電報,細看王漢章的分析,確實非常的有道理,遠征軍三十萬人馬才能對日軍佔據優勢,士兵的心理上也認爲自己有三十萬人馬,鬼子才十萬人馬,我們的武器還要先進些,要是軍隊一下子少了7、8萬,那麼防禦會出現很大的漏洞,如君要是穿插一下,就會徹底打亂遠征軍額部署,那遠征軍就會直接潰敗了,細想歷次會戰莫不是如此。

還有就是緬甸要是真的失守了,英美的許諾還真的是空口白話,靠飛機能運送多少呢!另外王漢章分析緬甸失守後,印度不保,蔣介石也局的很有道理。

日軍已經有一支在印度,又有印度人幫忙,要是緬甸失守印度的英軍就會遭到夾擊,到時候英國人必然守不住,到時候英美許諾的物資,恐怕連飛機都運不過來了,難道米國的飛機能從美國直接運過來嗎!

細想還是保住緬甸更爲重要,就算保不住,遠征軍的精銳之師和武器裝備還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蔣介石感覺自己被英美忽悠了,同時不得不佩服王漢章確實很聰明。

蔣介石立即召見了英美大使,將遠征軍的顧慮告訴兩國大使,並告訴遠征軍拒絕接受救援任務,除非緬甸的日軍被擊敗,否則就算現在這個時候,蔣介石也沒辦法了,又不能在這緊要關頭撤換將領,要處置抗命的人也餓等戰爭結束之後。

英美沒想到突然來了這麼一檔子事情,好好的計劃被破壞了,但是遠征軍拒絕接受救援,現在誰也沒辦法了,威脅也威脅不了,遠征軍一直被英國人設計陷害,早就懷恨在心了,能答應救援已經很不錯了,儘管兩個方案差強人意。

第一個方案,誰知道遠征軍什麼時候能夠打敗仰光的日軍,十天還是半個月呢,第二個那跟沒有中國軍隊有什麼區別,還白白的把中國軍隊請過來,管吃管住,到時候要請走恐怕優勢一大筆花費,沒準還請不走。

兩國領導人對遠征軍恨之露骨,特別是對王漢章、衛立煌等幾個高級將領,實在太無恥了,居然在這個時候拆臺。

不過他們也沒想想,這叫拆臺嗎,明明是他們一直在拆遠征軍的臺,他們要是不拆臺,遠征軍何至於這麼被動,日軍也許根本不可能進攻到印度,緬甸要是穩定,日軍要橫跨東印度洋進攻印度無疑是自尋死路,不過這個時候其實也差不多,山下奉文也夠狠的,動一下就是幾萬人的大手筆,王漢章稍稍有些佩服。

看印度人那股得瑟勁,山下奉文是賭對了,幸虧這個時代有自己,要不然中國必然上當,到時候之前的一切都可能毀於一旦。

第47章 見龍雲(二)第46章 叛國賊的演講第22章 隱患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從第25章 果敢之行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6章 大戰前夕第14章 內政(一)第33章 斯普魯恩斯的陰謀第11章 升官了第27章 那怎麼辦第55章 中國改革計劃書第58章 逃出生天第30章 登陸阿拉斯加第53章 民族未來(下)第18章 僞蒙古來降第56章 拯救墨索里尼第14章 日蘇談判第1章 高盧雞的恐懼症第31章 德國人的背叛第6章 大戰前夕第3章 擴軍第33章 美援第36章 彭德貝攻防戰第36章 迎頭追擊第45章 裕仁的考慮第29章 猶太建國談判(二)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42章 評德國的東方戰略第14章 夢想破滅第13章 外交第49章 白人聯合第64章 羅斯福之死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28章 猶太建國談判(一)第32章 到底還是美國人奸詐第58章 局勢轉安第34章 奪艦計劃第62章 大幕拉開第36章 東德和西德第15章 日蘇勾結第39章 諾曼底登陸第58章 局勢轉安第36章 王漢章的陽謀第58章 印度人的哀嚎第54章 時間最短的百萬人戰爭第21章 上流社會的宴會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23章 進攻夜豐頌第57章 橡樹行動(一)第26章 德黑蘭會議第57章 大寒冬第9章 初戰告捷第34章 對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51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下)第52章 局勢新變化第57章 龍雲稱帝第19章 蘇軍潰敗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32章 歐洲爛局第10章 美國霸權主義的雛形第19章 蘇軍跑了第52章 給美國人點顏色瞧瞧第6章 領土談判第41章 中蘇戰爭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3章 空中絞殺(上)第49章 白人聯合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3章 空中絞殺(上)第47章 大德爾塔會戰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46章 叛國賊的演講第65章 撕破臉皮第17章 轟炸珍珠港第43章 社會黨軍要進攻了第32章 歐洲爛局第15章 對美宣戰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45章 阿拉斯加陰霾第17章 再殲日軍整師團第35章 賺錢第24章 海戰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45章 得民心得天下第34章 猶太真的要建國了第25章 計劃泄漏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36章 迎頭追擊第28章 猶太建國談判(一)第26章 日本的對策第55章 人工降雨第29章 猶太建國談判(二)第40章 重重一擊第53章 民族未來(下)第1章 遊說尼赫魯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