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漢斯的報告上交後,第一批技術設備和集合技術人員已經登船,他們很快就會抵達緬甸。
希特勒和希姆萊處於各種原因,他們都非常的看好、期待合作,特別是希姆萊,考慮的面面俱到。
在重慶,王漢章已經擁有五十萬全美式裝備的軍隊,讓蔣介石都不由得警惕起來,雖然都市新兵蛋子,軍官基本上都是之前遠征軍中下級的軍官或者老兵,但是五十萬大軍,王漢章一躍成爲最大的軍閥,儘管之前王漢章表示要擁立蔣經國當皇帝,王漢章一直表現的也很好,但是作爲上位者,下面的人有實力跟中央叫板,在大度的人也不免猜疑。
蔣介石也派了很多人很王漢章,但是王漢章都市建立學校,讓這些人當教官,然後教王漢章的人,這讓蔣介石一時摸不着王漢章的脈,因爲王漢章在運送武器糧食等物資上面好不猶豫,答應的恨不得立馬就運到重慶。
蔣介石也知道很多勢力派系在拉攏王漢章,不過對蔣介石威脅最大的是何應欽,如今王漢章手掌五十萬大軍,還控制了緬甸這麼大的地盤,要兵有兵、要糧有糧,啥都不缺,要是有什麼野心或者倒向了政治對手,那就麻煩了。
蔣介石除了安插人之外也叫戴笠和中統安排人監視王漢章,不過目前並沒有發現王漢章倒向誰,似乎王漢章都自動疏遠任何勢力、派系。
而何應欽一直以爲之前自己的作爲到了收穫的時候,不過王漢章似乎疏遠他,安排的人也只是進了學校教書,完全插不進軍隊和政務。
何應欽不知道王漢章是怎麼想的,要是王漢章倒向了蔣介石,還可以理解,可是王漢章沒有,而是對誰都疏遠,也不知道在想什麼,難道要做一個地方的軍閥。
何應欽不認爲英國人是好欺負的,等歐洲戰事一結束,到時候英國肯定要把緬甸等地方收回去,現在王漢章這麼做已經完全和英國決裂了,王漢章要是不到向某一個勢力,恐怕到時候沒辦法應付英國人。
連德國都沒辦法對付英國人,王漢章在英國人面前也只有捱打的份了。
而他們不知道,王漢章就算沒有心爲華夏崛起貢獻,也絕對不會相信他們會爲了自己跟英國宣戰的,因此只能依靠自己,尤其是自己有這個實力的時候。
在印度,英日雙方也非常的關注緬甸中國軍隊的動向,特別是王漢章,現在大家都知道奪取英國因帕爾地區的物資是王漢章的軍隊乾的,壓根就不是重慶政府,儘管現在重慶參與了分贓,但是英國人本能的把這一筆算在王漢章的頭上,當然今後除了要跟王漢章算賬,也會向中國連本帶利的討回來。
英國方面對王漢章還有更爲仇恨的是王漢章把他控制區的印度人驅趕離開,現在大量的印度人前往日佔區和英戰區討生活,目前林林總總有幾百萬人,而且還在快速的增加。
雙方的兵力都在對峙當中,因此根本無法有效的遏制流民流向他們的控制區,而這些流民也是個麻煩,雙方現在都在大打溫情牌,籠絡印度的人心,所以殺又殺不得,只能救濟了,這一下子就等於養了幾百萬部隊,英日雙方不得不忍着,同時大罵王漢章卑鄙無恥,另外就是在印度大肆宣傳王漢章的卑鄙行徑。
印度的局勢現在是,王漢章控制了恆河以北,戈西河以東的少量地區。日本人和尼赫魯的印度政府控制宋河和納爾默達河以南的領土,兩河以北的地區則掌控在英國人手中。
另外英國控制了卑微15度以南以班加羅爾爲中心的地區,該線以北則爲日本控制,同時日本還控制了孟買等地區。
日本現在也算是控制了印度的半壁江山了,只是日本的兵力有限,現在一直在北線和英軍對峙,要不是日本獲得印度的民心,恐怕英國人已經突破了防線,慢慢的開始收復失地了。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而且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也不佔絕對的優勢,前期日軍進展巨大,還奪取了孟買,令英國震驚不已,加爾各答和孟買兩地地區是印度最富有的地區,度被日本控制,儘管英軍有大量的軍隊源源不斷的調往印度,但是多數還是其他地方的土著軍,只不過軍官是英國人,英國實在沒有信心打敗日軍。
英軍到目前爲止對日軍還沒有戰勝的例子,之前日軍表現出來的強悍的戰鬥力讓所有的英國人都膽寒,因此英國人的策略也偏向於保守。
英國人一直採取的是積極的防禦,不過印度人心在日本和尼赫魯那邊,因此一次又一次的一退再退,導致今天的結果。
英國人不得不挑唆印度各族的關係,並且許諾以後允許他們獨立,但是要加入英聯邦,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才穩住了局勢,而日軍因爲兵力和武器物資缺乏,因此也已經無力大規模進攻。
王漢章在針對加爾各答的戰略轟炸已經摧毀了這些地方,不但工業基本損毀,同時還製造了大量的難民,這些難民給了日本表現的機會,同時也拖住了日本和尼赫魯的進攻步伐。
而孟買的工業區也被英國人撤離前損壞,後來也顧不得以後,直接派飛機將這些地方炸燬,現在英國人已經對短時間內收復印度不抱希望,因此英國現在要做的就是拖住日軍和印度獨立份子前進的腳步。
3月27日王漢章已經準備好了稱帝,中軍隊控制區的軍隊,戴安瀾和衛立煌王漢章並不是很擔心,之前大家的私交非常的好,就算重慶反對王漢章獨立,那他們要做什麼,至少會提前給王漢章報信,而其他的人王漢章雖然交情不多,但是王漢章擔心的只有杜聿明。
杜聿明和王漢章雖然相互之間比較熟悉,但是並沒有什麼私交,現在王漢章要稱帝,如果重慶反對,甚至要動兵的話,王漢章最擔心的就是杜聿明這一支部隊了。
王漢章決定還是要找事給杜聿明做,杜聿明現在手掌十多萬大軍,戈西河和雅魯藏布江質之間的軍政都有他主持,王漢章讓杜聿明正式驅趕當地的印度阿三。
爲此王漢章還編了一個理由,英國人和日本人現在在印度拼的筋疲力盡,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不過雙方都非常痛恨遠征軍,根據情報顯示,兩方可能會達成默契,一起向遠征軍發難。
王漢章希望杜聿明做好準備,另外能不衝突還是不要衝突的好,要是給他們的境內製造幾千萬難民,相信英日就沒辦法進攻了。
因此把遠征軍控制下的印度人全部驅逐開來是最好的選擇,英國和日本都要討好印度人,意圖控制整個印度,但是中國不需要,因此完全不用顧及這些印度人的感受,就憑把雅魯藏布江的印度人驅逐離開,雙方的矛盾就已經化解不聊了,無論是英國還是日本控制印度後,或者印度獨立,到時候雙方必然會因爲領土爭端再起戰火,因此要建立一個穩固的橋頭堡,也必須將這裡的印度人驅逐,否則下次他們就是禍害。
杜聿明剛剛收了王漢章的唐刀,下面的人嫉妒的流口水,而他自己又特別是鍾愛,加上之前王漢章表現出來的纔敢,讓杜聿明十分的佩服,之前杜聿明對於王漢章還十分的不服氣,他當遠征軍副司令,當軍長的時候,王漢章還是一個基本單位的小排長,一下子升到了中將,後來一下子又有了幾萬大軍,後來又是十幾萬,但是還沒到50萬的時候,杜聿明想明白了,人的運氣可以好一次、好兩次,甚至三次,但是絕對沒辦法像王漢章這樣。
杜聿明認爲王漢章能有今天並不是完全靠運氣,而是真真實實的有自己的特長,有才幹,因此之後他對王漢章就服氣多了。
杜聿明接到王漢章的電報,他並沒有想王漢章的意圖,而是立即着手開始幹了,從王漢章驅逐雅魯藏布江東邊的印度人開始,杜聿明就認爲要是打算控制戈西河和雅魯藏布江之間的比恰爾邦就必須驅逐這裡的印度人,否則遲早是一大禍患,因此他一直在準備着。
而印度人大量的離開,也跟他的一系列政策有着莫大的關係,今天終於等到消息,杜聿明也鬆了口氣,等把印度人驅逐,在遷移自己的國民過來,那他早就輕鬆多了。現在那麼多東東邊驅逐過來的印度人聚齊在這裡,天天鬧事,自己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杜聿明正式開始無力驅逐印度人,大量的印度人被從東、北兩個方向往西、南兩個方向驅趕,很快大量的印度人就流向英國和日本的控制區,惹得兩國怨聲載道,但是又不能不接收,要不然只能殺掉了,但是這些人可不少,要殺個幾百萬的,那兩國苦心經營的形象,特別是日本,他們的良好形象就會轟然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