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吉羅將軍認識到這一點後,對張弛的態度就越發友好……確切的說,這已經不僅僅是“友好”了,因爲吉羅將軍每隔幾天就會發一封電報給張弛,稱讚張弛爲佐阿夫兵團和阿爾及爾政府所做的一切,裡頭不乏有些讓張弛看了有些起雞皮疙瘩的奉承之語。
後來張弛乾脆就讓參謀把這些電報“過濾”下,像這樣無關緊要的話就不要擺在他辦公室的桌面上了。
石油運輸通道很快也建立了起來。
這一點幾乎沒遇到什麼困難,阿爾及爾政府這裡當然沒問題,先不說之前就說好的,這是美式裝備兵工廠進駐阿爾及爾的條件,就算沒有這個條件,以中國軍隊對阿爾及爾的重要性,吉羅將軍只怕也要答應。
美國方面同樣也不會有問題,畢竟這些石油運往沖繩及中國東北後,最終的目的是爲美國軍隊生產裝備和補給的。
至於英國方面,雖然蒙哥馬利看張弛很不爽,但中國軍隊僅僅只是運輸船要通過盟軍所控制的運河而已……如果連這都不答應,那也太誇張了點,何況中國軍隊在此之前還幫助英聯邦軍打敗過隆美爾。
考慮到這些,蒙哥馬利也只能點頭放行。
於是一條新的“絲綢之路”而且還有着極大吞吐量的“絲綢之路”就這麼開通了…… ωωω ☢ttκǎ n ☢℃ O
運輸船從沖繩運來的是佐阿夫兵團的裝備以及非洲百姓緊缺的糧食,運回去的就是一桶桶沖繩急需的石油。
這麼一來,沖繩幾乎可以說什麼都不缺了,媒、鐵等可以從中國東北進,石油從非洲進,沖繩被整得就跟一個大機器似的,各種原料、能源運進去,然後一個個成品運出來,在這中間自然就創造了大量的剩餘價值充實了沖繩百姓及遠征軍的錢包……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在這生產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因爲接觸到了機器並長期與機器打交道,邊工作邊學習,再加上張弛又在科研方面引進人才、投入資金,就不斷培養出自己的人才從而走上一條自主創新的路。
所以,現代網絡充斥着“中國沒有創新能力”、“中國只會仿製”、
“中國人沒有創造力”、“中國填鴨式教育害死人”之類的言論……
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
創新這東西,他實際上就是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就是說隨着工業化進程的深入,人們在用機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現這些機器有哪些不足之處並想辦法往“更經濟”、“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向改造……這就是創新。
中國在此之前與西方國家比起來之所以創新不足,並不是“中國人沒有創造力”,當然也不是因爲“中國填鴨式教育”的錯。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工業化的步代比西方國家晚了上百年……在西方國家發明了蒸汽機並大規模的應用到工廠裡普及到百姓的生活中的時候,中國人還閉關鎖國抓着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
天天在田裡種地,能有什麼創新嗎?
只有那些天天對着機器,想着怎麼才能讓這機器更快一點,讓它用更短的時間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好爲自己賺更多錢的,而且還是普及到百姓中全民都有機會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纔可以。
從這一點來說,“中國填鴨式教育”不但沒有阻礙創新反而是創新的基礎爲創新創造了條件。
原因很簡單,一切創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創新不是憑空創造一拍腦袋就出來的……它必須要有基礎知識,然後人通過想像力在這些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創造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並付諸實施。
“中國填鴨式教育”,恰恰就是用最短的時間把這些基礎知識“塞”進了許多中國人的腦袋裡,然後社會上纔會有那麼多合格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一邊勞動一邊學習,接着就出現許多創新……改革開放才短短几十年,中國創新量已躍居全球第一,而且比第二美國及第三日本的創新數加起來還多。
可笑的是,在現代還有許多人崇尚西方所謂的“素質教育”……對於這一點,西方國家甚至都開始認識到他們自己的錯誤了。
西方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放任教育,總想着培養學生的個性和興趣,卻忽略了基礎知識的啓蒙教育,沒有基礎知識,再聰明的孩子創造力都十分有限……丹麥與中國的中學生就進行過一場比拼,丹麥的老師原本對自己學生的創造力很有信心,結果一測試,驚訝的發現丹麥學生的創造力遠不如中國學生。
(該視頻網絡上有,片名:“丹麥9年z班vs中國初三13班”,四集紀錄片)
這也是一向能抓住世界潮流的英國宣佈在全國小學數學課堂上實行“中國模式”的原因之一。
張弛此時做的就是這事,他全面推進沖繩乃至中國東北的工業化,讓數千萬百姓接觸機器、使用機器並用機器勞動生產,這就是一種“量變”。
那可是數千萬人,這數千萬人在勞動和學習的過程中每天只要有一個人突發奇想,能不能用這方法改進一下機器使其效率更高?那麼一年就會有三百六十五個“創新”,於是就發展成一種“質變”。
簡單的說,張弛不僅是在引進國外的人才,還在培養國內的人才創造條件和環境。
“將軍!”在張弛沉思的時候,粱參謀就把一封電報遞到他面前:“從開羅來的,讓你去參加一次會議!”
“嗯!”張弛點了點頭。
他早就知道會有這次會議……因爲在奪取了西西里島之後,英、美雙方當然又會陷入對下一步進攻方向的爭論中。
甚至張弛還認爲對他的邀請已經算遲了,這討論應該在西西里島戰役剛結束就展開,而英、美現在才讓他參加。
不用想,這其中必然是有人在作梗,這個人是誰也不難猜,當然是蒙哥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