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良久,史迪威就覺得這種做法好處很多。
首先,因爲允許緬甸政治及經濟上的獨立,其實如果緬甸願意的話,軍事上獨立也可以……當然,這只是句廢話。
因此,中美聯軍與緬甸之間就不是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甚至新建立的緬甸政府及緬甸百姓還會因爲中美聯軍給了緬甸這麼大的自由而徹底倒向中美聯軍。於是緬甸內部的問題就得到很好的解決……緬甸百姓不僅不會與中美聯軍對抗,還會把中美聯軍當作解放緬甸、支持緬甸獨立的恩人。
在對付外敵方面,因爲中美聯軍在緬甸百姓心裡不是殖民者而是保護者,於是很自然的,緬甸百姓包括緬甸政府不但不會制約中美聯軍對抗外敵,反而還會盡全力甚至願意爲中美聯軍的作戰提供經費。
中美聯軍能得到的好處還不僅僅是這些,比如因爲控制着緬甸的軍事而使其很自然的擁有政治及經濟上的優先權……誰的拳頭硬誰就有說話的權力,這點在國際上是永遠都不會變的。
至於軍事上緬甸會不會自己坐大而甩開中美聯軍……此時緬甸的軍事根本就離不開中美聯軍,軍事上拋開了中美聯軍,那毫無疑問就意味着緬甸的再次陷落。往長遠來看,如果緬甸建立起來的軍隊使用的都是美式裝備,那哪裡還會有脫離美國控制的能力。
一邊想史迪威就一邊點頭,接着他就高興的對張弛說道:“真是太棒了,張!也許你不相信,你這句話可是解決了困擾我幾天幾夜的一塊心病!看不出來,你不但打仗行,在政治上還有所研究!”
“將軍過獎了!”張弛有些不好意思。
這倒不是張弛自謙,原因是這的確不是張弛自己的主意……將來美國就是這麼做的,比如在日本及韓國的駐軍模式,這說白了就是新時代的另一種殖民形式。
這有點像是社會階段的發展,一開始是從原始社會發展到奴隸社會。奴隸社會壓迫得奴隸活不下去了,奴隸紛紛起來造反,於是統治階級不得不改變政策放寬對百姓的奴役政策,接着就有封建社會。奴隸轉變成爲農民。等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民又被壓迫得活不下去了起來造反,統治階級又不得不改變政策,於是就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把大批農民轉化爲在工廠裡做工的工人。
殖民政策也是這樣。大英帝國時代的殖民政策,被殖民的國家和百姓那都是下等人,基本沒有說話和討價還價的餘地。但隨着科學的發展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這種殖民策政是越來越不能適應這個世界了。就像史迪威所擔心的那樣,如果還用老方法殖民就會碰到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這種壓力就算能壓住一時也不會長久,於是就有了更爲寬鬆同時也能獲得更多利益的“美式殖民政策”。
“我很希望還有時間!”史迪威看了看錶,說道:“事實上,每次跟你討論總能解決我的許多問題。只可惜時間不允許!而且我也迫不及待的想把你提出的緬甸方案向華盛頓方面報告了!所以……再會!”
“再會,將軍!”張弛起身握了握史迪威的手。並將他送到了屋外。
“好好幹,張!”臨坐上吉普車時,史迪威拍了拍張弛的肩膀:“我一直都相信,中**人再加上美式裝備,那就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事實也證明了我這種想法。那麼往後……我們的戰爭很有可能不再侷限於緬甸,明白嗎?你會有前途的!”
“是,將軍!”張弛回答。
張弛知道史迪威這話是什麼意思,這是個沒有正義和邪惡只講力量對比的世界,擁有一支戰無不勝的隊伍也就意味着權力和前途。
至於戰爭可能不再侷限於緬甸……史迪威這是希望將中**隊帶往太平洋與日軍作戰。
對此張弛並不吃驚。原因是歷史上的遠征軍在緬甸擊敗日軍後就做好了投往太平洋與日軍作戰的準備。
這不只是因爲美械中**隊有着豐富的叢林戰的經驗且經過實戰的檢驗,更是因爲這麼做同時符合中國和美國的利益。
符合美國的利益那就不用說了,太平洋戰場是美軍直接與日軍對抗,而且客觀的說。美國陸軍是極度不適應太平洋各島嶼上的戰爭,他們之所以能將那些島嶼啃下來,大多是用飛機和火炮堆出來的。以至於在二戰末期時,美軍用這種戰損比來估計打下日本本土的代價,是美軍要死傷兩百萬人左右……這最終使美國放棄進攻而選擇了朝日本投了兩顆原子彈。
如果用中國遠征軍就不一樣了,這一方面當然是就算犧牲也不是犧牲美國人。另一方面則是中**隊同樣也擁有吃苦耐勞等精神,比美軍動不動就崩潰打幾個月就要換回去休養要好用多了。更重要的還是,中**隊能在叢林中追着日本人打,於是中美配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美軍的叢林戰戰鬥力。
但其實,所謂的“提高美軍叢林戰戰鬥力”只怕十分有限,原因是這叢林戰的戰鬥力並不是說知道某種戰術或是明白某種理論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的士兵都能夠適應叢林中的艱苦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這是部隊在叢林中作戰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說其它的基本是扯談,這也是爲什麼美國佬一次又一次在叢林中失足而又永遠都學不會打叢林戰的原因之一。
至於符合中國的利益,那其實很簡單。
日軍在太平洋方向上敗得越快越慘,就越是會把位於中國的日軍調往太平洋,這毫無疑問能減輕中國國內的壓力,更爲重要的還是……一旦美軍在太平洋打敗了日軍甚至打到了日本本土,那麼日軍就再也無法向中國增兵甚至都要將部隊調回國去以保衛本土、保衛天皇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