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讓張弛感到頭疼的是裝備和補給的問題。
遠征軍此次來到北非是緊急空運過來的,空運的優點是快,幾天的時間就從還處在嚴冬的沖繩趕到了炎熱的非洲。缺點就是隻能攜帶輕裝備而不能帶重裝備。
於是,當遠征軍站在非洲戰場上時,手裡有的就是一把m1步槍和幾挺輕機槍。
補給的問題就更爲嚴重……英軍絕大多數部隊都是使用恩菲爾德步槍,彈藥規格與m1步槍不一樣(恩菲爾德步槍使用7.7mm步槍彈,m1步槍使用7.62mm步槍彈)
美式裝備在英軍中也有,但此時美式裝備在英軍中還不多,僅限於英軍部隊比如5o師、44師……
張弛曾經就這個問題向艾布納提過要求。
“上校!”張弛說:“你們總不能讓我們手裡的m1步槍連子彈都沒有就走上戰場吧!”
“當然不會,將軍!”艾布納回答:“但是你知道的,我軍正在與德國人作戰,彈藥十分緊張,尤其是美式裝備的彈藥……我們希望把它們用在更有用的地方,將來你們走上戰場時,我保證你們會得到你們需要的彈藥的!”
艾布納言下之意,就是張弛這些中國部隊此時還在訓練中,分配太多彈藥顯然是一種浪費。
張弛當然不擔心戰局會怎麼樣……戰局真要怎麼樣,那也是英國人和英國的部隊先完蛋,張弛是擔心自己的部隊,部隊手裡有槍無彈,活動在二線是極其危險的。
“上校!”張弛說:“萬一我們碰到德國人或是意大利人怎麼辦?我們甚至連反抗能力都沒有!”
“別擔心,將軍!”艾布納回答:“這裡是塞得港,德國還離我們遠着呢!”
“不管怎麼樣!”張弛說:“我希望你能就這個問題報告下蒙哥馬利將軍!我們需要大炮、坦克還有反坦克武器等等!”
“好吧,將軍!”艾布納不情願的答應了下來,但從表情上看他顯然沒有這個意願。
但張弛可不想就這麼讓艾布納糊混過去,他朝身旁的電話揚了揚頭,說道:“既然你願意,那不如就現在吧!”
艾布納終究只是個上校,最終還是服從了張弛的命令。
但結果卻很明顯,蒙哥馬利一聽到這個要求就帶着不可思議的語氣說道:“什麼?要坦克、大炮……還要美式裝備?上帝,我的部隊也缺少這些東西,如果有可能,我還希望他們能給我來一些來!”
說着就掛上了電話。
艾布納無奈的攤了攤手,擺出一副“看看吧,早就知道會這樣”的表情。
張弛倒沒有懷疑蒙哥馬利的話,畢竟英軍在阿拉曼戰役中損失了三百多輛的坦克……那可以說是一個慘敗,要知道那時英軍總共只有8o9輛坦克,也就說差不多損失了一半的坦克,接着德軍又是一連串進攻,此時英軍坦克能剩下三百多輛就不錯了,如果不是美軍及時增援,只怕英軍早就把北非給丟了。
對於這些有限的坦克,蒙哥馬利先裝備的當然是英軍,然後是同爲白人的澳大利亞軍、新西蘭軍,然後還有法**、波蘭軍……這時代種族主義還是很明顯的,英國雖然已經不行了,但他們的思想還短暫的停留在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時代裡沒有跳出來,於是理所當然的就以爲白人比其它膚色的人種更爲優秀。
然後,如果有多餘的坦克的話,蒙哥馬利甚至還會先裝備印度軍隊,因爲此時的印度軍隊可以說是最聽話的殖民部隊……這跟印度人的種姓制度有關,雅利安人就是白人,他們統治印度建立種姓制度奴役印度人的時候,就規定白種人的雅利安人是高種姓,於是印度很容易就接受同爲白種人的英國人的統治。
這也是印度軍隊在此時還有相當的戰鬥力的原因……英印軍先是在印緬邊境的英帕爾打敗牟田口廉也的進攻,又在北非配合英軍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如果說沒有一定的戰鬥力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因爲這樣,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不可一世了……印度的軍隊可是打敗過法西斯陣營裡兩個甚至可以說三個強國的,放眼整個亞洲甚至全世界又有幾個國家能做到?!
於是印度就想當然的以爲除了英美兩個國家外軍事實力最強的就是自己了,一個“世界第三”就這麼橫空出世,接着就有62年的中印邊境衝突……是驢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不打不知道一打嚇一跳,印度軍隊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能稱之爲軍隊,幾天下來印度“強大”的軍隊就被打得慘不忍睹、落荒而逃。
說是落荒而逃那都是給印軍面子了,那是成批成批的投降……中**隊在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以陣亡七百多傷六百多的代價,擊斃四千多擊傷一千多另外還俘虜了三千多……青藏高原補給運不上去,養俘虜都養不起,印度用這一招斷敵補給還是很管用的。
有人一直不明白當年中**隊打了勝仗爲什麼還要撤退,原因很簡單嘛……補給被印軍俘虜吃光了,不撤退還能怎樣?!
張弛覺得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等英國人、澳大利亞人、法國人……還有印度人都裝備完了,最後才輪到中國人,而且這還要看蒙哥馬利的心情,那猴年馬月中國部隊才能得到裝備啊?
無奈之下,張弛就給哈爾西了個電報表明遠征軍所處的窘境。
但哈爾西的回電卻讓張弛失望了:“張,身爲一名美**人我無法左右蒙哥馬利將軍的想法,我所做的只能是給他提個意見,除此之外我也無能爲力!”
對此張弛表示理解,畢竟戰場還是要統一指揮服從指揮官安排的,甚至美軍在這裡都要服從蒙哥馬利的指揮。
問題只是……
這個指揮和安排是有問題的,蒙哥馬利嚴重低估了中**隊的戰鬥力,偏偏他自己又沒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