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事變是指繼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後,1935年日本侵略軍蠶食侵犯華北地區的一系列事件的統稱。1933年長城抗戰《塘沽協定》簽訂之後,日本暫時將對中國“武力鯨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轉變爲有序推進的“漸進蠶食”方式,即企圖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國。
這樣,繼東北之後,華北順理成章地成爲日本侵略的下一個目標。在日本的既定世界霸權方針下,中國民衆和中國共產黨、熟悉形勢的世界各國觀察家都非常清楚,日本絕不會滿足僅僅佔據東北的現狀,華北必將成爲東北之續。
1933年,“長城抗戰”後中國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此時日寇軍隊已經對北平完成了包圍並開始夢想以華北爲策源地而開始征服整個中國。當時的華北地區是集中國資源、農業和交通的相對發達地區,一旦戰爭爆發經濟富饒且戰略地位重要的華北地區勢必會成爲雙方的必爭之地。這裡包括山東、山西、河北、綏遠和察哈爾五省,以及北平和天津兩座特別市。
1935年5月2日晚,天津的媚日報紙《國權報》社長鬍恩溥在日租界的飯店被槍手暗殺,幾個小時後的次日凌晨,又一漢奸報紙《振報》社長白逾桓也在日租界的家中被槍殺,兩起案件的兇手均逃逸。日方稱暗殺是國民黨特務機構“藍衣社”所謂,並以此爲藉口向國民政府的北平軍分會抗議施壓。29日,日本以中國軍隊援助東北的“抗日義勇軍”而進入《塘沽停戰協定》中劃定所謂“非武裝區”的欒東以及天津的兩位漢奸報社社長被暗殺(即“河北事件”)爲由,強硬要求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帶領中國軍隊撤出平津地區。之後,何應欽覆函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接受日寇的無理要求(即《何梅協定》)。
1935年6月5日,僞裝成旅遊者以寫生爲由偷繪軍用地圖的四名日本間諜被察哈爾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的中國哨兵扣留,之後在雙方交涉下該四人次日被放行。但日本仍以此爲藉口稱這四名日本人受到了恐嚇,並要求國民政府儘快答覆並道歉,之後察哈爾省**宋哲元被免職,國民政府遂道歉,史稱“張北事件”。23日,迫於日方淫威,由中方代表察哈爾省代**秦德純與日方代表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簽署《察哈爾協定》(即《秦土協定》),協定中日方提出諸多無理要求如驅逐駐防當地的第二十九軍和排日機關,要求中國方面將涉事軍官免職等等。
1935年10月22日,在北平周邊的昌平、河北香河和三河等地日方指使漢奸、流氓和日本浪人挑唆發動暴亂,併成立漢奸組織“臨時維持會”,史稱“香河事件”。日本陰謀實施其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之後日本又在平津和河北成立了一系列的漢奸和傀儡機構,旨在摧毀該地區人民的反抗意志。
1935年中這一系列由日本方面有預謀、有計劃挑起的各種事件史稱“華北事變”。“華北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爲控制華北隨後全面侵略中國而居心叵測炮製的,歷史證明這一連串事端均爲日本人所製造。日本一再逼迫國民政府放棄其在華北主權並一步步蠶食華北都是爲後來侵略中國所做的準備。在“華北事變”之後不到兩年時間,日寇在宛平城盧溝橋策劃發動“七•七事變”,自此中國的抗日戰爭全面打響。